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珠发黄
概述
眼球的眼白(结膜、巩膜组织等)处于发黄的状态
可能伴有眼部异物感,皮肤黄染、瘙痒等不适
胆红素代谢有关疾病的主要症状,也可能由饮食不当、眼部疾病引起
针对病因进行对因治疗
定义
眼珠发黄指眼球的“眼白”(主要是以白色巩膜为背景的结膜上)出现发黄的表现,还可伴随眼部异物感、皮肤黄染、发痒等。
可见于饮食不当、物理刺激等生理性因素,还可能是眼部疾病。
发生机制
眼球的“眼白”主要包括结膜和巩膜,两者均是眼睛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巩膜是眼球壁的一部分,呈现白色,结构致密不透明,可以维持眼球外形的完整性。结膜是呈现半透明状态,球结膜覆盖于巩膜表面。
正常情况下,从外观看巩膜和结膜呈现白色。但因为各种生理和病理性原因,主要是结膜组织可因为色素沉积或血液胆红素浓度升高。
类型
眼珠发黄属于眼部常见体征,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分类,可根据引起眼珠发黄的因素分为生理性眼珠发黄和病理性眼珠发黄两类。
生理性眼珠发黄
眼珠发黄多与日常饮食有关,如果进食过多的胡萝卜、橙子或者南瓜等食物,容易出现眼珠发黄的表现。一般停止食用这些食物,眼珠发黄的症状可逐渐缓解,一般无需就医。
长期日照、光线刺激、风吹等物理刺激,可导致眼白组织色素沉着,一般暴露区域的白眼珠会发黄,但无病理性意义,只是外观不佳,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病理性眼珠发黄
眼部疾病或者某些全身性疾病可导致的眼珠发黄的表现。
出现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后,如抗结核药物治疗、全身化疗、放疗等。
表现
症状特征
各种原因引起“眼白”(主要是以白色巩膜为背景的结膜上)出现发黄的表现,还可伴随眼部异物感、皮肤黄染、发痒等不适。
眼珠发黄持续的时间
短时间出现且可自行缓解的眼珠发黄多是生理性眼珠发黄,如果眼珠发黄的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逐渐加重则多为病理性眼珠发黄。
与眼睛本身相关的引起眼珠发黄的诱因
眼表慢性炎症、长时间用眼、使用电子屏幕等加重干眼刺激,容易出现局部色素沉着,从而引起眼珠发黄。
眼部外伤后眼表组织出血,血液逐渐吸收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巨噬细胞摄入并由溶酶体降解分解为含铁血黄素,可引起眼珠发黄的表现。
长期在风沙较大的环境中以及长时间受到日光暴晒,也容易出现眼珠发黄的表现。
眼珠发黄出现的年龄
婴幼儿出现眼珠发黄,多是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等原因引起的。
青少年出现眼珠发黄,可能是饮食不当引起的,还可能与肝胆疾病、血液系统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老年人出现眼珠发黄多与长期日晒、衰老引起的,还可能是肝胆疾病、消化道肿瘤、感染引起的。
伴随症状
视力减退
如果病人眼珠发黄伴有视力减退,可能是慢性结膜炎、干眼等眼部疾病引起的。
异物感
眼珠发黄伴有眼睛异物感,可见于睑裂斑、结膜色素痣等。
皮肤发黄
眼珠发黄且伴有皮肤发黄多是饮食不当以及全身疾病(新生儿黄疸溶血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消化道肿瘤等)引起的。
皮肤发痒
除了眼珠、皮肤发黄,还可伴有皮肤发痒,多是黄疸引起的,与血液中胆红素增多有关。
发热
胆红素代谢过程异常可出现黄疸,主要包括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在疾病过程中均可出现发热。
原因
多种因素可以引起眼珠发黄。以下仅列举部分原因,如您需要确诊,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疾病因素
眼表炎症
慢性结膜炎、干眼等患者处于眼表炎症长期刺激下,结膜处于充血状态,结膜组织则可出现色素沉着,从而出现眼珠发黄的表现,还可伴有畏光、眼睛干涩、异物感、视物模糊等不适。
结膜下出血
因眼外伤、揉眼、剧烈咳嗽等因素出现结膜下出血,出血逐渐被吸收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巨噬细胞摄入并由溶酶体降解,分解为含铁血黄素,因此可引起眼白发黄的表现。
睑裂斑
“白眼珠”(结膜)和“黑眼珠”(角膜)接近的位置出现淡黄色稍隆起的斑块,多为睑裂斑。与睑裂区的结膜长期暴露在外或受紫外线照射有关。
黄疸
黄疸是指一类皮肤发黄、结膜发黄和黏膜发黄的黄染性体征。新生儿黄疸和成人黄疸一般差别较大。
成人黄疸常见于溶血、肝病、胆管阻塞性等改变,一般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
非疾病因素
不良的用眼方式
不良的用眼方式也可引起眼珠发黄,如果长期熬夜或者每天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容易出现视疲劳、加重干眼症,结膜可出现色素沉着,从而出现眼珠发黄的表现。
不良环境刺激
风沙较大的环境可刺激眼表组织,如果长期处于类似环境中,则容易出现眼珠发黄。长期日照、强光线、风吹等物理刺激,可导致暴露区域的眼珠容易发黄。
饮食不当
眼珠发黄还可能与饮食不当有关,如果进食大量的胡萝卜、橙子或者南瓜等食物,容易出现眼珠发黄。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进食过量的胡萝卜素容易造成皮肤、黏膜以及结膜发黄,一般停止食用这些食物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就医
就医指征
非病理性因素相关的眼珠发黄,如调整饮食、不良用眼习惯和生活作息后可明显缓解,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就医:
眼珠发黄持续时间较久,甚至有逐渐加重的表现,已经影响导致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除了眼珠发黄,还伴眼部异物感、发热、乏力、胃纳差等不适。
就诊科室
出现眼珠发黄,如果以眼部异物感、刺激感、视物模糊等眼睛症状为主,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眼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的全身症状时,务必需要于其他相应科室就诊:
如伴有乏力、胃纳差等,可能需就诊于消化内科、肝胆外科;
如伴有发热、寒战、皮肤出血点等,可能需就诊于血液科、感染科;
小儿患者建议就诊于儿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眼珠发黄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否有诱因?
