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性疼痛
概述
是一种全身关节、肌肉不同位置轮换着的疼痛,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可表现为关节、肌肉等部位游走性、反复发作性疼痛
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心身性疾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均可诱发
积极治疗引起游走性疼痛的病因和对症止痛治疗均可有效缓解症状
定义
游走性疼痛是指机体在多种原因作用下出现的一种疼痛,疼痛和肿胀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在不同的关节和肌肉,轮换出现,最常侵犯膝、踝、肩、腕、肘等大关节和四肢肌肉,呈游走性、反复发作性。
发生机制
目前游走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些研究提示,免疫炎症、感染、神经病变和精神性因素参与了游走性疼痛的发病过程。
免疫炎症和感染:当免疫炎症和感染波及到关节腔/肌肉时,炎症刺激关节神经末梢,可表现为游走性疼痛。
神经病变:神经病变可以引起病理神经痛,可表现为游走性疼痛。
精神因素:疼痛受精神性因素的影响,可由精神性或心身疾病引起疼痛调节障碍,表现为游走性神经痛。
表现
游走性疼痛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不同疾病引起的游走性疼痛不同。可表现为关节和肌肉轮换出现的疼痛,呈游走性、反复发作性,可伴随发热、关节肿痛等不适 。
症状特征
关节红肿热痛呈发作性
发作性关节痛,可伴或者不伴关节肿胀,少则一个,多则数个关节区域受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发作间歇期内无症状。
常见于回纹型风湿症(即一种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和关节周围炎,发作间期可以无症状)、痛风等。
关节肿胀、压痛、晨僵
关节肿胀和压痛一般呈对称分布,晨僵常可持续1小时以上。还可出现乏力、全身肌肉痛、低热。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初期可表现为关节游走性痛。随着疾病的进展,关节肿胀逐渐固定,未及时治疗可出现关节畸形和强直。
游走性多关节炎
游走性多关节炎,局部呈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同时伴发热和心脏炎症。常见于风湿热,是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
通常在链球菌感染后1个月内发作,因而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滴度常可增高。急性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不遗留关节强直和畸形。
发热、全身肌肉骨骼痛
游走性多肌肉骨骼痛,可伴发热,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部分可伴淋巴结肿大和贫血。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布鲁氏菌病附红细胞体病(指的是一种由一种名为附红细胞体的病原微生物,寄生于人体红细胞的表面、血浆以及骨髓等部位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突发肢体痛
突发肢体痛,可呈自发性,疼痛处常无关节肌肉红肿。可表现为持续或间歇出现的跳痛、电击痛、刺痛、尖锐痛、痉挛样疼痛、啮咬样疼痛、烧灼样痛、撕裂样痛。
通常见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广泛的肌肉骨骼疼痛
患者表现为广泛的肌肉骨骼疼痛,但无发热,无其他全身疾病依据。可伴疲乏和睡眠障碍。
常见于纤维肌痛综合征、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以及严重骨质疏松症。
伴随症状
伴晨僵:多见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的游走性疼痛。
伴发热:多见于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风湿性疾病和流行性感冒、布鲁氏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等感染性疾病。
皮疹、心悸及等心脏异常症状:多见于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风湿性疾病。
伴疲乏和睡眠障碍:多见于纤维肌痛综合征、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原因
游走性疼痛可由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心身性疾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引起,如需确诊,需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完善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疾病因素
结缔组织疾病
是引起游走性关节疼痛最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中以痛风和风湿热最为常见。
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回纹型风湿症等均可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疼痛。
感染性疾病
包括流行性感冒、布鲁氏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等。
神经性疾病
常见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等。其是指由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
心身性疾病
通常指任何不能由外周来源解释的疼痛,例如纤维肌痛综合征、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症状。通常认为是心因性的或被归为心身性疾病。
其他全身性疾病
其他全身性疾病如严重骨质疏松症、部分恶性肿瘤等也可以表现为游走性疼痛。
非疾病因素
职业因素
长时间重复动作或振动,如打字、操作震动工具(如手提钻),都可能导致过度使用引起末梢血管受伤,限制血液供应而引起肢端缺血缺氧症状,缺血再灌注的过程可引发肢体游走性疼痛。
环境因素
当长期暴露于低温环境,或从较高气温环境到较低温度的环境,肢体缺血再灌注的过程中可激发肢体游走性疼痛。
就医
出现游走性疼痛后,特别是伴有其他症状,常常需要就医进行诊疗。但需要注意,并不是只要出现游走性疼痛就一定要治疗,如果筛查后没有活动性疾病,则可以随诊观察,一般不需要马上用药干预。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就医:
无诱因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肉疼痛。
发作性关节红肿热痛。
关节肿胀、压痛伴晨僵
广泛的肌肉骨骼疼痛。
伴疲乏和睡眠障碍。
伴发热、消瘦、营养不良等。
伴有关节痛、皮疹、频繁口腔溃疡等。
以下情况必要时可直接寻求急诊帮助:
若骨骼肌肉痛持续不能缓解,伴随加重。
关节红肿热痛,疼痛肿胀剧烈。
出现突发剧烈的肢体痛,难以忍受时。
就诊科室
当出现反复发作游走性肌肉骨骼疼痛后通常建议首诊于风湿免疫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就诊于相应科室:
如伴有反复发热,近期有感染性疾病接触,可能需要就诊于感染内科筛查原因。
当伴有疲乏、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并且疼痛不能由外周来源解释,可能需要就诊于精神心理科。
如伴有自发痛性肢体痛,疼痛呈跳痛、电击痛、刺痛、尖锐痛、痉挛样疼痛、啮咬样疼痛、烧灼样痛、撕裂样痛,并且有糖尿病病史,可能需要就诊于内分泌科。
由于导致游走性疼痛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该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疼痛发生在哪些部位?
