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麻木
概述
下肢的皮肤感觉减退、丧失或异常
与下肢感觉神经受损有关,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等
当突然出现下肢发麻,持续不缓解或伴有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避免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因,结合局部理疗、营养神经治疗
定义
下肢麻木主要指发生在大腿、小腿、足部的异常感觉。
通常表现为下肢皮肤发麻、感觉减退或感觉消失,少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感觉过度敏感。
麻木症状既可以出现在整个下肢或某个区域,如大腿外侧。也可以出现在一侧或双侧下肢。发生部位不同,发生机制也有所差异。
发生机制
下肢皮肤的感觉由脊髓L1-S3节段的神经支配,主要包括肌皮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腓总神经、胫神经。
皮肤中的感受器在受到冷热、触压等刺激时,兴奋通过上述神经进入腰骶段脊髓,并向上传递至大脑皮层。
这条通路上任意部分受累均可以导致下肢麻木。下肢血管狭窄、长期受压,也可能导致麻木。
导致下肢麻木的主要机制包括:
皮肤问题:局部皮肤刮碰、挫伤等,可表现为下肢麻木、感觉丧失等。
血管问题:下肢供血动脉出现闭塞、回流静脉功能不全,均可因为血液循环问题出现下肢麻木。
神经问题:是最常见的下肢麻木的原因,如腓总神经受到外力压迫,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神经根。脊髓、脑的病变影响感觉信号传递。中毒、感染累及神经系统也可以出现下肢麻木。
类型
根据下肢麻木的范围可分为末梢型、神经干型、后根型、(脊)髓内型、脑干型、丘脑/内囊型、皮层型及其他类型。具体表现见下文“症状特征”。
表现
症状特征
患者自觉下肢感觉减退、丧失或异常。
性质可以为酸胀感、疼痛、发麻或描述不清。
部分患者可以无法感知自己是否穿鞋而出现穿鞋上床的现象。
足底麻木的患者常描述为“搁脚感”、“足底变厚”、“足心烧灼”等。
不同类型的下肢麻木表现有所差异:
末梢型表现为双侧下肢末端同时出现麻木,麻木程度较为一致,感觉像戴了袜套,趾尖重于脚踝。
神经干型表现为单个、小范围下肢麻木,如腓总神经麻痹引起一侧足背下垂、无法勾脚背。
后根型表现为肢体大范围出现麻木,如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一侧下肢麻木,常伴有剧烈的放射性疼痛神经痛)。
(脊)髓内型可表现为双下肢麻木,常有明确的感觉异常平面。
皮层型可表现为单侧下肢麻木。
脑干型、丘脑\内囊型常为一侧上下肢体同时麻木。
其他类型,如癔症、皮肤病变引起的麻木,其范围不固定,常不符合神经分布。
伴随症状
如为皮肤病变,可伴随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皮损。
如为血管受累引起,可伴随局部皮肤发绀、苍白、淤血。
如为周围神经受累引起,可伴随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精细动作欠灵活、行走不稳、皮肤苍白、变薄、粗糙、汗毛稀疏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如为神经根受累引起,可伴随放射性疼痛,常由特定姿势诱发。
如为脊髓受累引起,可伴随截瘫、大小便障碍、剪刀步态。
如为脑干受累引起,可伴随对侧面部麻木、口角歪斜、恶心呕吐、听力下降。
如为丘脑、内囊受累引起,可伴随同侧面部麻木、自发性疼痛、偏瘫、偏盲
如为皮层受累引起,可伴随癫痫、认知功能下降。
原因
疾病因素
可由局部皮肤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神经系统疾病或系统性疾病所致:
皮肤病变
皮肤压疮、溃疡、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接触辣椒素、三氯乙烯等刺激性物质。
周围血管病变
动脉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栓塞、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静脉功能不全,如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神经系统疾病
周围神经病变
物理创伤:包括外伤、牵拉、手术、放疗引起的下肢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可出现下肢远端麻木,多伴有足部干燥脱屑,严重者可出现糖尿病足的表现。
腰骶神经根病变
局部压迫: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狭窄等。
肿瘤:腰骶部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为急性/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根周围神经病。
遗传疾病:进行性神经性腓骨肌萎缩症等。
脊髓病变
单纯的下肢麻木多由腰膨大受损引起,包括:
急性/慢性脊髓损伤。
炎症:MOG抗体相关疾病、临床孤立综合征、急性脊髓炎
血管:脊髓梗死、脊髓动静脉瘘。
代谢:亚急性联合变性等。
脑部病变
大多为全身或一侧肢体麻木,较少表现单纯的下肢麻木。
脑卒中多发性硬化、脑肿瘤(如胶质瘤、神经鞘瘤、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转移瘤)、脑脓肿脑囊虫病等。
