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性红斑
概述
皮肤出现以移动性为特征的红斑性损害
多与莱姆病、风湿热、胰高血糖素瘤等疾病有关
一般会自行消失,但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不同部位出现移动性皮肤红斑,且伴有发热、关节肿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定义
游走性红斑是指皮肤上出现多个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斑块会自行消退,然后在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新的斑块,因此被称为“游走性”。
发生机制
皮肤有着十分精细的构筑,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功能。皮肤的结构可以分为三层: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游走性红斑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为真皮炎症反应导致的血管扩张、充血和细胞浸润所致。自身免疫反应、虫叮咬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和血管扩张相关。
表现
不同原因导致的游走性红斑,其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伴随症状等特征会有所不同。
症状特征
游走性红斑典型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大小、形状不规则的红色斑块,红斑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在不同部位,具有移动性。
红斑游走范围可以分布于全身,也可局限在某一区域。
有的红斑会伴有瘙痒和灼热感。
游走性红斑通常会在几周内自行消失,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伴随症状
伴发热、皮下硬结、心前区疼痛、关节肿痛、肌肉不自主快速运动等:常见于风湿热。
伴丘疹、脓疱破溃及糜烂、消瘦、腹泻、唇炎等:常见于胰高血糖素瘤。
原因
游走性红斑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虫叮咬、内分泌因素等。
以下仅列举出可能出现游走性红斑的部分疾病,不代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需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完善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疾病因素
莱姆病
莱姆病是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所致的传染病,多由硬蜱叮咬传播。
游走性红斑是莱姆病的特征性皮肤损害,一般在被叮咬后7〜15天发生红斑,几周内可消退。
红斑不仅出现在硬蜱叮咬部位,还可蔓延至全身各处皮肤,多见于腋下、大腿、腹部和大腿根等部位,儿童多见于耳后发际。
患者还可伴有发热、头痛、恶心、关节肿痛、面瘫、呼吸短促、嗜睡、昏迷等症状。
风湿热
风湿热是一种由咽喉部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的风湿性疾病。
游走性红斑呈环状,主要出现在躯干和四肢近端,红斑变化快,可在数小时或1~2天内消失,但在其他部位又可出现。
除游走性环形红斑外,患者还可出现多关节肿痛、胸闷、胸痛、皮下结节以及无目的、不自主的躯干或肢体动作等。
胰高血糖素瘤
皮损初起为红斑、水疱或脓疱,水疱或脓疱破溃后,中央趋向愈合,而周围向外扩展,边缘呈紫红色,形成环状或匐行性皮损,皮损消退后遗留褐色色素沉着斑。
患者还可伴有消瘦、腹痛、腹泻、头痛以及周期性发作的口炎、唇炎等症状。
就医
游走性红斑属于一种皮肤症状多可自行消失,但需要及时就医明确引起此症状的具体病因并治疗。
建议患者拍照记录红斑日常变化情况,以便供医生参考。
就医指征
出现皮肤红斑且呈游走性时应及时就诊。
一旦出现高热不退、严重疼痛、嗜睡、昏迷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急诊就诊。
就诊科室
出现皮肤红斑且呈游走性时一般首诊于皮肤科。伴有其他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到相应科室就诊。
有蜱虫叮咬史,出现急性发热、头痛、关节肿痛等症状时建议就诊于感染内科。
出现发热、多关节肿痛、胸痛、皮下结节、不自主的躯干或肢体动作时,建议就诊于风湿免疫科。
出现消瘦、腹泻、腹痛、头痛、唇炎等症状时,建议就诊于内分泌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皮肤红斑出现多久了?红斑一直都有吗?
皮肤红斑出现在什么部位?部位有变过吗?
皮肤红斑的大小和数目有变化吗?
是否有其他的症状,比如发热、头痛、腹痛、腹泻、关节肿痛、心前区疼痛等?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有蜱虫叮咬过?什么时候被叮咬的?
近期是否去过莱姆病流行区?
家中是否有人也有类似的情况?
既往是否存在基础疾病?
家族中是否有成员存在相同或类似的病史或症状?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一般检查:如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神志等。
视诊:医生会观察皮肤红斑的形态、大小、数目、排列、分布、边缘、表面、柔软度等,通过形态学对皮肤红斑进行鉴别诊断。
叩诊:肺部叩诊有无叩诊音变化;腹部叩诊判断是否有腹水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用于检测患者体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确是否存在炎症反应及是否有贫血情况。若检查结果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若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或降低,提示可能存在病毒性感染。
血沉、C-反应蛋白:可明确是否存在有潜在的炎症或免疫疾病。如血沉或C反应蛋白阳性,常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或免疫疾病。
自身抗体: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种类繁多,需要结合表现进行选择和甄别。
血糖和氨基酸水平:用于了解胰高血糖素分泌情况。血糖升高、氨基酸水平下降,多考虑与胰高血糖素瘤有关。
病原学检查
取受损皮肤组织、血液等作为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如分离培养获得伯氏疏螺旋体,即可确诊莱姆病,但检查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2个月。
聚合酶链反应适用于早期莱姆病检查,取皮肤组织、尿液、血液等作为标本,检测其中的伯氏疏螺旋体DNA,检测发现伯氏疏螺旋体DNA,即为阳性。
其他常见检查
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可明确是否有心脏炎症、心脏结构异常以及心律失常等。
B超、磁共振成像、CT检查:有助于评估有无其他脏器受累及肿瘤。
缓解与治疗
游走性红斑一般无需紧急处理,但其外观、症状或反复发作常对患者造成困扰,且皮损一般是某些疾病的外在表现,建议向医生获取专业建议,必要时完善病因评估及治疗。
缓解措施
避免搔抓皮肤,以免皮损加重或增加感染风险。
避免热水烫洗、阳光暴晒、寒冷等刺激。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情绪。
均衡饮食,多食新鲜水果及蔬菜,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专业治疗
游走性红斑多可自行消失,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重点在于根据具体病因,选择恰当的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
莱姆病
患者需及早应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等)治疗,可迅速改善游走性红斑等皮肤损害,也可以防止疾病进展,有助于改善预后。抗菌药物治疗应由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可应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治疗。
大多数患者经过2~4周的治疗后会痊愈。
风湿热
清除链球菌感染,去除诱发风湿热病因,可遵医嘱应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治疗。
对单纯关节受累者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治疗,可缓解急性活动期关节红、肿、热、痛症状。
胰高血糖素瘤
常用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等。
手术切除治疗是最佳治疗方法,但需根据患者就诊时疾病的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