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下垂
概述
上眼皮位置低于正常
可因先天问题、衰老、神经系统疾病、眼部疾病、外伤等引起
影响视觉、外观,或伴有视物重影、头痛、瞳孔散大等表现时应尽快就医
先天性或衰老性原因所致者可行手术治疗;疾病、外伤所致者需进行病因治疗
定义
眼睑(眼皮)可分为上睑和下睑,眼睑下垂通常指上眼睑位置低于正常。
正常情况下,平视前方时,上睑遮盖角膜上缘(黑眼珠)1~2mm,超过2mm即可诊断为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可能是单独出现的症状,也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眼科疾病或全身疾病的首发症状或体征。
发生机制
相关解剖基础
上睑地抬起主要由上睑提肌负责,Müller肌也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上睑提肌的神经支配
上睑提肌受动眼神经内侧纤维控制,上睑提肌收缩使上眼睑上抬。
动眼神经从脑干的动眼神经核发出,其内侧纤维还支配着控制眼球运动的眼外肌,其外侧副交感纤维支配着调节瞳孔大小的瞳孔括约肌。
因此动眼神经损伤不仅可引起眼睑下垂,还可伴随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散大等表现。
Müller肌的神经支配
颈部的交感神经控制Müller肌、瞳孔散大肌、汗腺的活动。
Müller肌收缩时可辅助维持上睑睁开。
如交感神经损伤,可引起上睑轻度下垂,并伴随同侧瞳孔缩小、面部无汗。
上睑下垂机制
各种原因使上睑提肌或Müller肌力量变弱,均可引起眼睑下垂。
常见原因包括先天发育不良、老年人肌肉退化、手术损伤、外伤、神经系统疾病。
此外,上睑提肌腱膜是负责连接上睑提肌与睑板的肌腱,其断裂或损伤也会导致眼睑下垂。
老年人皮肤变松弛,眼皮“耷拉下来”也可表现为眼睑下垂。
类型
按发病原因,眼睑下垂可分为先天性、后天性(即获得性)。
先天性上睑下垂
最常见,是指从一出生就存在的单侧或双侧眼睑下垂。
部分患儿可能刚出生时不易被识别,但多在数月内被发现。
后天性上睑下垂
原因众多,包括疾病、外伤,也包括老年人的生理性眼睑下垂。
表现
症状特征
单侧/双侧眼睑下垂
眼睑下垂可出现在单侧或双侧。
若单侧上睑下垂,易出现屈光不正、斜视、弱视,尤其对于先天性患儿。
若双眼发病,由于平视时上眼睑遮挡视线,患者常通过抬高下巴和眉毛来代偿,久之可出现额纹加深、眉毛抬高甚至颈椎变形
严重程度差异
按上睑覆盖角膜与瞳孔的程度,可将眼睑下垂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轻度—上睑缘遮盖瞳孔1~2mm。
中度—上睑缘遮盖瞳孔3~4mm。
重度—上睑缘遮盖瞳孔>4mm。
伴随症状
眼球运动障碍,除眼睑下垂外可伴随同侧眼球活动受限,如向一侧偏斜,不能随意活动,多见于动眼神经损伤。
瞳孔活动异常,如瞳孔散大、不能随光线缩放等,多见于动眼神经损伤、神经缺血性病变,如糖尿病等。
霍纳综合征(Horner综合征),除眼睑下垂外可伴随同侧瞳孔缩小、面部无汗等,多见于交感神经通路损伤。
肌肉病变,常伴随双侧眼外肌麻痹,出现眼动障碍,但因双侧对称,多不伴复视(视物重影)。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如重症肌无力患者,多伴随眼球外展受限、复视,症状呈波动性、易疲劳。
脑干病变,如脑干梗死患者,还可能伴有偏瘫、吞咽障碍等其他脑干损害症状。
原因
疾病因素
上睑下垂的病因非常广泛,以下仅枚举部分疾病,不代表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向医生求助。
先天性
可能跟上睑提肌或其支配神经的发育、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
