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口隐痛
概述
胸口隐痛指胸部出现时隐时现的疼痛症状
胸口隐痛可能由生理因素及病理性因素所致
明确病因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不同疾病引起的胸口隐痛,预后有较大差异
定义
指胸前方出现时隐时现的疼痛感,可能由于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生理因素导致。
还可由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疾病、胸壁肌肉、神经、胸骨、肋骨疾病,纵隔、食管疾病等病理性因素所致。
发生机制
胸部包括胸壁各层、心脏、主动脉、肺动脉、气管、食管、纵隔及肺受到任何物理、化学、机械或生物刺激,如机械压迫、化学刺激、外伤、炎症、缺血、肿瘤等病变或损伤均可引起胸口隐痛。
类型
根据引起胸口隐痛的原因,可分为非疾病因素所致的生理性胸口隐痛和疾病因素所致的病理性胸口隐痛。
生理性胸口隐痛
可见于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剧烈运动、休息不佳等情况,一般通过休息、缓解情绪、规律作息可得到缓解。
病理性胸口隐痛
可见于心血管疾病、胸部外伤、胸膜炎、血液系统疾病、胸部肿瘤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情况。
表现
症状特征
生理性胸口隐痛
疼痛症状一般较轻,有明显诱因,去除诱因后症状能够缓解或消失。
可发生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剧烈运动、休息不佳等情况。
病理性胸口隐痛
根据不同病因所致的胸口隐痛位置及表现也不同,可为针刺样隐痛、酸痛、闷痛等,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疼痛部位可沿肋间隙走形、可位于胸骨后、心前区、下胸部等部位,还可伴有肩、颈、下颌、背部、腹部牵涉痛
可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表现,如胸闷喘憋、心悸、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咯血、消瘦、恶心、呕吐、乏力、体重减轻、精神不振等症状。
伴随症状
伴有胸闷、心悸、头晕、晕厥、头痛等症状可见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伴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闷憋喘、口唇青紫、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可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胸部外伤、胸膜炎、气胸、胸部肿瘤等。
伴有恶心呕吐、反酸、胃部烧灼感等症状可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
伴有皮肤黏膜瘀斑淤点、高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可见于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
原因
胸口隐痛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原因众多,可能是疾病因素,也可能是非疾病因素导致。
以下为胸口隐痛的常见病因,并不代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疾病因素
胸壁病变
皮肤及皮下组织病变
包括急性皮炎、皮下蜂窝织炎、带状疱疹、胸骨前水肿、硬皮病等。
神经系统病变
包括肋间神经炎、肋间神经肿瘤、神经根痛、胸段脊髓压迫症、多发性硬化症等。
肌肉病变
包括外伤、肌炎及皮肌炎等。
骨骼及关节病变
包括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结核性胸椎炎、化脓性骨髓炎、非化脓性肋软骨炎、骨肿瘤急性白血病、嗜酸性肉芽肿等。
胸腔脏器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
冠状动脉与心肌疾病: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X综合征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冠状动脉瘤、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等。
心瓣膜病:包括二尖瓣瓣膜病、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主动脉瓣瓣膜病等。
先天性心血管病。
胸部动脉瘤:包括主动脉瘤、主动脉窦动脉瘤、夹层主动脉瘤等。
肺动脉疾病:包括肺栓塞肺梗死、肺动脉高压症、肺动脉瘤等。
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疾病:包括胸膜炎、胸膜肿瘤、自发性气胸血胸血气胸等。
气管及支气管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癌(原发性肺癌)等。
肺部疾病:包括肺炎、肺结核、肺真菌病、弥漫性肺疾病、各种先天性肺疾病、肺脓肿等。
纵膈疾病
包括纵膈炎、纵膈肿瘤、纵膈气肿等。
食管疾病
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等。
胸腺疾病
包括胸腺肿瘤等。
其他原因
包括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疾病、腹部脏器疾病、过度换气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骨质疏松等。
非疾病因素
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剧烈运动、休息不佳等情况也可引起胸口隐痛。
就医
生理性原因所致胸口隐痛去除诱因后,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可无需处理。如疼痛持续不缓解,伴或不伴其他症状,建议就医。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就医
伴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闷憋喘、口唇青紫、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
伴有胸闷、心悸、头晕、晕厥、头痛等症状。
伴有恶心呕吐、反酸、胃部烧灼感等症状。
以下情况必要时可直接寻求急诊帮助
患者胸痛由隐痛进展为剧烈疼痛不能缓解、严重喘息、呼吸困难时。
伴有意识障碍、晕厥时。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出现胸口隐痛伴有胸闷、心悸、头晕、晕厥、大汗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出现意识障碍、剧烈胸痛、胸部压榨性或撕裂样疼痛和/或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呼吸内科及胸外科
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闷憋喘、口唇青紫、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呼吸科及胸外科就诊,必要时行相关手术治疗。
消化内科
出现恶心呕吐、反酸、吞咽困难、胃部烧灼感等症状建议消化内科就诊。
血液内科
出现胸口隐痛伴出血、高热、皮肤瘀斑淤点、淋巴结肿大、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建议血液内科就诊。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胸口隐痛出现时有无诱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剧烈运动、休息不佳)?
