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麻痹
概述
概述
就诊科室
急诊科、神经内科
部位
上肢、下肢
常见疾病
脊髓灰质炎、脑梗死、脑出血、脊髓炎、肌营养不良症等。
检查
CT、MRI、病毒分离、脑脊液检查、免疫球蛋白M抗体检查、血常规、病原学检查、血清酶测定、肌电图、肌肉活检病理等。
原因
常见原因
2.其他:脑梗死、肌营养不良症。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脊髓炎患者可见白细胞增高。
2.病毒分离病毒分离是脊髓灰质炎最重要的确诊性试验,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
3.脑脊液检查瘫痪前期及瘫痪早期可见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加不明显,呈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脊髓炎患者可见脑脊液淋巴细胞增高。
5.病原学检查脊髓炎患者可明确致病菌。
6.血清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是诊断肌营养不良症重要而敏感的指标。
影像学检查
1.脑CT检查显示脑梗死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
2.MRI对脑梗死的检出极为敏感,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MRI可除外脊髓炎的压迫性病变。
病理检查
肌肉活检:为肌营养不良或肌源性改变的特征。
其他检查
肌电图: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呈肌源性改变。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可诊断。
鉴别诊断
1.脊髓灰质炎
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弛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
2.脑梗塞
主观症状有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脑神经症状包括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躯体症状包括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3.脊髓炎
以下肢瘫痪、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其临床特征。
4.肌营养不良症
(1)假肥大型:在幼儿期发病,表现为走路年龄推迟,行走缓慢、易跌,跌倒后不易爬起。初期肥大肌肌力相对较强。跟腱挛缩而足跟不能着地;从蹲位只能靠两手撑着自己身体而逐步站直大腿,逐步挺起身子。骨盆带肌肉受累之后,逐步出现肩胛带肌肉萎缩、无力,两臂不能高举。多数患儿在10岁时丧失行走能力,依靠轮椅或坐卧不起,出现脊柱和肢体畸形。(2)肢带型:首发症状为骨盆带肌的无力、萎缩。病情发展缓慢,逐步累及肩胛带,出现两臂上举困难、翼状肩等典型症状。晚期患者也可出现肌肉挛缩、行动不能。无智能障碍。病情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差异很大,不影响寿命。
就医
治疗原则
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恢复期进行康复训练。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原因
检查
诊断
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