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喉炎
概述
儿童急性喉炎是以声门区为主的喉部黏膜的急性炎症,可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也可为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或并发症。以突发声嘶,犬吠样咳嗽和吸气性喉鸣伴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重者可导致喉梗阻而危及生命,好发于1~3岁的幼儿。
儿童急性喉炎的特点是什么
儿童急性喉炎的特点是出现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有的儿童会出现高烧等症状。
儿童急性喉炎一般是病毒或细菌感染造成的急性咽喉水肿症状,最主要的特点是出现声音嘶哑,哭闹时严重,伴有犬吠样咳嗽。有的儿童会出现高热症状,颈部淋巴结肿大。
因为喉炎的病情变化快,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儿童喉头水肿明显,出现呼吸费力,甚至有生命危险。一定要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明确喉炎程度,及时配合激素药物雾化吸入治疗。
病因
可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大多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有时在流感、麻疹、肺炎中并发。
症状
起病常较急,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主要为声嘶、喉鸣、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等。早期以喉痉挛为主,声嘶多不严重,表现为阵发性犬吠样咳嗽或呼吸困难,严重者面色发绀、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出冷汗,脉搏加快等症状。白天症状较轻,夜间加重。
喉梗阻分度:
一度:患儿安静时如常人,仅在活动后才出现吸气性喉鸣及吸气性呼吸困难,听诊呼吸音清晰,心率正常。
二度:安静时即出现喉鸣及吸气性呼吸困难,听诊可闻及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心率较快,可达120~140次/分。
三度:除二度症状外还出现阵发性烦躁不安,口唇、指甲发绀,口周发青或苍白,恐惧、出汗,听诊呼吸音减弱或听不见,心音较钝,心率达140~160次/分以上。
四度:由烦躁不安转为半昏迷或昏迷,表现暂时安静,面色发灰,听诊两种呼吸音几乎消失,仅有气管传导音,心音微弱,心律不齐,或快或慢。
检查
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明确病原。
细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可增高,中性粒细胞数增高,行咽拭子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诊断
鉴别诊断
2.喉白喉起病较缓慢,低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脸色苍白,精神萎靡,脉细而速,咽部常有灰白色假膜,取分泌物检查可找到白喉杆菌。
3.喉痉挛常见于较小婴儿,起病急,有吸气性喉喘鸣,声调尖而细,发作时间短,症状可骤然消失,无声嘶。
治疗
2.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可加速咽部炎症及水肿的消退,并稀释分泌物,利于咳出。
3.气管切开,四度呼吸困难或三度呼吸困难治疗无效者,应及时作气管切开术。
5.尽量使患儿安静休息,减少哭闹,以免加重呼吸困难。
儿童急性喉炎吃什么药见效快
儿童急性喉炎的病因多为细菌、病毒感染,过敏物质刺激等,通常是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当发生呼吸困难,存在气道阻塞风险时,还应进行气管切开术,没有特别速效的口服药。
如儿童因细菌、病毒感染出现急性喉炎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地塞米松、甲泼尼松等药物减轻局部水肿,同时使用头孢曲松、阿莫西林等药物控制感染。
急性喉炎特别严重,引起了呼吸困难,应当使用鼻导管吸氧或者是面罩吸氧,在必要时还应进行气管切开手术,确保患儿正常呼吸,防止危及生命。
在用药治疗时,一定要谨遵医嘱,安全合理用药,不要私自给孩子使用药物治疗,避免引起严重后果。
儿童急性喉炎怎么办
儿童急性喉炎可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儿童急性炎患者应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患儿缺氧加重。对于已经发生缺氧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吸氧。
2.药物治疗: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糖皮质激素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的作用,能够减轻喉头水肿,缓解喉梗阻。常用的药物为泼尼松。重症患儿可用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注射。
儿童急性喉炎可给予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比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如明确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万古霉素。
3.手术治疗:经药物治疗之后,仍然有严重缺氧或3度以上的喉梗阻,应及时行气管插管术,保障呼吸的维持。
儿童急性喉炎建议立即就诊,避免延误病情。上述所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儿童急性喉炎怎么治能除根
儿童急性喉炎应根据病因及时选择药物治疗才能治愈。
一般情况下应时刻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缺氧加重。主要治疗是糖皮质激素(比如泼尼松)减缓喉粘膜水肿症状,同时使用足量抗生素。
若儿童喉炎是病毒感染引起,则应及时给予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若为细菌感染,则给予抗细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
儿童急性喉炎应把握治疗时机,不可拖延病情。若错过治疗最佳时机易导致喉头梗阻和呼吸困难,也易转化为慢性喉炎。若转为慢性喉炎则需要长期用药。故应当及时前往医院,根据自身病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以上提及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预防
1.平时加强户外活动,多见阳光,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寒受热。
3.在感冒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外出,以防传染。
4.生活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在睡眠时,避免吹对流风。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