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劳损
概述
心肌劳损是指心肌长期在高负荷下过度工作等因素导致心肌受损
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
通常就诊于心血管内科
可生活方式改变、发作期休息氧疗、积极治疗原发病进行治疗
定义
心肌劳损是指心肌长期在高负荷下过度工作,比如高血压、肥胖、精神压力过大等导致心肌受损。此时心肌细胞有可能缺血,也可能供血正常。
心肌劳损通常作为一种常规判断,表现长期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改变,少数亦可供血正常。
如确诊心肌缺血,长期发展可能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等情况
发生机制
心肌劳损通常与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精神压力过大等有关。也可由心肌缺血发展而来,导致心肌代谢需求和冠状动脉供氧之间失衡。
在心肌需氧增加和氧供不足共同作用下营养心肌的血流量减少,供氧不足,引起供血不足性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及心肌自律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下降,心肌缺血持续数分钟就会发生心肌损伤,损伤的心肌仍然是存活的,如不能很快纠正缺血,就会发生心肌坏死。
类型
急性心肌劳损
是指有或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生冠脉供血不足,多出现胸痛或其他相关症状。
常见于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等。
慢性心肌劳损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长期存在的一个病理生理过程,也是心肌由轻微缺血到严重缺血的累积过程,此类患者在早期安静状态下心肌劳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
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等。
表现
症状特征
心绞痛
心绞痛是心肌劳损的一个临床症状,典型描述是一种“压榨感”“紧缩感”“、窒息感”、“胸部束带感”、“胸部承重感”、“濒死感”等难以说清楚的感觉。
心绞痛主要出现在胸骨后、心前区部位,可放射至肩部、背部、颈部、下颌部甚至腹部。
心悸
表现为心慌,自己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跳动,主要是由出现心律失常导致。
呼吸困难
活动耐力下降
疲乏、困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食欲减退
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消化系统缺血缺氧症状。
其他
部分心肌劳损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心电图或其他检查时发现。
伴随症状
心绞痛发作时可伴发胸闷、乏力、眩晕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原因
疾病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血管炎
冠状动脉血管炎所致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缺血,最终引起心肌劳损。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
微血管舒张异常或血管张力增加,引起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劳损。
冠状动脉结构异常
冠状动脉结构异常(如痉挛和管腔狭窄),导致营养心肌的血流量减少,氧供不足,引起供血不足性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劳损。
其他疾病
如高血压、高脂血症、扩张性心肌病等,也会出现心肌劳损。
非疾病因素
吸烟。
肥胖。
遗传因素,例如冠心病家族史。
心肌劳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心肌劳损的原因有疾病原因和非疾病原因,治疗上以调整生活方式、药物和手术等方法为主。
心肌劳损是指长时间心脏超负荷工作后造成的心肌损伤,非疾病原因有精神紧张、过度肥胖等,疾病原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等。
治疗上,患者首先需要调整生活习惯、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戒烟戒酒;其次,需要遵医嘱服用相关的药物如缬沙坦等进行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必要时需要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术。
对于心肌劳损的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治疗和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复诊。
就医
就医指征
若出现胸闷、胸痛、运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不适请立即就诊,并携带既往病历资料,方便医生诊治。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体检时心脏彩超、心电图结果提示心脏出现异常,或日常生活中出现劳动耐力下降、心慌、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任何不适症状,建议到心血管内科及时就诊。
急诊科
急性呼吸困难、突发严重心悸,进行性加重,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出现休克、意识丧失、昏迷等,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往医院抢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
这些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每次发作症状持续多久了?能否自行缓解?缓解方式是什么?
病史清单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医生的诊断是什么?
采用了哪些治疗措施?治疗效果怎么样?
是否有高血压?多久了?血压控制得如何?
家族中是否有相关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心电图(包括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
超声心动图
X线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强心药:如地高辛等
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等
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肌酶谱,检查是否存在心肌病变,以及病变的严重程度。
脑利钠肽,检查是心肌病变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心衰。
功能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观察心胸比例、了解心脏大小,表现为心界扩大或有肺淤血的表现。
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心脏的结构及功能,以及评价负荷状态下的心肌灌注情况。
放射性核素检查,明确心肌是否发生劳损,如发现固定性灌注缺损超过左心室壁的40%,高度提示缺血性心肌病。
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查明心肌劳损病因。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生活方式改变
饮食管理
饮食原则为低盐低脂饮食。
可以多吃绿色蔬菜及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竹笋类,根茎类;多食用新鲜水果、和含钾食物,如香蕉、菠萝等。
蛋白质摄入应以鸡肉、鱼肉、牛肉为主,少吃猪肉、海鲜、动物内脏等。
不宜过饱食,避免暴饮暴食。
减少糖类摄入,不宜食用辛辣、油腻食物、油炸类食物。
如果合并糖尿病,还需要控制主食的摄入量。
生活习惯管理
戒烟、戒酒。
保证合理的睡眠时间。
肥胖人群应进行适当的和有规律的运动,科学减重。正常体重的人群也需定期运动控制体重。
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避免做剧烈的运动。
心情管理
积极调整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压力过大、情绪紧张,张弛有度。
发作期缓解措施
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卧床休息,消除紧张情绪和顾虑,保持环境安静。
专业治疗
针对心肌劳损目前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改善心肌缺血药物
β受体拮抗剂
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心肌供血。
硝酸酯类
可以减少心肌需氧和改善心肌灌注。
钙通道阻滞剂
可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氧耗,扩张冠脉,解除冠脉痉挛,改善心肌的微循环。
常用的药物有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等。
抗血小板治疗药物
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
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抗凝治疗药物
改善心脏供血,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
调脂药物
有抗炎症和稳定斑块的作用,能降低冠状动脉疾病的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率
常用的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能耐受ACEI可用ARB替代。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运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
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最大的受益者是病变严重、有多支血管病变的症状严重和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病人,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恢复相应心肌的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