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低热
概述
概述
低热是小儿常见病的表现之一,一般以腋下温度在37.3~38℃时称为低热。引起低热的原因整体可分为功能性与器质性两大类。其中功能性低热一般可以自愈,器质性低热需要积极寻找原发病进行治疗。
常见疾病
白血病、扁桃体炎、麻疹、中耳炎、结核等。
原因
常见原因
1.生理因素:小儿体温昼夜波动、小儿剧烈运动或哭闹等;
2.天气因素:如夏季时高热天气或室内温度过高;
3.饮食因素:如消化不良、积食过多等;
4.感染因素:如麻疹、肺结核、扁桃体炎等;
5.全身因素:如血液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检查
体格检查
根据小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中毒症状等,寻找是否存在感染病灶或感染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检查:小儿低热的常规检查项目,对多种感染因素和全身因素引起的小儿低热的病因诊断有指导意义。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摄片:该检查多用于辅助诊断儿童结核病。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儿低热的病史,如发热原因、发热时间等,结合临床体征及相关的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败血症:早期症状、体征常不典型,无特异性,尤其是早产儿。一般表现为反应差、嗜睡、少吃、少哭、少动,甚至不吃、不哭、不动,发热或体温不升,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等症状。细菌学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
2.儿童结核病:患儿多伴有长期发热、微咳、食欲缺乏、倦怠、盗汗、消瘦等。部分患儿初起有高热,可达39℃,经2~3周后逐渐下降为低热,胸部X线片检查和结核菌素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
3.生理性体热:小儿因为代谢因素,自身早晚会存在1℃左右的体温波动,一般无全身性的体征,有时可表现为多汗、乏力、食欲减退等,相关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均无异常表现,一般不影响健康。
就医
以下情况,需要到门诊就医
1.低热伴有恶心、呕吐感或腹痛,可到小儿内科或小儿外科就诊;
2.小儿低热之前曾有高热表现,可到小儿内科就诊;
3.小儿低热前曾患有感染性疾病,可前往小儿内科就诊;
4.低热伴有尿急、尿频、尿痛时,可前往儿科泌尿外科或小儿内科就诊;
5.低热长期不缓解,可前往小儿内科就诊。
家庭处理建议
1.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2.用温水毛巾擦洗小儿的身体;
3.适当较少穿着衣物;
4.对额部、枕部、颈部等进行局部冷敷;
5.使用散热贴降温;
6.增加水分摄入;
7.慎用退烧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原因
检查
诊断
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