如孤立性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Marcus-Gunn综合征(又称下颌瞬目综合征)、先天性眼眶纤维化、睑裂狭窄综合征、先天性霍纳综合征(Horner综合征)等。
腱膜性
在成人后天性上睑下垂中最为常见。
主要因上睑提肌腱膜损失、断裂所致。
年老患者中多因自然老化所致,多为双侧、中至重度。
年轻患者可能是由外伤、内眼手术、反复摘取或佩戴角膜接触镜等有关。
机械性
由于上眼睑肿胀、血肿、肿瘤瘢痕等引起,常见原因如下。
感染、炎症,如蜂窝织炎睑腺炎、麦粒肿。
眼睑或眼眶肿瘤,如皮样囊肿、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睑板腺囊肿横纹肌肉瘤、神经纤维瘤、血管瘤等。
外伤或自发出血引起血肿。
眼睑瘢痕影响上睑提肌运动。
肌肉疾病
因眼部或全身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引起。
常见于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眼咽型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眼眶肌炎皮肌炎等。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引起全身或眼部肌肉无力。
常见于重症肌无力,部分患者仅表现为眼肌无力,也可伴随全身无力。
局部注射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或改善额部、眼周皱纹时,可能并发上睑下垂,通常3~4周可恢复。
神经源性疾病
主要见于动眼神经损伤,也可见于颈部交感神经损伤。
动眼神经损伤
缺血:多见于老年患者,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脑血管病风险因素者。
压迫:后交通动脉瘤或颅内肿瘤压迫性动眼神经;颅腔内海绵窦及其周围出现炎性肉芽肿性,压迫动眼神经(复发性痛性眼肌麻痹,Tolasa-Hunt综合征)。
颈部交感神经损伤
颅脑外伤、脑干血管病、颈动脉夹层、海绵窦血栓形成、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引起颈部交感神经受损,表现为霍纳综合征(Horner综合征)。
假性上睑下垂
眼睑无病变,但眼睑与眼球相对位置异常而表现为下垂,常见原因如下。
眼球内陷,导致上睑缺乏支撑,表现为睑裂变小。
单侧眼睑退缩,如甲状腺相关眼病,可能造成对侧健眼上睑下垂的假象。
下斜视,眼球向下偏斜,上睑看似下垂,但当患者用该眼注视时,下垂则会消失。
眼睑痉挛,长期、频繁眼睑痉挛,导致睁眼困难
非疾病因素
部分老年人上睑下垂为衰老所致。
由于眼睑皮肤松弛、眼眶脂肪脱垂或赘皮遮挡睑缘,可表现为眼睑下垂。
就医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者需及时就医。
眼睑下垂遮挡视线、影响视觉功能。
出现眼球活动受限、复视、头痛。
眼睛疼痛、发红。
伴有面部、肢体无力、说话含糊、饮水呛咳等症状。
急性的单侧眼睑下垂。
认为眼睑下垂影响到外观。
就诊科室
通常建议首诊于神经内科或眼科。
若为幼儿,可首诊于儿科。
还可就诊于整形外科、内分泌科等。
由于导致眼睑下垂的原因众多,故最终就诊科可听从首诊医生建议。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眼睑下垂的?
出生时是否存在?
是单眼还是双眼下垂?
进展迅速还是缓慢?
眼睑下垂程度是否有变化,如早晨轻傍晚重?
是否伴有头痛、视物成双、肢体无力、饮水呛咳等其他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有眼科手术史、外伤史、产伤史或长期隐形眼镜佩戴?
家族中是否有人出现类似情况?
近期是否注射过肉毒毒素?
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免疫病、肿瘤等疾病?