全身性疾病
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贫血、甲状旁腺功能障碍、锌缺乏症不宁腿综合征等。
非疾病因素
姿势:长期保持坐位、弯腰,可因双下肢血液回流不畅、神经受压出现双下肢麻木。
精神心理因素:工作强度高,精神压力过大,存在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可出现双下肢发麻。
就医
就医指征
下肢合并以下症状时通常建议及时就医:
突然出现的下肢麻木。
下肢麻木持续存在,逐渐加重,范围逐渐扩大。
合并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皮损。
合并同侧或对侧面部麻木、肢体无力、疼痛、大小便异常。
合并口角歪斜、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不清、听力下降、偏盲
合并发热、头晕、头痛。
就诊科室
出现不能自行缓解的下肢麻木时,建议及时到神经内科、全科就诊。
如为突发下肢麻木,尤其是伴有肢体无力、口角歪斜、大小便失禁时可能为脑卒中脊髓病变,建议急诊就诊。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下肢麻木的起病和持续时间。
下肢麻木的部位、范围,部位是否固定?
是否伴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皮损?
是否伴随背痛、肢体无力、大小便障碍?
有口角歪斜、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吗?
病史清单
之前有什么诱因吗,比如受寒,接触化学物质,情绪紧张?
以往有什么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
是否受过外伤,做过手术,接受过放射治疗
平时服用哪些药物,是否在化工厂工作?
家族中其他人是否有类似情况?
相关检查
身体检查
一般情况:需重点关注体温,是否存在发热。
详细皮肤查体:全身皮肤是否存在各种皮疹、破溃、红肿、发绀等;是否触痛、压痛;是否有皮肤干燥、脱屑、皮肤划痕征。
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重点关注肢体力量、感觉、肌张力、腱反射,是否存在感觉平面。
常规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排查有无贫血、肾功能损伤等全身系统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因进行血糖谱的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长期摄入不足、营养不良或胃病患者应监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内因子抗体。
发热患者应进行系统性感染、免疫相关筛查: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抗核抗体血管炎相关抗体等。
有毒物质的检测:各种有毒物质的特殊检测能确定外源性中毒。
其他检查
下肢血管超声:观察是否存在动静脉血栓、血管闭塞等。
脊柱脊髓磁共振检查:观察是否存在腰椎间盘突出、腰骶神经根增粗以及脊髓病灶等。
头颅CT扫描、头颅磁共振检查:有助于发现颅内神经结构异常,如脑梗死、出血、肿瘤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下肢神经传导检查、针极肌电图、体表诱发电位、皮肤交感反射等,大小便异常者可检查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有助于判断神经损伤性质、程度、部位。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改变姿势,以平躺休息、减少负重或减少行走为主,避免久坐等影响腰骶神经根、下肢血液循环障碍。
做好足部保暖,避免过冷、过热刺激。
通过按摩、热敷有助于缓解下肢不适感。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应戒烟,避免饮茶、咖啡等可诱发血管收缩的饮品。
专业治疗
对因治疗
周围神经损伤:通过手术等方式应尽快恢复神经的连续性。
周围血管疾病:规范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必要时可行介入治疗。
脊柱退行性疾病:急性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运动刺激神经根,病情不缓解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脑、脊髓肿瘤:应尽早进行手术切除病灶,解除神经压迫。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尝试激素、丙种球蛋白冲击,必要时可使用免疫抑制剂。
对症治疗
目前尚无直接缓解麻木症状的药物,可通过药物、物理因子治疗改善症状。
药物治疗
神经营养药物,如叶酸、B族维生素、鼠神经生长因子等,可促进神经修复。
因严重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引起症状的患者,可进行规范的抗焦虑、抑郁用药,如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等。
物理因子治疗
如微波治疗、红外线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可改善神经营养状态,缓解麻木症状。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