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
概述
眼底脉络膜或视网膜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可由眼部外伤、炎症及全身微血管异常等引起
可突发无痛性视力下降伴黑影飘动,甚至仅存光感
除了通过药物、激光、手术等进行对症治疗外,还需积极控制原发病
定义
眼底出血指由视网膜脉络膜等眼底结构病变引起的一种疾病。眼底出血并非一种症状或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眼病和全身疾病所共有的特征。
全身性血管、血液性病变都可以影响眼底及其血管,进而引起视网膜的出血性病变。
发生机制
眼底的血液循环主要分布在脉络膜及视网膜中,其中脉络膜血供来源于睫状后长短动脉,外层视网膜血供来源于供应于脉络膜的睫状后短动脉,而内层视网膜血供来源于视网膜中央动脉。丰富的血液循环是视神经营养的基本保障。
由于眼底血管属于微血管,因此任何能引起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功能异常及破裂的疾病均可导致眼底出血。眼部则主要可由外伤、炎症、机械阻塞或牵拉等引起血管破裂或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眼底出血。
其他全身能够引起微血管异常的疾病也均可导致眼底出血,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上述疾病可改变眼底微血管的通透性,并破坏血管完整性导致眼底出血。
类型
根据眼底出血的深浅及量的多少可分为以下几种:
视网膜前出血
视网膜最内层与玻璃体后皮质间有大量积血时,为视网膜前出血,其上缘呈水平状,下缘因重力而为半圆形如木船底,颜色暗红,因此又叫“舟状出血”。多见于最内层视网膜血管破裂。
火焰状浅层出血
位于视网膜浅层的出血,在血管附近少量出血,呈梭状,方向与神经纤维一致,有时可互相融合成片,形如火焰状。多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
点状出血
为圆点状出血,位于视网膜深层,边缘清楚,色暗红。有时也可集合成片状,多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下出血
视网膜下出血多呈暗红色或棕红色,出血可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之间,多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或出血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下,则多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弥漫性出血/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较大血管破裂出血,积血可突破内界膜进入玻璃体内,可充满玻璃体腔,量大时眼底模糊不清,甚至不见红光反射。
表现
症状特征
眼底大量出血时可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视物不清,视物模糊,视力可下降到仅有光感,患者可有眼前黑影飘动或“红雾”样表现。出血量较少时可无症状或仅有黑影飘动。
眼底出血量的多少
眼底出血量大时可突破玻璃体进入并充满玻璃体腔,进而引起全玻璃体腔积血,表现为视力的急剧下降,甚至仅存光感,眼底结构无法观察,甚至无红光反射。
出血少时可无症状或仅存黑影飘动,视力一般不受影响。
眼底出血的快慢
出血快时可表现为迅速出现的视力下降及视物不清,一般出血量较大,出血较慢时则较少影响视力。
眼底出血出现的年龄
新生儿或儿童期出现的眼底出血多见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底肿瘤Coats病、外伤等。
青年期则可见于Eales病、血管炎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等。
老年人出现眼底出血则多见于高血压、糖尿病、动静脉阻塞及黄斑病变等。
伴随症状
突发视力下降
多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眼底血管的大量出血,引起玻璃体积血
黑影飘动
多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少量出血在玻璃体腔内飘动。
视物变形或遮挡
多见于黄斑病变、裂孔或视网膜脱离等疾病。
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多见于因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
头晕、头痛
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或颅内病变等疾病。
原因
眼底出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共有的症状。毛细血管病变最为常见;其次是局部或全身病变导致的静脉出血。动脉出血比较少见。
以下仅列举部分引起眼底出血的原因,如您需要确诊,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疾病因素
眼部疾病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又称为Eales病,好发于青年男性,临床以血管的炎症渗出,玻璃体反复出血为特征,多为双眼先后发病,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至指数,手动,甚至光感。
眼底可看到视网膜周边部小静脉扩张,迂曲,充血,周围有白鞘。
视网膜静脉阻塞
多由于血管痉挛、血栓、血管内皮受损、炎症或其他体内的栓塞物导致视网膜静脉阻塞,进而引起血管破裂而导致眼底出血。
视网膜毛细血管瘤
又称von Hippel病,往往为全身血管瘤病的一部分。
