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流率
概述
尿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经尿道排出的尿量,其单位为毫升/秒(ml/s)。尿流率测定是尿动力学检查中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常用作下尿路功能性疾病的检查,以及下尿路手术前后评价的常规方法。该方法简单且无创伤,适用于任何年龄和性别。通过尿流率仪测定能将整个排尿过程以每秒的流率记录下来描绘成曲线。
适宜人群
尿路梗阻的患者。
标本采集
采集方法:患者留尿
检查前
患者在检查前应大量饮水等待膀胱充盈。
检查时
患者有强烈排尿意时即开动记录仪,记录排尿起始和终止时间,然后测量尿量并除以排尿时间即可得出平均尿流率。
参考区间
男性
<40岁:>22(ml/s)
40~60岁:>18(ml/s)
>60岁:>13(ml/s)
女性
<50岁:>25(ml/s)
≥50岁:>18(ml/s)
(数据来源: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下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临床意义
常见的异常尿流曲线见于以下几种。
梗阻曲线
表现为最大尿流率下降并提早出现,平均尿流率下降但高于最大尿流率的二分之一。此类曲线见于前列腺增生、尿道外伤性狭窄等。
不规则曲线
见于逼尿肌无力或下尿路梗阻、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协同失调等。
间断曲线
反映逼尿肌收缩力减弱,见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其他类型的排尿曲线
可见于压力性尿失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适宜人群
标本采集
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