胸口隐痛开始出现的时间?持续多久了?
胸口隐痛在一天中出现的时间是怎样的(如活动后还是休息过程中)?
胸口隐痛出现的急缓程度(是突然出现,还是慢慢出现加重的)?
什么情况下会诱发胸口隐痛出现或加重?什么情况下会缓解?
是否有其他症状(如胸闷喘憋、心悸、恶心呕吐、乏力、体重减轻、精神不振等)?
病史清单
既往有无基础疾病如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近期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与往常相比是否有明显变化?
近期是否有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睡眠不佳等?
以前做过检查吗?检查结果怎样?
进行过治疗吗?怎么治疗的?治疗效果怎样?
家里其他人是否有胸口隐痛的症状?是否有心脏、肺脏、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史?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神志)。
视诊: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有无异常;心尖搏动有无异常;静脉血管有无怒张;胸部有无疱疹;体型是否消瘦;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触诊:触诊脉率是否过快或过慢;触诊腹部是否有疼痛。
叩诊:叩诊患者心界、肺界是否正常。
听诊:听诊患者呼吸音是否正常;心音有无异常、有无心脏杂音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情况。
可以排除其他疾病。
血生化
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液中钠离子、钾离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肌酶同型半胱氨酸等。
可以明确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为治疗做准备,或排除其他疾病。
尿常规
检测尿中蛋白、葡萄糖、沉渣等。
可明确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或排除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
检测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情况,有无左心室的肥厚和扩大。
可明确病情严重程度等。
冠状动脉造影
是冠心病检查和治疗的主要方法,被称为“金标准”。
通过向冠状动脉注射造影剂使其在X线下显像,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病变严重程度,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信息。
肺CT
肺内可以观察是否存在炎症、肿瘤,或其他占位性疾病,是否存在先天性的变异。
胸壁可以观察胸壁的软组织、有无占位、有无变异,胸壁的骨骼有没有存在骨折或者其他的占位性疾病。
心电图
可以检查心脏电信号。
检查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缓解与治疗
出现胸口隐痛,需明确诱因。如与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剧烈运动、休息不佳等情况相关,去除诱因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如胸口隐痛发作频繁或持续存在,并伴有其他表现,如胸闷喘憋、心悸、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消瘦、恶心呕吐、乏力、体重减轻、精神不振等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出现胸口隐痛,尽量避免剧烈运动、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避免劳累,保持理想体重。
戒烟戒酒。
饮食
尽量避免实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低盐低脂饮食,摄入多种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粗粮等富含钾、钙、膳食纤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心理护理
适当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情,注意避免紧张及情绪较大的波动。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恶性肿瘤、带状疱疹、外伤、骨折等导致的胸口隐痛如不能忍受,可适当应用止痛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口隐痛可应用吗啡镇静止痛,减轻心脏耗氧。
对因治疗
心血管系统疾病
缺血性心脏病可进行药物治疗,如扩血管药、改善心肌代谢药等,必要时进行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改善心脏供血。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应减少心脏氧耗,逆转心室重构,必要时进行室间隔心肌消融手术或室间隔切除术。
瓣膜病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瓣膜置换术、瓣膜修补术等方式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
气胸、血气胸胸腔积液等疾病可应用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等方式治疗。
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应抗炎治疗,肺结核需进行抗结核治疗。
胸部恶性肿瘤根据病理分型、分级、分期遵医嘱选择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治疗。
其他
神经系统病变可应用止痛药、B族维生素、抗病毒药物、封闭治疗等。
肌炎、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白血病需根据分型选择适当的化疗方案,必要时可进行骨髓移植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