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
概述
概述
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是新生儿体内维生素K缺乏所致出血性疾病。曾称新生儿自然出血。其发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包括第Ⅱ、Ⅶ、Ⅸ、Ⅹ活性低下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小儿内科
别名
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症等。
临床症状
突然发生消化道、颅内出血,可伴惊厥、意识障碍等。
危害
病情严重者颅内出血,出血量大时可出现重度贫血、休克,死亡率和致残率高。
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碱变性试验等。
诊断
根据患儿未预防使用维生素K,且纯母乳喂养患儿突然出血症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结合疾病特点进行诊断。
治疗原则
补充维生素K1治疗,出血严重者输血治疗。
治愈性
大部分预后良好。出血量大者可伴继发性癫痫、肢体及语言等功能障碍可能,部分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饮食建议
胃肠道出血应暂时禁食,静脉补充营养。
重要提醒
纯母乳喂养者,母亲应口服维生素K1,每周2次,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给予维生素K1肌注,必要时满月时重复使用。
病因
病因
由于体内维生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包括第Ⅱ、Ⅶ、Ⅸ、Ⅹ在肝内合成不足,不能参与凝血过程而导致出血倾向。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早发型:出血常发生在出生24小时内,轻者皮肤少量出血点、脐带残端渗血,严重者可有大量胃肠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或大便中有鲜血;还可有严重的颅内出血、胸腔或腹腔出血。2.经典型:多数于出生后2~3天发病,早产儿可迟至2周。常见出血部位为脐残端、胃肠道、皮肤受压及穿刺处,其他如尿血、阴道出血等,出血多为自限性,1周后出血者极少。3.晚发型:出生后1~3个月发病。多与长期腹泻、纯母乳喂养、肝胆疾病及长期用抗生素有关。最常见的是颅内出血,出血量大时可出现重度贫血、休克,死亡率高,幸存者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诊断依据
治疗
治疗方针
补充维生素K1治疗,出血严重者输血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静脉注射维生素K1,出血可迅速改善。
预后情况
预后良好。
护理
日常护理
注意患儿安全,避免磕碰。
饮食调理
胃肠道出血应暂时禁食,静脉补充营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