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酸痛
概述
各种原因引起的单侧或双侧小腿骨骼、关节或软组织的酸痛
可由劳损、外伤、关节疾病、血管疾病、腰椎疾病、骨质疏松、扁平足、肿瘤等导致
外伤后,或出现难以缓解的小腿酸痛,应及时就医
一般治疗、理疗、药物等可缓解,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对因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定义
小腿一般是指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的部位,可包括膝关节和踝关节。
小腿酸痛是指单侧或双侧小腿由于劳损、外伤、关节疾病、血管疾病、腰椎疾病、骨质疏松、扁平足、肿瘤等导致的酸痛。
发生机制
骨骼疾病引起的酸痛
小腿骨骼主要包括胫骨和腓骨。
关节疾病引起的酸痛
小腿上方为膝关节,下方为踝关节,是下肢的重要关节,两者任一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起小腿的酸痛。
膝关节和踝关节可由于退变、磨损、创伤、炎症刺激等因素出现结构性变化,进一步代偿性出现骨质增生,也就是常说的骨刺,活动时,会引起酸痛。
软组织疾病引起的酸痛
小腿的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血管等。
肌肉可由于拉伤、乳酸堆积、纤维肌痛症等原因导致酸痛。
腰椎神经根压迫、坐骨神经卡压、周围神经炎症等可引起下肢神经性酸痛。
小腿的动静脉炎症、静脉曲张、血栓等均可引起小腿血液循环受阻,导致酸痛。
表现
小腿酸痛的严重程度和具体表现因人而异,主要表现为在活动和(或)静息时单侧或双侧小腿出现的位置、程度不一的酸痛。
症状特征
小腿酸痛的缓急程度不同
急性小腿酸痛
通常指突然发生的或短时间内的小腿酸痛,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周。
可见于外伤导致的肌肉肌腱拉伤、韧带损伤等,通常是局部剧烈的酸痛。
剧烈运动或劳累后的肌肉乳酸堆积、下肢静脉血栓、腰椎间盘突出或痛风急性发作等,也可出现急性的小腿酸痛。
慢性小腿酸痛
通常指持续时间较长(大于4周)、难以缓解的小腿酸痛。
常见于退行性病变导致的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扁平足、肌肉筋膜炎、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
小腿酸痛的位置不同
膝关节或踝关节酸痛
常见于膝、踝关节的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关节扭伤恢复期等。部分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表现为膝关节或踝关节的酸痛。
小腿非关节部位的疼痛
通常是小腿骨骼或软组织病变引起的酸痛。常见于劳累后的乳酸堆积、扁平足、外伤导致的软组织损伤、骨质疏松、纤维肌痛症、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下肢血管疾病、肿瘤等。
小腿酸痛出现时机不同
活动后出现酸痛
小腿酸痛出现在突然大量活动之后,如平时锻炼较少,偶尔长跑、爬山后。可由于肌肉无氧呼吸导致乳酸堆积,引起酸痛。
活动后酸痛还常见于扁平足、腰椎间盘突出、关节退行性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下肢静脉曲张等。
静息痛或夜间痛
小腿酸痛在静息状态下就可以出现,如痛风性关节炎、动静脉炎、下肢静脉血栓、肿瘤引起的小腿酸痛。
间歇性小腿酸痛
小腿酸痛间歇性出现,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腰椎管狭窄引起的小腿酸痛。
伴随症状
瘀血、肿胀
即小腿酸痛伴有局部瘀血、肿胀。多由腿部急性外伤导致,如撞击导致的软组织挫伤,或剧烈运动引起的关节扭伤;下肢静脉血栓、淋巴管炎等也可有小腿肿胀的表现。
腰部不适、下肢麻木
即小腿酸痛伴有腰背部的酸痛,或伴有同侧腿的麻木、放电感。常见于腰椎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肿瘤等,骨质疏松患者也可能有小腿酸痛,伴有腰背部疼痛。
皮肤改变
伴局部皮肤的发红、发热、肿胀,可能为下肢淋巴管炎。
皮肤红斑、银屑,可能为银屑病关节炎
伴皮下可见迂曲的血管,可能为下肢静脉曲张。
皮下结节、肿物,可能为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
伴有下肢的发凉、溃疡、坏疽,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其他
