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痉挛
概述
一岁以下婴儿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可引发阵发性腹痛
主要表现为阵发的腹痛,多突然发作,伴有剧烈哭吵
发病可能与肠道气体过多、动力增高、激素、饮食等有关
根据婴儿情况选择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
定义
婴儿肠痉挛是指婴儿肠壁平滑肌剧烈收缩,一般表现为阵发的腹痛,由于婴儿不会表达,因此以持续哭吵、双腿向上蜷等一系列表现为主。
婴儿肠痉挛并非准确的医学诊断,小儿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分类标准中,婴儿肠痉挛应归类为婴儿肠绞痛。
婴儿肠绞痛是一种行为综合征,特指婴儿长时间哭闹而难以安抚的行为,通常3~4个月后好转,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发病情况
婴儿肠绞痛多发生于3~4个月以下婴儿,通常在生后6周为发作高峰期,生后12周逐渐减少。
病因
致病原因
婴儿肠痉挛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肠道气体过多
吞下气体、中和胃酸、血液中气体弥散、细菌发酵等是肠道气体的主要来源,以下因素可能与肠道气体过多有关。
婴儿不正确的喂养方式可导致吞入过多气体。
摄入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缺乏双糖酶、小肠细菌过度繁殖等,可导致产气过多。
肠道假性梗阻等可影响气体排出。
婴儿哭吵后肠道充气。
肠道动力增高
婴儿肠痉挛可能与肠道动力增高,蠕动加快、压力升高有关。
激素
胃动素可增加肠道运动,部分婴儿可发现胃动素升高。
饮食
婴儿肠痉挛与母亲饮用牛奶并进行母乳喂养有关,食物过敏可能是婴儿肠痉挛发生的原因之一。
神经发育因素
发育过渡期内暂时缺乏对行为的神经控制,这通常发生在2个月左右。此外,肠道神经系统(ENS)的不成熟引起肠道运动和感觉功能异常,也会导致婴儿异常哭闹。
肠道微生物的失调
肠绞痛患儿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多低于正常婴儿。一些研究表明患儿致病菌种类增多,有益菌(如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
症状
主要症状
婴儿肠痉挛症状最早可从出生后第1周开始,3~4个月时可逐渐消失。
疼痛相关表现
哭吵
不会表达的婴儿,以哭吵为明显表现,开始发生和停止均无明显原因。也可表现为烦躁或易怒。婴儿无发育迟缓、发热或生病等异常表现。
哭吵的声调更高,多变,持续时间长且难以安抚。
哭时面部潮红,腹部胀大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
婴儿极度不安,烦躁。
阵发性腹痛
表现为突然哭闹、双腿向上蜷缩、手足发凉、双手紧握等症状。婴儿哭闹会随腹痛缓解而停止,易入睡,不久后可再发作。
这种疼痛突然出现,呈阵发性。
缓解
婴儿哭吵、腹痛可在排气或排便后缓解、终止。
就医
就医科室
新生儿科
如果婴儿出生后不久出现持续、难以安抚的哭吵,伴有面部潮红、腹部紧张等,建议及时就医。
小儿内科
如果婴儿频繁出现突然哭闹、双腿向上蜷缩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家长应当注意观察婴儿哭吵的情况,如果发生在半夜,原因不明,而且难以安抚,应当引起重视。
建议记录哭吵发生、持续的时间,可能引起哭吵(如饥饿等)的原因,以及哭吵终止可能的原因(如排便等),就医时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孩子有没有突然哭吵、双腿向上蜷缩等症状?持续多久?一天中一般什么时间哭吵?
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有这种情况?
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缓解?
是否有腹部胀而紧张的情况?
孩子目前如何喂养?常吃的食物有哪些?
有无其他异常表现?
病史清单
孩子是否有肠道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婴儿可能摄入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排除肠道梗阻等胃肠道疾病。
临床表现
婴儿出现腹痛症状,如持续、难以安抚的哭吵,双腿向上蜷缩,伴有腹部胀大、紧张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血常规可以帮助排查有无感染等情况。
婴儿肠痉挛检查结果可无异常。
粪便常规
粪便常规可以帮助了解有无感染,尤其是寄生虫感染,以及是否有便血等情况。
注意采集新鲜的样本,避免混入尿液等。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帮助了解肠道情况,排查腹部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发现肠道积气,也可进行其他器官的疾病筛查 [1,6,7]。
鉴别诊断
肠套叠
相似点:均可出现腹痛、哭吵。
不同点:肠套叠婴儿会出现腹泻、排血便的症状,而小儿肠痉挛一般无便血症状。腹部超声检查也可分辨两种疾病。
过敏性紫癜
相似点:都会出现阵发性腹痛、哭吵,以夜间为主。
治疗
治疗目的: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消除症状。
治疗原则:根据婴儿情况,选择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一般治疗
家长可轻轻摇动婴儿给予安抚,降低环境噪音,减少对婴儿的外界刺激。
婴儿腹部可予以适当按摩,促进排气。
人工喂养的婴儿可给予去乳糖、低乳糖或水解酪蛋白的配方奶,可改善肠痉挛。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促排泄剂
西甲硅油乳剂
西甲硅油乳剂是一种常用的促排气药物,通过口服后可以改变消化道中食糜和黏液内气泡表面张力,使之分解,释放的气体可被吸收或排出。
西甲硅油在体内稳定,不被吸收,可全部经肠道排泄,不良反应较少。
开塞露
开塞露可以促进排便排气,解除大便嵌塞,通过肛门给药。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肛门不适、直肠刺激等。
益生菌
有研究表明服用益生菌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减少婴儿异常哭闹时间。
预后
治愈情况
婴儿肠痉挛如果不伴有其他胃肠道疾病,则具有一定自限性,在婴儿排气或排便后可缓解,但在相关病因存在时还可复发。
经过及时治疗,婴儿症状可显著缓解。
危害性
虽然婴儿肠痉挛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但发作时婴儿较为不适,可影响其正常睡眠、进食等,降低了婴儿的生活质量。
婴儿肠痉挛如发生在父母睡眠时间,也会影响其休息,干扰其正常工作、生活。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家长在喂养完婴儿后最好给宝宝拍嗝,以促进消化道气体排出。
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建议少吃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例如豆类、高糖食物。
婴儿应该按时就餐,避免仓促进餐、最好在餐前餐后休息一会。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吃饭速度不要过快,减少吞入的气体量。
婴儿避免过度喂养,消化不良的宝宝应减少奶量,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改用低敏配方粉。
如果因食物过敏引起肠痉挛,应回避过敏食物。
运动管理
进食后应当适当休息,不进行剧烈活动。
肠痉挛发作时应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卫生管理
注意饮食、环境卫生,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心理支持
婴儿往往会因为疼痛出现恐惧、焦虑、精神不佳的现象,家长最好陪伴在在孩子身边,给予其温暖和安全感,并开引导孩子积极配合治疗尽快解除疼痛。
预防
避免婴儿食用已知的过敏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摄入生冷、粗糙、坚硬的食物。
婴儿进食避免狼吞虎咽,以免吞下过多的气体。
寒冷天气或季节转变时及时给婴儿添减衣物,避免寒冷刺激,尤其是腹部不能受凉。
避免婴儿精神紧张,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情绪并及时沟通,解决问题,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舒心的家庭环境。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