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胸口隐痛
概述
指原发于右胸口或由躯体其他部位放射到右胸口的不剧烈疼痛
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胸壁等病变均可引起
卧床休息、调整饮食有助于缓解疼痛
以对因治疗为主
定义
右胸口隐痛是指原发于右胸口或由躯体其他部位放射到右胸口的不剧烈疼痛。
右胸口即胸前区靠右部位,主要包括右肺、肋骨、肋软骨、胸骨、肌肉及纵隔组织等。
右胸口隐痛常见于右胸口及邻近组织器官由于外伤、炎症、感染、压迫、缺血等引起的钝痛牵涉痛,包括肺部疾病、胸壁疾病、心脏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等。
因个体痛阈的差异,如老年人痛阈均较高,故而疼痛程度与疾病病情轻重不完全一致。
发生机制
直接刺激右胸口感觉神经
各种炎症、物理、化学损伤等均可刺激右胸口的感觉神经纤维产生痛觉冲动,并传至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引起右胸口隐痛。
放射痛
又称牵涉痛。由于内脏病变与相应区域体表的传入神经进入脊髓同一节段并在后角发生联系,故来自内脏的感觉冲动可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的痛感。
表现
症状特征
疼痛部位
位于右胸口。
右胸壁疾病所致的胸痛常固定于病变部位,且局部多有明显压痛。
肝胆疾病疼痛可能放射到右侧肩部及背部。
疼痛性质
疼痛不剧烈,很轻微,表现为时隐时现,有时甚至没有疼痛感。
影响疼痛因素
心绞痛发作可在劳力或精神紧张时诱发,多为阵发性胸部发闷或紧缩感。
胸膜炎的胸痛常于咳嗽或深吸气时加剧,在呼气或屏气时变为钝痛或消失,按压疼痛部位不会使疼痛减轻。
胸壁疾病所致的疼痛常于局部压迫或咳嗽、喷嚏等强烈胸廓活动时加剧,局部麻醉后疼痛即缓解。
消化道疾病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
伴随症状
右胸口隐隐作痛,可伴胸闷、气促、咳嗽、咳痰、发热、乏力、腹痛、腹胀等不适。
咳嗽、咳痰
常与肺部病变有关,见于肺炎、结核、右肺肺癌等疾病。
发热
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感染,如肺炎。
咯血
约1/3肺结核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多数为少量咯血。
肺癌引起的咯血通常是痰中带血丝,大咯血少见。
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窦瘤破裂及大面积肺栓塞时,还会出现大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烧心、上腹部不适
食管疾病除了可出现右胸口隐痛,还伴有烧心、反酸、上腹部不适。严重者可有吞咽疼痛,少数患者有吞咽梗咽感。
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如果同时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炎、肝脓肿胆囊炎等。
乳腺包块
乳腺增生时可出现乳腺包块,常为双侧多发,也可单发,可推移。肿块可同时出现,也可相继出现,常在月经前增大或变硬、月经后缩小或变软。肿块一般较小,形状不一。可伴有轻微压痛。
原因
引起右胸口隐痛的原因主要为胸部疾病,少数由其他疾病引起。
疾病因素
以下仅枚举出可能导致右胸口隐痛的部分疾病,不代表你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向医生求助。
胸壁疾病
皮炎、皮下蜂窝织炎、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流行性肌炎、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等可能引起右胸口隐痛。
胸膜疾病
局限于右胸口的胸膜炎、胸膜肿瘤等可引起右胸口隐痛。
呼吸系统疾病
肺炎、右肺肺癌等可能会累及胸膜,引起右胸口隐痛。
纵隔疾病
纵隔炎纵隔气肿纵隔肿瘤等会引起右胸口隐痛。
消化系统疾病
肝炎、肝脓肿肝囊肿胆囊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系统疾病也可出现右侧胸口隐痛不适。
心血管系统疾病
急性心包炎肺动脉高压、伴右心室肥大的先天性心脏病或冠心病等常因反射痛引起右胸口隐痛。
其他
心血管神经症常出现心悸、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胸痛部位不固定。
非疾病因素
正常人偶尔也可发生,如进食辛辣食物、各种情绪波动、精神刺激、剧烈运动后肌肉疲劳等均可导致。
就医
就医指征
出现右胸口隐痛不适,持续不缓解时,建议就诊明确病因。
就诊科室
出现右胸口隐痛后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胸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科、急诊科、普外科等。
伴皮肤苍白、大汗、血压下降或休克就诊于急诊科和心血管内科。
伴心悸、烦躁、恐惧或有濒死感等,建议首诊于急诊科、心血管内科。
伴发热、咯血、呼吸困难等,建议首诊于呼吸科。
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可就诊于消化内科。
伴咯血、消瘦、乏力等,建议首诊于呼吸科、胸外科。
伴有乳腺包块,或在月经前后出现,可就诊于乳腺外科、甲乳科、普外科。
伴明显的焦虑、抑郁、叹息可就诊于精神心理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右胸口隐痛何时开始的?
右胸口隐痛有无加重缓解?在何种情况下加重或缓解?
右胸口隐痛持续多长时间?
是否有咳嗽、咳痰、咯血?
是否有胸闷、心悸等不适?
是否有发热、寒战、乏力、头晕等不适?
是否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不适?
病史清单
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
是否有肺结核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近期有无胸部外伤?
是否有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
是否长期抽烟、饮酒?
