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外阴阴道炎
概述
发生在婴幼儿外阴和阴道的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脓性分泌物及外阴瘙痒
病因与婴幼儿外阴皮肤黏膜薄、雌激素水平低及阴道内异物等有关
主要治疗措施为保持外阴清洁、对症处理、针对病原体选择抗感染药物
定义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infantile vaginitis)是因婴幼儿外阴皮肤黏膜薄、雌激素水平低及阴道内异物等所致的外阴阴道继发感染。
流行病学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目前尚无权威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常见于5岁以下幼女。
病因
致病原因
由于幼女的解剖、生理特点,其外阴阴道容易发生炎症。常见病原体有大肠埃希菌及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病奈瑟菌、阴道毛滴虫、白假丝酵母菌等。病原体常通过患病成人的手、衣物、毛巾、浴盆等间接传播。
解剖特点
幼女外阴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不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细菌等病原体容易入侵。
生理特点
婴幼儿阴道环境与成人不同,新生儿出生后2~3周,母体来源的雌激素水平下降,自身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阴道内pH值上升,乳杆菌没有成为优势菌,阴道抵抗力差,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卫生习惯不良
外阴不洁、尿液及大便污染、外阴损伤或蛲虫感染,均可引起炎症。
阴道误放异物
婴幼儿由于好奇,可因在阴道内放置异物,如橡皮、发卡、果核等,而造成感染。
症状
主要症状
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脓性或稀水样,有异味。
外阴瘙痒、疼痛:表现为哭闹不止、烦躁不安,用手搔抓外阴。
外生殖器充血、水肿:外阴、阴唇、阴蒂、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
其他症状
严重者外阴表面可能发生溃疡或小阴唇粘连等。
部分患儿伴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并发症
宫颈炎:基本和外阴阴道炎症状相似。
盆腔炎: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重者还可有发热或腹胀、恶心、呕吐、尿痛、尿急等症状。
感染性休克:可有高热意识障碍、出冷汗、皮肤发花、肢端凉、尿量减少或无尿等。
就医
需要就医的情况
如果孩子的内裤上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或者总是哭闹、用手抓挠外阴,或者哭闹时总是双腿交叉踢蹬,应及时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妇科,儿童医院的小儿妇科。
就诊准备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医前需要通过医院的官网、官方App、114等正规渠道挂号,准备好社保卡(医保卡)等就诊资料,携带之前的就医资料,异地就医的病人还要办理备案手续。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有什么症状?
这种情况持续多长时间了?
宝宝平时卫生做得好吗?
有没有和他人共用浴盆、毛巾等?
宝宝之前有过类似的情况吗?做过检查吗?
家人和同学有没有这种情况?
宝宝有没有其他疾病?
宝宝有没有过敏的药物?
宝宝自己独立玩过拼插玩具吗?
你可以咨询医生的问题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会不会传染?
会引起其他疾病吗?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要怎么治疗?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后需要注意什么?
会对以后造成不良影响吗?
诊断
疾病诊断
医生通过了解患儿病史、临床表现,结合阴道分泌物检查,通常可做出诊断。
病史
家人有阴道炎或手足癣病史。
婴幼儿有公共场所盆浴史或不良卫生习惯。
临床表现
患儿阴道分泌物增多,哭闹不止,用手抓外阴。
检查可见外阴、阴蒂、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有时可见脓性分泌物自阴道口流出。
病情严重者,外阴表面可见溃疡,小阴唇可发生粘连。粘连的小阴唇有时遮盖阴道口及尿道口,粘连的上、下方可各有一裂隙,尿自裂隙排出。
阴道分泌物检查
主要是为了明确病原体种类。
医生会使用无菌棉签或者吸管,取宝宝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
有时简单的检查不能判断病原体种类,需要进行分泌物培养,以便找到对其更有效的抗生素药物,检查结果可能会需要等待几天时间。
其他检查
粪便常规可了解患儿有无蛲虫感染。