伴有全身肌肉酸痛,可能是纤维肌痛症。
中老年女性,绝经后,伴有腰背痛,可能是骨质疏松症。
青少年儿童,膝关节及其周围酸痛,可能是生长痛或缺钙。
伴有步态异常、踝关节内外翻,可能是患有扁平足。
伴有可触及的肿物,位于皮下或骨表面,可能是肿瘤引起的。
原因
导致小腿酸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乳酸堆积导致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我们通常需要结合小腿酸痛的基本特征,如酸痛的位置、发病急缓、酸痛程度、关节情况,以及其他一起发生的症状,来综合分析原因。
非疾病因素
长期不进行锻炼,偶尔剧烈运动也有可能引起小腿酸痛,如偶尔长跑、跳绳、提踵训练等可由于小腿肌肉无氧呼吸使乳酸堆积,导致延迟性肌肉酸痛,一般休息后可缓解。
若没注意保暖,小腿受凉,可使肌肉痉挛、血管收缩,引起小腿酸痛。
疾病因素
以下仅枚举出可能导致小腿酸痛的部分疾病,不代表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
外伤或劳损
一般有明显的外伤史,如撞击伤、牵拉伤等引起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在疾病恢复期,会出现小腿酸痛;也可出现在频繁进行腿部训练的人群,由于长期的小腿肌肉劳损,引起肌肉筋膜炎,出现慢性酸痛。
关节疾病
小腿的膝关节、踝关节任一关节出现异常,均可引起小腿酸痛。常见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血管疾病
下肢血管疾病,包括动脉、静脉的异常,导致下肢血流受阻,血液循环不畅,均可引起小腿酸痛。常见于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静脉炎症、下肢静脉血栓等。
腰椎问题
腰椎发出支配下肢感觉和运动的神经根,当由于退行性病变、妊娠等原因发生腰椎间盘突出,或由于骨质增生、外伤等原因引起腰椎管狭窄时,可压迫腰椎神经根,引起的酸痛,且常伴有下肢麻木、放电感,椎管狭窄还常伴有间歇性跛行
腰椎如果有原发性或转移性的肿瘤,也可能引起小腿酸痛,如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等。
其他
中老年人若患有骨质疏松,一般会有小腿酸痛的表现,还常伴有腰背痛,以女性多见。
小腿原发或继发性的肿瘤也可能引起小腿酸痛,如腘窝囊肿骨软骨瘤骨肉瘤尤文肉瘤等。
如果除了小腿酸痛外,还有身体其他部位广泛性的肌肉酸痛,且与情绪息息相关,或伴有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纤维肌痛综合征
扁平足患者由于足弓扁平,会导致下肢力线异常,小腿肌肉异常发力,难以放松,引起劳损性的肌肉酸痛。
青少年出现膝关节上下的酸痛,可能是缺钙或生长痛引起。
就医
因过度劳累后乳酸堆积或受凉引起的小腿酸痛,通常可在家中自我处置。
若突发明显酸痛、持续时间较长、伴发其他症状,则常常需要就医进行处置。
伴随着明显外伤的小腿酸痛需立即就诊。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建议就医:
小腿出现明显的酸痛、肿胀、麻木、放电感,或血管迂曲、皮肤明显泛红、发热;
酸痛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酸痛伴有下肢的发凉、跛行;
酸痛伴有关节的畸形;
酸痛伴有可视或可触及的肿物;
自我处置数日后小腿酸痛未见好转或反而加重。
就诊科室
出现小腿酸痛后通常建议就诊于骨科、关节外科。
若合并腰部不适,同时小腿有麻木、放电感等,建议就诊脊柱外科。
若创伤后引起腿痛,如车祸、暴力损伤等,建议急诊科或创伤外科就诊。
若是合并小腿部血管迂曲、久站乏力等,建议血管外科就诊。
若小腿酸痛合并多关节的不适,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建议就诊风湿免疫科。
由于小腿酸痛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单侧小腿酸痛还是双侧?
小腿酸痛多久了?
哪些行为会使小腿酸痛加重和缓解?
是否有膝关节、踝关节的不适等?
是否有小腿的麻木、无力、放电感等?
是否有皮肤的改变,如肿胀、变红、血管迂曲等?
腿部有无可视或可触及的肿物?
症状是否与情绪相关?
病史清单
是否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
有无外伤史,如摔伤、撞击伤、扭伤等?
是否患有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
若是中年女性,是否绝经?
是否患有扁平足?
是否患过肿瘤
是否做过下肢或腰部的手术?
家人是否有过类似的症状?
