胃黏膜损伤
概述
概述
胃黏膜损伤是指由环境因素、药物、吸烟、酗酒、细菌感染、情绪变化等导致的胃黏膜损害。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呕吐、食欲缺乏等。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部位
腹部
常见疾病
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等。
检查
腹部X线检查、胃镜检查胃液分析、血清学检查、胃黏膜组织活检、胃吸出物测定、同位素测定等。
原因
常见原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理化因素: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胆汁反流:如胆汁反流性胃炎等。
检查
体格检查
腹部触诊可明确有无上腹部及脐周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血清胃泌素升高、血清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有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胃液分析:测定基础胃液分泌量、最大泌酸量、高峰泌酸量以判断胃酸功能,有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胃吸出物测定:如空腹基础胃酸分泌量<3.5mmol/h,胆酸>30μg/ml,可确诊胆汁反流性胃炎。4.同位素测定:通过对胃内同位素含量的检测,可了解肠胃反流程度。
影像学检查
X线钡剂检查可观察胃的形态、位置和功能,明确病变范围、大小、位置等,为胃溃疡等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病理检查
胃黏膜组织活检是诊断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主要方法,可鉴别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等,明确病变性质。
其他检查
胃镜检查可直观显示胃黏膜改变,观察胆汁反流表现,对疾病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具有重要价值。但一般不推荐作为急性胃炎常规检查。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呕吐、食欲减退等表现,结合伴发症状和相关检查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1.急性胃炎
一般起病较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中上腹部不适、疼痛,以及剧烈腹部绞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因常伴有肠炎可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严重者可有发热、呕血和(或)便血、脱水、休克和酸中毒等表现。体检上腹部或脐周可有压痛,肠鸣音亢进
2.慢性胃炎
缺乏特异性症状,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多数患者常无症状或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消化不良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表现,个别伴黏膜糜烂患者上腹部疼痛较明显,伴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
3.胃溃疡
疼痛多位于上腹部,也可出现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剑突后,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现上述节律。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
4.胆汁反流性胃炎
表现为腹部饱胀不适,中上腹部持续烧灼感,也可表现为胸骨后痛,餐后可加重,服用碱性药物无缓解反而加重。胃部有烧灼感,常伴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及消瘦等。严重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还可引发胃出血,出现便血(柏油样便)或呕血等。
就医
治疗原则
消除诱因,针对原发病治疗和对症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原因
检查
诊断
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