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色
概述
尿色是在常规尿液检查时用肉眼观察尿液的颜色
用于辅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尿色异常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出血性疾病等
结果异常要就诊肾内科、泌尿外科等科室,进一步行血常规、尿培养、超声等检查
定义
尿色是尿外观检查中的一项指标,是指用肉眼观察尿液的颜色是否正常。可用于辅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参考范围
正常人的新鲜尿液呈清晰透明的淡黄色。
温馨提示
当新鲜尿液呈深黄色、红色、白色、浓茶色、淡绿色、蓝色、黑褐色等颜色时应高度重视,及时到泌尿外科、肾内科就诊,排除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疾病。
结果解读
指标异常
如果新鲜尿液颜色呈红色、乳白色、浓茶色、绿色、蓝色、黑褐色等异常颜色时为尿色异常。
尿液的生理性变化如某些食物的代谢产物、饮水量、尿量和酸碱度等均可影响尿液颜色,需要综合分析。
原因
尿色异常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原因
饮水量少,尿量少时,尿液颜色加深。
服用某些含有色素的食物,尿液颜色会异常,出现红色尿或蓝色尿。
健康人剧烈运动后可偶然出现一过性血尿,呈红色或淡红色。
受饮食影响,可出现结晶尿,为灰白色或白色混浊尿。
病理性原因
无色尿:多见于尿崩症、糖尿病。
红葡萄酒尿:为卟啉尿,见于先天性卟啉代谢异常等。
棕色或深棕色尿:主要为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
肌红蛋白尿见于横纹肌溶解、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先天性肌细胞磷酸化酶缺陷症等。
血红蛋白尿呈棕色、深棕色、浓茶色或酱油色,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蚕豆病、血型不符导致的输血反应等溶血性疾病。
脓尿:尿中含有大量脓细胞或炎性渗出物,新鲜尿液可呈白色混浊,静置后会出现絮状沉淀。多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的感染性疾病。
菌尿:新鲜尿中含有大量细菌并出现云雾状混浊,静置后无沉淀。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的感染性疾病。
结晶尿:大量尿酸结晶见于嘌呤代谢紊乱或高分解状态;磺胺类药物结晶出现于使用磺胺类药物后。
黑褐色尿:见于酪氨酸病、酚中毒、黑尿酸症或黑色素瘤等疾病。
蓝色尿:主要见于尿布蓝染综合征。也可见于尿蓝母、靛青生成过多的某些胃肠疾病等,以及某些药物的影响。
危害
尿色异常提示可能患有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疾病。泌尿系统感染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症状,血液系统疾病可能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影响身体健康。
诊疗建议
生理性波动
因剧烈运动引起的一过性血尿,休息后一般会恢复正常。如果持续尿色异常,需要就诊肾内科、泌尿外科,明确原因。
饮食引起者,在改变饮食后,尿液一般可以恢复正常。
病理状态
体检发现或偶然发现,建议就诊泌尿外科、肾内科,医生可能会进一步做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尿培养、泌尿系超声、腹部CT、尿路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考虑其他系统疾病时,应根据医生意见及时转诊。
泌尿系统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泌尿系统结石可通过大量饮水、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来治疗。
确诊泌尿系肿瘤者,需规范进行肿瘤治疗。
结晶尿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设法促进结晶排出,调节尿液理化性状防止结石形成。
规范治疗有效时,尿色会逐渐恢复正常;如果已经明确诊断,治疗后尿色没有改变,提示治疗无效,需要更改治疗方案。
疾病引起尿色异常者,饮食不具有治疗作用。高尿酸血症应避免摄入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参考范围
结果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