相关检查
上睑下垂病因复杂,医生会结合患者年龄、症状特点、身体检查等进行初步定位,并结合其他辅助检查进一步判断。
身体检查
眼科检查:眼球位置、有无斜视、眼球运动、瞳孔大小、瞳孔对光照的反应、头部运动、额肌收缩情况等。
进行完整的神经系统检查,以排查颅神经病变、肌无力等。
对怀疑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可做疲劳实验,即让患者保持向上凝视1分钟,观察上眼睑是否保持睁开。
常规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血糖、肌酸激酶、甲状腺功能等。
必要时可检测相关炎症及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等。
其他专科检查
医生在详细了解病史、症状和体征后,会有针对性地选用下列检查。
眼科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屈光度测量、视力、视野、上睑高度、眼裂高度、提肌功能等;眼部影像学,如眼眶MRI成像、增强MRI等。
神经科检查:
如头颅MRI,神经电生理(视觉诱发电位、重复频率电刺激)等。
合并瞳孔散大者,需紧急行头CTA、MRA甚至DSA排查动脉瘤
考虑为霍纳综合征(Horner综合征)时可进行诊断性试验。通过外用10%可卡因滴眼液、0.5%阿可乐定滴眼液,观察瞳孔大小、眼睑活动变化。
极少数情况下,需进行基因检测、肌肉活检等检查。
缓解与治疗
若眼睑下垂程度轻,不遮挡视野,不伴随其他症状,患者也无美观要求,可不进行专业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用缓解措施即可。
缓解措施
适合于所有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
使用外部设备
眼镜:若因上睑下垂引起斜视、弱视等,可通过佩戴眼镜进行矫正。
眼药水:对于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可外用眼药水保护角膜。
佩戴眼罩:尤其对于单侧受累的先天性眼睑下垂患儿,在等待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给健侧眼镜配戴眼罩进行遮挡,每日2小时左右,可加强患侧眼睛的功能,减缓弱视、斜视的发生。
眼部锻炼
眼球活动锻炼、Bahiranga瑜伽可能对缓解上睑下垂有益。
眼球活动锻炼
保持头部位置直立不动,凝视正前方的一个点,进行以下眼球活动。
向上看及向下看。
将视线集中在鼻尖。
向上凝视眉心位置。
缓慢地顺时针、逆时针转动眼球。
眼球位置还原、归位。
Bahiranga瑜伽
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直立坐于椅子或地板上,保持头部直立固定,手掌自然朝下放置。
睁大眼睛,直视正前方的一个点。
保持头位不动,缓缓将视线移至右肩,凝视数秒,尽量不要眨眼。
缓缓将视线移回正前方,再重复左侧动作。
专业治疗
若影响到视力或外观,可考虑专业治疗,主要包括手术、药物等治疗。
手术治疗
适用人群
先天性、老年人生理性或腱膜性上睑下垂,通常药物治疗无效,推荐手术治疗。
后天获得性的眼睑下垂,若经充分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
常用手术方法
Müller肌切除术、上睑提肌切除术或前移、额肌悬吊术等。
注意事项
手术具有一定风险性,应提前咨询专业医生,明确是否适合手术治疗、手术时机选择、术式选择及潜在的术后并发症等。
例如因动脉瘤、颅内占位压迫动眼神经导致眼睑下垂者应尽快手术处理原发病。肌病引起的上睑下垂可能需要反复手术,出现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非手术治疗
对病因明确的眼睑下垂可针对病因进行药物治疗。
重症肌无力患者,溴吡斯的明、激素治疗常有效,多无需手术治疗。
缺血导致的动眼神经损伤,可使用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银杏叶片改善循环。药物治疗后症状大多可恢复,建议规范治疗6~12个月,再考虑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肌病引起的上睑下垂,如线粒体肌病,可使用左旋肉碱、辅酶Q10等药物治疗。
霍纳综合征(Horner综合征),阿可乐定、萘甲唑林或四氢唑林等药物可暂时改善患者症状。
0.1%盐酸羟甲唑啉滴眼液以及可能嵌入眼镜的眼睑支撑工具均具有短时间、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的作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