初期表现为细小密集成团状的毛细血管扩张,逐渐形成典型的饱满、迂曲及扩张的管腔,最后有供养动脉和回流静脉吻合形成血管瘤。大多位于周边,少数血管瘤位于视乳头附近。到后期可导致血管瘤处及其附近有局限性视网膜水肿和渗出,同时伴有出血。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典型者眼底表现为黄斑区中心凹或中心凹旁的象限内,有一不规则的类圆形病灶,呈灰白色或黄白色,位于神经上皮下。
出血可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下、神经上皮下或神经上皮内,呈斑点状或块片状,位于灰白色病灶表面或围绕其周围。在出血水肿区的边缘,常可见黄色硬性渗出、玻璃膜疣及色素上皮脱失及增生。
病理性近视
眼底常表现为视乳头倾斜,豹纹状眼底,视网膜萎缩,可伴有漆裂纹和Fuchs斑,严重的眼轴延长可引起视网膜黄斑劈裂牵拉血管或引起血管增生,进而可导致破裂出血。
视网膜脱离
表现为突发的固定视野遮挡,不随运动及体位变化,全视网膜脱离时甚至可无光感,网脱时引起的血管牵拉及新生血管增殖等可导致其破裂出血。
葡萄膜炎
常表现为眼红、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当葡萄膜炎影响到后极部血管时,可导致血管白鞘,血管结构受到破坏后引起渗出及出血。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指在早产儿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及新生血管。多有吸氧史,新生血管可因破裂而导致眼底出血。
家族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见周边部纤维血管增生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在新生儿或青春期伴视网膜下渗出或渗出性脱离。此病同样可以因新生血管破裂而出血。
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
又称X-性连锁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层间的分离,属玻璃体-视网膜营养不良的一种,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为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
眼外伤
任何眼顿挫伤或穿通伤均可直接或间接的导致视网膜或脉络膜血管破裂而导致出血。同时此病均有明确的眼部外伤病史,可伴有视力下降、畏光、眼痛、眼红,甚至失明。
全身系统性疾病
糖尿病
糖尿病损伤微血管的机制可导致眼底视网膜血管发生病变。
非增殖期时可表现为眼底微血管瘤,棉絮斑及硬性渗出,可伴有少量点片状视网膜出血
增殖期时视网膜因缺血缺氧可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进而可破裂引起大量出血,导致玻璃体积血。
高血压
视网膜小动脉对系统性高血压的基本反应是收缩,随着病情加重和时间发展,进一步出现渗出、棉绒斑、视网膜水肿与浅层出血、动脉变窄、铜丝或银丝状变及动静脉交叉压迫征。
同时有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者易发生动静脉阻塞、视网膜大动脉瘤及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动脉硬化
眼底所见的视网膜动脉硬化为老年性动脉硬化和小动脉硬化,又称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
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动脉弥漫性变细、弯曲度增加、颜色变淡,动脉反光增宽,血管走行平直;动静脉交叉处可见静脉隐蔽和静脉斜坡现象;后极部视网膜可见渗出和出血,一般不伴有水肿。
血液病
诸如贫血、红细胞增多、凝血功能异常、白血病、血红蛋白异常等均可引起眼底血管发生病变,它们可通过导致眼底缺血、炎症性出血渗出、持续出血等引起眼底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引起眼底出血或玻璃体积血,又称为Terson综合征,根据眼内出血量的多少,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如出血位于黄斑区或大量出血进入玻璃体腔,则视力急剧下降。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Behcet病、肉芽肿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均可通过导致眼底血管炎,进而破坏血管致使视网膜血管变性,渗出及出血。
非疾病因素
药物因素
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可导致机体出血风险增加,严重时可引起眼底出血。
不良生活方式
吸烟
吸烟会引起血管弹性下降,损伤血管。可引起眼底血管出血。吸烟还能升高胆固醇水平和血压,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病情。
饮酒
酒精会引起血液循环加快,导致包括眼底血管在内的全身血管扩张。因眼底血管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更易破裂、出血。
就医
就医指征
紧急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紧急就医:
突发性严重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伴黑影飘动,甚至仅存光感(需要警惕严重的血管破裂导致的玻璃体积血)。
有明确的眼部外伤史伴视物模糊,视力明显下降(需要警惕眼球破裂伤、球内异物导致的眼底出血)。
生气或情绪激动后突然剧烈紧箍样头痛伴视物模糊(需要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