是否吸烟?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症状、病史后,进行体格检查,将观察小腿外形有无异常,是否有静脉曲张,是否有溃疡、色素沉着等,并检查步态、体征,评估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度以及下肢肌力等。
常规检查
X线检查:为小腿酸痛的初步检查,可排查小腿胫腓骨是否存在骨折,也可显示膝关节、踝关节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导致的特征性关节改变。
核磁共振(MRI)检查:如腰椎核磁、膝关节核磁、踝关节核磁,可清楚显示骨与软组织状况,对于关节韧带损伤、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下肢血管彩超:可了解血管形态、评估血管功能,对于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静脉炎症、下肢深浅静脉血栓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骨密度检查:双能X线是骨密度检测常用检测手段,有利于明确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其他检查
CT检查:有利于发现一些相对隐匿的骨折,对于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肌肉骨骼超声:对于小腿肌肉、肌腱的损伤具有诊断意义,如腓肠肌炎症、撕裂等,也可用于评估预后。
步态检测:可发现异常的下肢发力习惯,评估运动模式。
足底压力检测:用于扁平足的诊断和随访评估。
血尿酸(UA)浓度检查:用于明确是否患痛风。
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自身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动静脉炎症等有提示意义。
缓解与治疗
小腿酸痛的原因有很多,关键是要明确病因,对症治疗的同时,对因治疗是重中之重。
如果仅是剧烈活动、劳累后肌肉乳酸堆积或受凉造成的小腿酸痛,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休息、保暖、减少活动后即可缓解。
若小腿酸痛长时间难以缓解,或逐渐加重,影响生活质量,则应引起注意,及时向医生求助获取专业建议。
缓解措施
休息:轻微的小腿酸痛应减少剧烈活动,适当休息,严重的小腿酸痛应卧床休息,必要时进行制动。
热敷:对于慢性骨关节炎、生长痛、类风湿等引起的小腿酸痛,可采取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下肢静脉曲张、静脉血栓人群不要随意热敷,应遵医嘱。
不要久坐、久站:久坐久站对于下肢血管、膝关节等都有损伤,不要久坐久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钙饮食、多晒太阳: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应多吃高钙食物,如牛奶、鸡蛋、虾皮、豆类食物等;多晒太阳,可增加钙的吸收,强化骨骼。
戒烟:戒烟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至关重要,其他疾病患者也尽可能戒烟,吸烟百害而无一利。
专业治疗
明确小腿酸痛的病因后,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对症治疗
经医生诊断后,通常可能会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缓解症状。
一般治疗
减少焦虑与恐惧,多休息,减少不必要剧烈活动,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目的:缓解无菌炎症引起的酸痛。
适应证:外伤、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等引起的小腿酸痛。
常用药物:口服的塞来昔布、布洛芬、艾瑞昔布、双氯芬酸钠等,以及外用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
注意事项:长期用药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或者皮疹、肝肾功能损伤等其他不良反应。
神经营养药物
目的:修复神经损伤,缓解神经症状。
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周围神经炎症等引起的小腿酸痛。
常用药物:B族维生素、甲钴胺等药物。
物理治疗
疾病慢性期,可以根据具体的病因,选择热敷、红外、微波、中频、超声波、冲击波等物理治疗进行缓解。
对于扁平足患者应定制足弓鞋垫,进行足弓训练。
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穿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提踵、踝泵等下肢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缓解酸痛。
对因治疗
小腿酸痛的治疗,对因治疗是关键,明确诊断后,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若是外伤导致的骨裂或骨折,需要进行石膏外固定,严重的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膝关节、踝关节的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的小腿酸痛,如果以上保守治疗难以缓解、反复发作,或关节出现严重畸形、影响功能和生活质量,可能需要进行关节置换、关节融合等手术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引起的小腿酸痛,可应用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羟氯喹、来氟米特、柳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严重的需要手术进行关节腔清理或关节置换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引起的小腿酸痛可通过低嘌呤饮食、服用降尿酸药物等预防发作,如非布司他等,痛风石严重的需要手术进行清理。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需要应用静脉活性药物治疗(如黄酮类、七叶皂苷类、香豆素类),还可通过穿弹力袜缓解症状,严重的需要通过大隐静脉结扎术、血管栓塞术等手术进行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止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应给予药物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必要时可进行介入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患者,若保守治疗难以缓解,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髓核摘除术、椎管扩大术等。
肿瘤引起的小腿酸痛,一般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切除肿物,根据病理结果,选择是否进行术后放化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