肛门指检可用来区分阴道异物肿瘤
鉴别诊断
生殖道恶性肿瘤
相似点:都可能出现阴道血性分泌物。
不同点:生殖道恶性肿瘤可以通过宫颈细胞学及超声、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发现,也可以通过诊断性刮宫发现恶性肿瘤细胞。
治疗
一般治疗
饮食应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
高锰酸钾温热水冲洗和坐浴
婴幼儿大小便后用1∶10000高锰酸钾温热水冲洗外阴。
年龄较大的小儿可用1∶5000高锰酸钾温热水坐浴。
要注意幼儿外阴部皮肤非常薄嫩,所以高锰酸钾水溶液要非常淡,配制时一定要在所有的高锰酸钾颗粒全部溶解后方可坐浴,以免高浓度的药液或未完全溶解的高锰酸钾颗粒灼伤皮肤。
清洗外阴,擦干后,可用15%氧化锌粉、15%滑石粉、炉甘石洗剂、紫草油等涂抹。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穿宽松棉丝软裤。
阴道分泌物较多,应在尿布内垫上消毒棉垫并经常更换棉垫与尿布。
洗漱用品要专人专用,衣物分开洗,减少共浴。
抗感染治疗
一般需要针对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感染药物治疗,可从根源上解决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具体使用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大肠埃希菌及葡萄球菌等可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如甲硝唑克林霉素等。
阴道毛滴虫感染可应用甲硝唑和替硝唑治疗。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治疗上可以使用局部抗真菌药或者口服氟康唑
淋球菌感染可肌内注射头孢曲松,或者口服红霉素乳剂。
衣原体感染可使用红霉素进行治疗,对大于8岁的儿童,可以考虑使用阿奇霉素或米诺环素治疗。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如咪康唑栓剂、克霉唑栓剂。
对症治疗
有蛲虫者,应该使用驱虫药进行治疗。
小阴唇粘连者,可外涂雌激素软膏。严重粘连时,需进行粘连分离手术,再外涂抗生素软膏。
阴道有异物,情况复杂可能需要借助医疗器械或手术取出。
瘙痒剧烈时可用制霉菌素软膏或氢化可的松软膏。
预后
治愈情况
病情轻者,可能会自愈。
通常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患儿预后好,一般可治愈。
婴幼儿外阴炎导致的瘙痒,经过适当处理后,会在1~2天内消除。
危害性
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加重,外阴表面会出现溃烂,小阴唇粘连等。
由于瘙痒难忍,患儿常常会用手抓挠外阴,如果造成皮肤破损,容易发生继发感染。
有些患儿可能伴有下泌尿道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不适。
日常
日常生活
饮食
饮食清淡为主,忌食辣椒、麻椒、生葱、生蒜、白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少吃或不吃油腻、甜腻的食物,如肥肉、炸鸡、糖果、奶油、蛋糕、含糖饮料等。
适当提高蔬菜、全谷物和水果的摄入,如燕麦、小米、苹果、葡萄、西蓝花、大白菜、胡萝卜、黄瓜等。
加强蛋白质和维生素A和维生素B族的补充,如鱼禽肉(每日约一扑克盒大小)、动物肝脏(每周吃1~2次)等。
保证每日饮水量。
生活习惯
每日用温水清洗孩子外阴,清洗后保持外阴干燥。
擦拭外阴时可使用湿巾代替厕纸,涂抹润肤剂有助于保护外阴皮肤。
不能洗泡泡浴,不能使用刺激的肥皂或者其他对外阴或阴道造成刺激的物质。
避免让幼女穿开裆裤,应该穿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衣。
排便后,养成从前往后擦拭的卫生习惯。
家长应该将自己的洗涮用具如浴盆、毛巾、浴巾等,和幼女的分开,专盆专用,避免相互感染。
复查
治疗期间应该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确定后续的治疗。
复诊时仍然需要携带疾病档案和报告单等。
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或者康复后再次出现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预防
注意幼女的外阴清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感染。
女婴最好使用纯棉尿布,尽可能不使用尿不湿,及时更换尿布。
皮肤出现皲裂时,应涂擦对皮肤无刺激性的油膏,最后再在外面均匀地扑上一层爽身粉,保持干燥。注意不要涂抹过多而引起阴道感染。
幼女要尽量穿宽松棉丝软裤,减少与身体的摩擦。
洗漱用品要专人专用,衣物分开洗,减少共浴。
当幼女的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感染时,家长不要给其乱用抗生素药物,要遵从医嘱,病情严重时要及时就医。
排便后从前往后擦拭。
宝宝玩带有小型零件的拼插玩具时一定要有家长监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