尽快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尽快就医:
眼底出血伴视物模糊,视物体固定遮挡。
眼底出血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
眼底出血伴头痛、头晕。
眼底出血伴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眼底出血伴全身皮肤淤血、出血斑。
就诊科室
眼底出血多与眼科疾病相关,应去眼科就诊。
当伴有其他疾病或症状时,除了眼科,还应到相应科室就诊:
伴有高血压、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视力下降、视线模糊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
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到神经内科就诊。
伴有长期贫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等症状,应及时到血液内科就诊。
伴有发热,乏力,全身酸痛,皮肤结节性红斑,关节痛及活动僵硬等可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何时发现存在眼底出血的?
眼底出血导致视力下降的程度如何?
是否有黑影飘动或黑影固定遮挡?
是否有眼痛、眼红、畏光等症状?
是否伴有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
是否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是否伴有发热、乏力、关节肌肉酸痛、皮肤红斑等症状?
是否伴有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等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性疾病?
是否有眼部外伤、颅内病变病史?
是否有糖尿病、血液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
既往接受过哪些眼部和全身检查?
发病后曾接受过哪些药物治疗?治疗是否有效果?
是否有相关家族史或相关遗传病史?
相关检查
眼部检查
外眼检查
可以观察外眼结构及功能是否正常,尤其是在眼部外伤后,应当详细检查是否有伤口及眼球穿通。
眼压检查
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眼球破裂,如眼压低于正常则可怀疑存在眼球壁完整性被破坏。
裂隙灯检查
应当检查是否有巩膜及角膜穿通伤口及睫状充血角膜后沉着物(KP)、前房细胞等。
散瞳眼底检查
如引起严重玻璃体积血则眼底窥不入,如少量积血可以查看眼底出血点及出血程度,用于下一步诊断及指导治疗。
眼部B超检查
可以判断眼底出血程度及量,并检查是否存在视网膜及脉络膜脱离等情况,部分穿通伤后球内异物也可通过眼部B超检查发现。
后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判断视网膜及黄斑区是否存在异常及新生血管,积血量较大眼底不入时可不行此检查。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
此项检查仅限于屈光质清、玻璃体少量积血时使用。如荧光素眼底渗漏,提示血管通透性改变、色素上皮受损及血管破裂脉络膜荧光被遮挡,提示视网膜下出血,同时可发现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象检查
可以检查是否存在白细胞增高、血小板降低及血细胞、血红蛋白异常等,用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血液病等。
凝血功能检查
检查是否存在能够导致持续出血的凝血功能异常。
血生化检查
检查是否存在血糖升高、高脂血症等情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等疾病。
糖耐量测定
用于进一步诊断糖尿病及进行严重程度判断。
尿常规
判断是否存在尿糖蛋白尿、血尿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肾功能异常。
骨髓象检查
进一步检测血液病的类型,并进行分级诊疗。
自身抗体谱检查
判断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具体的类型。
影像学检查
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
可发现脑部病变及眶后部病变,有助于查找出血原因并与相关疾病鉴别。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休息
新鲜出血时应半卧位休息,必要时包扎双眼2~3日,促进积血吸收。
饮食管理
日常应注意补充营养防止贫血,如果合并有贫血现象,可多吃补血补铁的食物,如动物血、动物肝脏、菠菜、木耳等。
避免饮浓茶、浓咖啡等咖啡因含量高的饮品。
监控血压、血糖
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的眼底出血,患者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紧张,做好血压、血糖等的控制。
专业治疗
除了应用药物、激光、手术等手段进行止血外,还需要寻找引起出血的全身或局部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眼部疾病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首先应查找病因,伴有其他炎症疾病时应予治疗,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新鲜出血时进行对症治疗。在玻璃体积血基本吸收后可在FFA指导下,对病变区进行光凝治疗。如出血较多超过3个月不能自行吸收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