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重点进行胸腹查体,必要时行全身体格检查,并根据患者病史及查体有针对性进行辅助检查。
身体检查
医生会重点对胸腹部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来推测引起右胸口隐痛的原因。
观察:观察胸廓有无畸形,单侧胸廓是否饱满,有无外伤,乳房是否对称,乳房皮肤是否有红肿,乳头是否有溢液,腹部有无胃肠型及蠕动波等。
触摸:胸壁有无压痛,乳房是否有肿物,胸廓扩张度是否对称,腹部有无肿块、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脏的大小、质地,胆囊点有无压痛等。
叩诊
正常的情况下,胸部叩诊为清音,如果表现出了浊音或实音,提示肺炎、肺癌等;鼓音,多考虑为气胸。
正常肝脏叩诊音为实音,与肺交界处为浊音;肝脏上界位于锁骨中线上第五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上下界之间约为9~11cm。如果肝浊音界扩大,可见于肝癌、肝脓肿肝淤血等,缩小见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等。
听诊
正常的情况下,双肺呼吸音为清音,如果出现了呼吸音减低或者有干湿性啰音,提示肺部发生了病变。
腹部听诊检查有无血管杂音肠鸣音有无减弱、亢进等。
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根据白细胞数变化,排查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
尿常规检查:评估尿中是否有蛋白、红细胞、管型等,判断是否存在肾脏疾病。
粪常规检查:评估大便中是否有红白细胞,潜血是否阳性,判断有无消化道出血等。
肝肾功能:检测肝脏、肾脏功能是否正常,有助于病因的诊断、指导用药。
凝血功能:评估是否存在凝血障碍。
甲功检查:评估是否存在甲亢或甲减。
电解质、血糖检查:评估是否有低钾、低钙、低血糖等。
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等,可以评估患者是否有细菌感染。
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心肌酶水平:可以评估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结核菌素试验:辅助判断是否有结核感染。
病原学检查:包括痰涂片、痰培养血培养等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有无细菌感染,以及明确感染的病原菌。
负荷试验:在跑步机上行走或者骑固定自行车,测量心脏和血管对劳累的反应,可辅助判断胸部疼痛是否与心脏有关。
心电图:对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胸部X线检查:评估有无肺炎、肺不张、气胸、肋骨骨折胸腔积液以及心影大小等,有助于肺炎、肺癌、气胸、胸膜病变、肋骨骨折等疾病的诊断。
胸部CT检查:相对于胸片检查,胸部CT可以更准确地发现更小的病变,对胸膜、心脏、肺、气管等部位进行观察,了解有无炎症、肿瘤、胸腔积液等情况。
其他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了解有无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对包裹性胸水进行定位,可辅助诊断肺部肿瘤、感染、结核等。
腹部超声检查可了解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及血流情况,是否有病理改变等,初步诊断相关疾病。
CTA或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CTA为无创检查,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筛查。
血管造影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价值。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和部位,并可进行介入治疗。
主动脉造影可看到主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及其周围组织受压情况。
MRI检查
磁共振的优势在于软组织病变的诊断,如肌肉、关节、纵隔疾病、胰胆管疾病等;另一个明显优势就是没有辐射,对人体没有不良影响。
病理学检查
如疑有特异性感染或恶性肿瘤时,可通过穿刺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来明确病变性质,以指导和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超声心动图
评估乳头肌功能、室间隔穿孔的发生及心脏整体和局部功能,可根据室壁运动异常对心肌缺血区域作出判断。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生活管理
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内休息,有助于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调整姿势:保持正确的坐、站和躺姿,以减轻胸部疼痛。
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发生感染。
适当增加活动或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戒烟。
饮食
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新鲜水果、蔬菜及肉食、蛋类,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还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少食辛辣、油炙煎炒、肥腻等刺激性食物,防止便秘和腹泻。
戒酒。
心理护理
患者可能由于对右胸口隐痛的过度恐惧,容易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等情绪,家属要多关注患者,及时给予其安慰,以缓解消极情绪。
患者也可通过与医生进行交流,了解出现右胸口隐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主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有效缓解胸壁肌肉性疼痛、胸膜炎性疼痛。
常用药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物理治疗
热敷:用于治疗非感染性肋软骨炎,可能有缓解症状,促进恢复的作用。
红外线照射:有报道称对非感染性肋软骨炎有一定的疗效。
对因治疗
肺炎
抗感染治疗是肺炎治疗的关键环节,包括经验性治疗和抗病原体治疗。
前者主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肺炎病原体流行病学资料,选择可能覆盖病原体的抗菌药物。
后者则根据病原学的培养结果或肺组织标本的培养或病理结果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体外试验敏感的抗菌药物。
同时辅以解热镇痛、祛痰、吸氧等对症治疗。
肺癌
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在治疗原则有很大的不同。小细胞肺癌远处转移早,除早期(T1~2N0M0)的病人适于手术治疗外,其他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而非小细胞肺癌则依据确诊时的TNM分期治疗。
膈下脓肿
膈下脓肿主要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其创伤小,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一般不会污染游离腹腔,引流效果较好。
同时还需要支持治疗,包括补液、输血、营养支持和抗生素的应用。
胃食管反流病
本病以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抗酸药等药物治疗为主,其中PPI为治疗的一线药物。
改变生活方式,如进食后不宜立即卧床、减少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避免食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慎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药物及引起胃排空延迟的药物等。
必要时可考虑抗反流手术治疗。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反流手术,抗反流手术疗效与PPI相当,但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
乳腺增生
有持续存在的严重疼痛的患者,尤其是绝经前期患者,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包括甲睾酮、黄体酮他莫昔芬等。
肝囊肿
对于多数无症状、B超随访无明显变化的囊肿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观察。
囊肿较大,压迫、挤压邻近脏器产生症状者可以考虑治疗。囊肿破裂或囊内出血、感染,或短期内生长迅速,疑有恶变需手术治疗。
肋间神经痛
主要是病因治疗如切除肿瘤、抗感染、抗病毒等。
对症治疗可用止痛、镇静剂、B族维生素、局部封闭、理疗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