眼珠发黄持续多久了?
是否有引起眼珠发黄加重的因素?
是否伴有发热、乏力、胃纳差、皮肤出血点、头痛?
是否伴有视力下降、眼部异物感、刺激不适感?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糖尿病、肝脏疾病、血液病等全身疾病?
是否有眼部外伤、手术史?
最近是否存在用眼过度的情况,如长时间看电脑、手机?
出现眼珠发黄后接受过哪些眼部和全身的检查?
发病后曾接受过哪些药物治疗?治疗是否有效果?
相关检查
可根据相关病史及伴随症状,分析可能病因,选择进行眼科专科查体,如考虑全身性疾病所致,则还需要进行全身体格查体。
眼部检查
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检查,可发现视力是否存在异常。
应在中等光亮度下进行检查,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视力。
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
通过裂隙灯检查,可以了解眼睑、结膜、角膜、虹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和眼底等情况。
放松身体,将下颌放入下颌托,头顶住上额托,根据医生指令转动眼球。
眼表荧光素钠/孟加拉红/丽丝胺绿染色
评估结膜、角膜上皮是否有异常或病变。
医生会用染色试纸或蘸取的染料轻轻碰触结膜囊,充分眨眼后通过裂隙灯生物显微镜观察。
眼底镜检查
评估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是否异常。
可以在瞳孔的自然状态下或根据需要以药物扩大瞳孔后检查,检查时光线较强,需尽量配合、避免眨眼。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可提示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可能,及炎症或感染情况。溶血性黄疸时,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均降低,末梢血中网织红细胞及晚幼红细胞增加,可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血细胞是否存在异常。
尿常规
尿常规可检测尿中尿胆原与胆红素,有助于判断黄疸的原因。
溶血性黄疸时,尿胆原显著增加而尿胆红素阴性。
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胆原增加,正常或减少(视有无肝内胆汁郁积而定),而尿胆红素阳性。
阻塞性黄疸时,尿胆原一般减少甚至缺乏(视梗阻程度而定),而尿胆红素则显著增加。
肝脏功能等指标检查
肝功能以及肝炎指标的检测和抗核抗体检测、肝纤谱的指标检测以及血清胆红素测定
影像学检查
肝脏影像检查
肝脏B超、CT或磁共振的成像结果,帮助判断受检者的肝脏是否存在病变,如肝脏占位性病变、肝脏纤维化等。
眼部B超检查
通过眼部B超明确是否存在眼部玻璃体出血、玻璃体炎症、视网膜脱离、脉络膜占位等眼部病变。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合理用眼
在电脑前工作或使用手机、平板的时间不宜过长,应当间歇性远眺或闭目休息以放松眼部。
避免日晒和风沙刺激
在光线强烈和风沙较大的环境中注意保护眼睛,可佩戴防护眼镜或者帽子。
注意饮食
眼珠发黄的患者需注意合理饮食,适量食用蔬菜和肉类食物,避免大量食用南瓜、胡萝卜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
专业治疗
引起眼珠发黄的的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需要根据导致眼珠发黄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其中部分常见的情况如下:
慢性结膜炎
慢性结膜炎的治疗主要以局部用药为主,如为感染性因素引起,可应用抗生素类滴眼液和眼膏(左氧氟沙星眼膏、妥布霉素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联合使用人工泪液、非甾体抗炎滴眼液、皮质激素类滴眼液等,控制炎症,缓解不适。
如果患者结膜出现瘢痕、粘连或者眼睑畸形等并发症时,慢性结膜炎的患者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同时需要注意眼部卫生。
结膜下出血
结膜下出血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出血早期病人可行局部冷敷,发挥止血作用。出血48小时后,可行局部热敷,促进出血吸收。血液吸收后,患处有时可呈现发黄改变,但一般不会引起眼部其他器质性或功能性损伤,因此不需要进一步特殊治疗。
睑裂斑
一般无须治疗。如果睑裂斑体积较大,眼睛有异物感,可通过手术治疗,如睑裂斑切除术等,改善不适症状。
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加强婴儿喂养,可减少因为饥饿造成的肠肝循环增加,同时可以通过排便来减轻黄疸
可以把孩子抱到户外多晒太阳,黄疸一般可自然消退。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多数需要及时治疗,间接胆红素增高的患儿,可以采用光疗,给予蓝光照射,促进黄疸消退。
患儿还可以通过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输注治疗,对肝功能异常的患儿给予护肝治疗。重症溶血的患儿,可以同时采用换血疗法治疗。
肝细胞性黄疸
主要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同时可通过保肝药物进行治疗,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等。
如果是病毒感染性肝炎引起的,需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是药物等因素导致的,需要停止使用该药物,避免肝脏损害进一步加重。
梗阻性黄疸
需要先明确梗阻的部位,然后通过手术治疗解除梗阻,改善黄疸的症状,如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溶血性黄疸
针对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进行治疗(如为感染疟疾者,需根治疟疾),去除诱因(如蚕豆病患者,需及时停止服用相关食物或药物),并对症支持治疗(严重血液病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需根据病情及时行血浆置换、脾切除等治疗措施)。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