视网膜静脉阻塞
静脉阻塞时应针对全身病进行病因治疗,如有血管炎症,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有黄斑水肿,可给予抗VEGF玻璃体注药治疗;当积血吸收后再FFA指导下则可采取格栅样光凝;如出血不能自行吸收可给予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
视网膜毛细血管瘤
可采用光凝、冷凝和透热电凝等措施治疗,但效果欠佳。最新研究发现可用多次蓝绿氩激光治疗,每周1~2次,直到瘤组织缩小。如果引起玻璃体大量出血,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术中给予激光、冷冻或肿瘤切除手术。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可应用抑制新生血管药物(如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以及手术治疗和激光光凝治疗等多种方式改善症状,提高生活治疗。
病理性近视
出血并未严重影响视力时可应用止血药物促进吸收,当引起病理性近视引起严重并发症时(如大量出血、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黄斑劈裂、视网膜脱离等)应进行相对应的手术治疗。
视网膜脱离
要点是封闭裂孔,复位视网膜。以手术治疗为主,可用冷凝和激光等方式封闭裂孔,复杂病例可以选择玻璃体切割手术。
葡萄膜炎
确定为感染因素所致者,应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由免疫因素引起的炎症主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对于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或脉络膜新生血管者可考虑给予激光光凝、抗VEGF等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期使用激光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早期可选择冷凝或光凝、封闭全部无灌注区。晚期进行玻璃体切割术和(或)巩膜环扎术,可维持一定视力。
家族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如病变有任何活动性证据,可应用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如并发视网膜脱离,需及时手术治疗。
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
注意随访观察,内层裂孔一般不治疗,外层裂孔可用光凝或冷凝封闭。如发生视网膜脱离,可作巩膜环扎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
眼外伤
应根据外伤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眼球钝挫伤时引起视网膜水肿或震荡时可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减轻视网膜水肿引起的损害。
眼球存在穿通伤时应当第一时间行穿通伤探查并闭合伤口,保证眼球壁完整性,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球内异物。
全身系统性疾病
糖尿病
应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眼底检查,根据其所处阶段采取适当治疗。对于重度非增殖性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如有黄斑水肿,可行黄斑格栅光凝,微脉冲激光或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
高血压
查明高血压原因,继发性者为肾性或内分泌性,进行病因治疗,血压下降后症状可缓解。注意饮食,限制钠盐,限制脂肪摄取。
视网膜出血者可口服碘制剂以促进渗出和出血吸收。口服镇静剂,维生素C、E等。
动脉硬化
主要在于预防各种诱发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的防治。如引起眼底出血时,出血量较少可用止血药物等待吸收,如无法吸收则可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血液病
以治疗原发病为主,根据不同类型的血液病进行相应治疗,在全身贫血、出血风险接触后眼底出血可缓解,对症治疗可应用止血药物促进积血吸收,无法吸收时可行手术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出血急性期时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可用止血剂。头痛剧烈者给止痛、镇静剂,保持大便通畅等。伴颅内压增高应用20%甘露醇溶液脱水治疗。
尽早行病因治疗,如开颅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栓塞,动静脉畸形或脑肿瘤切除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症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全身以及眼部的炎症,但往往要长期用药避免复发。可用抑制环氧化酶途径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还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代谢药物,如硫唑嘌呤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