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狭窄
概述
概述
直肠狭窄是指直肠因先天发育障碍、炎症刺激、肿瘤压迫等变窄,可经直肠指诊、直肠镜等检查发现。患者可因直肠狭窄出现大便变细、变扁,粪便通过困难,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就诊科室
肛肠科、普通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
常见疾病
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粪便隐血试验、病原体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X线片、钡灌肠或结肠造影、CT、MRI、组织病理学检查、内镜等。
原因
常见原因
1.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等。2.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克罗恩病等。3.肿瘤直肠息肉直肠癌等。4.其他如直肠手术后等。
检查
体格检查
1.视诊可了解患者营养情况、精神状态、面容等,评估患者整体情况。还可通过视诊了解肛门周围情况,了解是否存在肛门及周围感染、肛门狭窄等。
2.触诊可了解有无会阴部红肿、触痛、压痛等,通过直肠指诊还可发现中度以上的直肠狭窄,了解有无肿块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是常用的筛查项目。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改变可提示炎症及其程度等,存在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减低等改变。
2.粪便隐血试验可明确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为直肠癌等疾病的评估提供参考。
3.病原体检查包括病原体培养、病原体核酸检测等,可作为诊断感染的依据,并可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细菌感染者,经细菌培养后进行药敏试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4.肿瘤标记物检测对恶性肿瘤有提示意义,也可用于预后评估、监测疗效及术后复发等。
影像学检查
1.钡灌肠或结肠造影钡灌肠或结肠造影可观察直肠狭窄的部位、程度,排查结肠、直肠等肠道的病变,可为诊断提供依据。
2.CT可较为详细地了解腹腔情况,可发现肿瘤、炎症性改变,为诊断提供直观的影响依据。
3.MRI对微小病变和软组织改变等较敏感,可了解肿瘤同其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为恶性肿瘤的评估、分期及监测提供参考。
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也是鉴别肿瘤与其他疾病的重要依据。
其他检查
内镜如纤维结肠镜、直肠镜等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明确直肠狭窄的部位、程度,发现肿瘤、炎症性改变,并取材活检,明确诊断。
诊断
诊断原则
内镜、影像学检查或直肠指诊等发现直肠狭窄,结合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
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的患儿临床表现因狭窄程度而异。轻度狭窄者稀软便能正常排出,仅在大便成形时出现排便费力,粪便成细条形,经常性便秘,甚至发生粪嵌塞;重度狭窄者出生后即有排便困难,表现为排便时努挣,啼哭。直肠指诊可发现直肠狭窄,钡灌肠、直肠镜等均可明确狭窄的部位及程度。
2.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有血性腹泻、腹痛、体重减轻、里急后重等表现,可因长期炎症刺激出现直肠狭窄。体格检查可在疾病活动期时发现腹部触痛、压痛等,直肠指诊时患者可有疼痛。钡灌肠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纤维结肠镜等内镜检查可直接发现直肠狭窄,观察病变,为诊断提供依据。
3.直肠癌
直肠癌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仅有少量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随着肿瘤进展,可出现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粪便表面带血、粪便变形变细、腹痛、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粪便隐血试验是常用的筛查检查。直肠指诊时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肿瘤,并了解肿瘤位置、大小、与肛缘距离等情况。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大小、与周围组织间关系、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内镜检查可发现肿瘤,排除多发性癌,并取材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就医
治疗原则
1.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2.可通过石蜡油等软化粪便,减轻直肠狭窄引起的排便不适。
3.可通过直肠内瘢痕切除术、经腹直肠狭窄切除术等解除直肠狭窄。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原因
检查
诊断
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