疼痛发作前有无诱因(如有无喝酒、吃海鲜)?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疼痛?每次发作持续多长时间?能不能自行恢复正常?
症状发作时,是否伴随局部发红、肿胀、压痛、皮温升高?
有发热、关节晨僵、全身乏力等其他伴随症状吗?
这些症状持续多少时间了?
病史清单
是否有流行性感冒等感染性疾病接触史?
发病前是否有畜牧养殖业的工作史?
是否有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骨质疏松、精神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病史?
家族成员中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特别是类风湿关节炎和痛风?
近期服用的药物等有哪些?是怎么服用的?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要进行相关辅助检查。
身体检查
医生会仔细观察全身骨骼肌肉的皮肤温度、颜色改变;有无压痛、肿胀、活动受限;营养状态如何,以帮助诊断并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测量体温情况;听诊是否有心律失常、心脏杂音血管杂音等,有助于确定是否有动脉相关疾病。
检查是否有皮疹、黏膜溃疡、浅表淋巴结增大、光过敏等体征,有助于提示是否有风湿免疫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主要是明确是否存在感染及血液系统异常,如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常提示感染性疾病。
尿常规及尿沉渣检查:主要是明确是否有肾脏系统受累,如有尿蛋白升高,常提示肾脏病变。
血糖:主要是为了明确是否有糖尿病,如果出现血糖过高,有多年糖尿病病史,常提示疼痛可能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关。
血尿酸:主要是为了明确是否有血尿酸升高,如果出现血尿酸升高,常提示疼痛可能和痛风发作有关。
红细胞沉降率(ESR):主要是为了明确是否有慢性炎症,如果出现血ESR升高,常提示疼痛可能和慢性炎症如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疾病有关。
C反应蛋白(CRP):主要是为了明确是否有急性炎症,如果出现血CRP升高,常提示疼痛可能和炎症如痛风、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疾病有关。
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主要是为了明确是否有类风湿关节炎,如果出现血RF和抗CCP抗体明显升高,常提示疼痛可能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抗核抗体(ANA)及多种自身抗体检测:可明确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出现ANA及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常提示疼痛可能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咽拭子培养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检查:可明确是否有链球菌感染,如果出现ASO高滴度阳性,伴随心脏炎和咽痛,提示疼痛可能和风湿热有关。
外周血涂片:可明确是否有附红体等病原体感染,如果外周血涂片出现附红体等病原体感染,提示疼痛可能和附红体等病原体感染有关。
血液培养:主要可明确是否有布鲁氏菌等病原体感染,如果血液培养提示病原体感染,提示疼痛可能和布鲁氏菌等病原体感染有关。
其他常见检查
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可明确是否有心脏炎症、心脏结构异常以及心律失常,如果有心律异常和心脏瓣膜病变,通常提示疼痛可能和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疾病有关。
骨密度检查:可明确是否有骨质疏松症,如果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提示疼痛可能和严重骨质疏松症有关。
四肢肌电图:可明确是否有周围神经病变,如果有周围神经病变,提示疼痛可能和周围神经病变有关。
缓解与治疗
游走性疼痛的治疗是以治疗基础疾病为主,对症治疗,以减少发作次数以及减轻症状程度,并防止进一步的损伤。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注意保暖
游走性关节痛的患者应该注意保暖。当天气变冷时,外出前戴上帽子、围巾、手套或暖手宝等;夏天空调温度适当调高,避免温度快速变化,尽量不要从炎热环境搬到有空调的房间。
注意卫生
注意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疫情流行期间戴口罩等行为可以减少患传染病的概率,从而减少感染性疾病诱发的游走性疼痛。
饮食方面
应该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补钙和均衡饮食是治疗骨质疏松相关疼痛的基础。同时避免暴饮暴食、高嘌呤饮食可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
心理方面
学会调节工作生活的压力,保持平和愉悦的心境,避免紧张及情绪较大的波动。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根据症状的发生机制,可应用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伴随其他系统疾病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可起到抗炎止痛,缩短疼痛病程的作用。常用药物如塞来昔布、洛索洛芬双氯芬酸钠等。
抗神经性疼痛的药物:如普瑞巴林、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可减轻神经病变相关的游走性疼痛症状。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限酒、禁烟、控制体重,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减少富含果糖饮料摄入,大量饮水(每日2000ml以上),增加新鲜蔬菜摄入,规律饮食和作息、规律运动、禁烟。
冥想运动疗法:包括太极和瑜伽在内的冥想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的情绪,减少部分患者的疼痛发作的频率。
按摩:持续至少5周的按摩治疗方案对改善疼痛、焦虑和抑郁症状具有有益作用。
针刺治疗:有研究发现传统中医针刺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其他各种疾病的慢性疼痛症状。
对因治疗
针对引起游走性疼痛发生的不同基础疾病,治疗方案会有较大差异。以下列疾病为例。
痛风
治疗措施主要为生活方式调整以及降尿酸治疗,治疗目标是血尿酸小于360μmol/L,并终身保持。
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包括使用抗风湿慢作用药如甲氨蝶呤、羟氯喹、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等。晚期出现关节畸形的患者可至关节外科就诊行人工关节置换和滑膜切除手术治疗。
纤维肌痛综合征
可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药物以及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给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达正常范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可随之缓解。主要治疗药物包括甲钴胺硫辛酸、普瑞巴林、盐酸曲马多 [3,10]
全身感染性疾病
主要为针对全身感染进行抗感染治疗。针对布鲁氏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可给予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或链霉素治疗 [11]
严重骨质疏松症
治疗骨质疏松首先要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3。 同时要经常晒太阳和保持适当的运动,以帮助减缓钙质的流失。如果疏松较严重者,可以注射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如唑来膦酸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