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腹隐痛
概述
常与胃、胰腺、脾脏等器官的疾病有关
出现左上腹隐痛时,须及时就医,配合医生尽早明确病因并及时治疗
大部分患者通过药物治疗而缓解症状;部分情况下需要根治病因,才能缓解症状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内镜和手术治疗
定义
发生机制
内脏性疼痛:可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再沿着腹腔内脏神经输入脊髓至中枢神经系统,此时腹痛的特点是:疼痛时间长、范围弥散、定位不十分准确,同时,可以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恶心、呕吐、大汗等;此时疼痛的感觉比较模糊。
躯体性疼痛:是由来自腹膜壁或腹壁的痛觉信号,经由神经传至脊神经根,反映相应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所引起的疼痛;其特点是:定位准确、可在腹部一侧,程度剧烈而持续,可有局部腹肌强直,腹痛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
牵涉性疼痛:是指内脏性疼痛牵涉到身体体表部位而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表现为感觉体表某处有明显的疼痛,而该处无实际损伤。路肾结石疼痛可引起腹股沟区疼痛等。即内脏痛觉信号传至相应脊髓段,引起该节段支配的体表部位疼痛,其特点是定位明确,疼痛剧烈,有腹肌紧张及感觉过敏。
类型
根据疼痛起病情况不同,可以分为急性左上腹隐痛和慢性左上腹隐痛:
表现
症状特征
主要表现为左上腹部隐痛、腹部不适、胃部烧灼感,可以发生在进食前或进食后,持续时间不等,可持续数分钟,或者可持续数小时,可反复发作。
发生的急缓
急性左上腹部隐痛多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
而慢性左上腹部隐痛一般起病缓慢、病程长、病情稳定,或者以急性腹痛起病后反复发作,有时可以迁延数月或数年之久。
发生的诱因
饮食不洁是急性胃肠炎的诱发因素。
加重与缓解因素
进食、药物、体位、运动和排便等都是左上腹部隐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进食后加重多提示胃溃疡;胃黏膜脱垂患者左侧卧位疼痛可减轻;胰腺病变的患者仰卧位时疼痛明显,前倾或俯卧位时减轻。
性质
左上腹持续性隐痛多为慢性胃炎或胃溃疡。
伴随症状
发热
黄疸
体重下降
合并纳差、体重下降时,多见于胃癌、胰腺癌、肠道肿瘤和脾肿瘤等肿瘤性疾病。
原因
疾病因素
胃炎
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其中慢性胃炎以中年人最常见。
急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粘膜充血、水肿、渗出、糜烂和出血等一过性急性病变。慢性胃炎则是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胃溃疡
胃溃疡以40-60岁中老年患者最为多见,而且男性多于女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绝大多数胃溃疡患者的致病因素。
胃溃疡症状较多,包括胃痛、食欲不振、餐后腹胀或胃部不适、体重减轻等。严重程度与溃疡的严重程度有关,有的患者可没有任何症状,或者以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的典型症状上腹部疼痛,可蔓延至后背,饱食、食入高脂肪饮食或饮酒后疼痛可加剧;可伴有上腹饱胀、嗳气。患者可伴有脂肪泻,不能耐受油腻食物,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有泡沫、恶臭、表面发油光。慢性胰腺炎可出现继发性糖尿病。
胃癌
胃癌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逐渐发展可表现出上腹部隐痛、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腹痛往往在进食后加重。
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可帮助明确诊断。
其他
非疾病因素
胃肠功能紊乱
也称为功能性胃肠病,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脑肠互动异常。 症状复杂多变,是慢性、持续性发病、易反复发作。
主要表现为腹痛、餐后饱胀感、腹部不适等,腹痛可在排气或排便后缓解。
药物因素
刺激胃肠道或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或引起腹腔脏器损害的药物,都可能引起腹痛。
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高强度压力、精神紧张的人,容易出现轻微的左上腹痛,有时部位不明确,通常与焦虑、压力等情绪因素有关。
就医
就医指征
疼痛如果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时,建议及时就医。
慢性反复发作的左上腹隐痛,建议及时就诊完善检查。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腹痛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根据症状不同,建议选择不同科室就诊:
左上腹隐痛伴全身皮肤和眼睛发黄:常见于急性胰腺炎,需至消化内科或普外科就诊。
左上腹隐痛伴腹泻: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需至消化内科就诊。
左上腹隐痛伴短期内体重骤降:多见于胃癌、胰腺癌和脾肿瘤等肿瘤性疾病,需至普外科或肿瘤科就诊。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腹痛的部位,发作时间,持续的时间,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是否伴有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在服用什么药物?用药后效果怎么样?
是否有暴饮暴食、油腻饮食等饮食习惯?是否吸烟喝酒?
排便习惯如何?是否有便秘存在?
是否有确诊的胃肠道疾病?
是否进行过胃镜、肠镜检查?
是否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重点进行腹部查体:
腹部触诊时关注有无腹部包块、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
腹部听诊重点关注肠鸣音,是否存在减弱或消失。
腹部叩诊检查关注胃泡鼓音区及脾浊音区。如果存在明显的鼓音,可能是胃肠高度胀气、胃肠穿孔等;如果肝脾或其他实质性脏器极度增大、腹腔内肿瘤和大量腹水时,鼓音范围缩小,病变可能出现浊音或实音。
实验室检查
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提示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
血常规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炎症病变;出现贫血,则提示可能有出血。
尿常规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泌尿系结石、感染。
便常规检查:粪便潜血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检出寄生虫卵提示发生了寄生虫感染。
肿瘤标记物:CEA、 CA199等肿瘤标记物对于结肠癌、胰腺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血淀粉酶:急性胰腺炎发作初始2-12小时血淀粉酶开始升高,检查结果阳性可提示胰腺炎,但数值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无确切关联。
影像学检查
CT或MRI检查:有助于确定腹部占位性病变位置、大小,还可用于确定是否存在腹水。
B超检查:对于腹水、腹腔实质器官占位性病变及盆腔疾病有诊断价值。
内镜和胃彩超检查
可用于胃肠道疾病的鉴别诊断,可以直观的观察胃黏膜,对于可疑病变取活检病理学检查,明确病变部位是否发生癌变,排除癌变的可能。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饮食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提倡高纤维素摄入、低脂肪饮食。
清淡饮食,必要时禁食,让患者的消化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
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忌烟酒。
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
家庭常用非处方药
如果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应当及时就医治疗。
专业治疗
胃炎
对于无症状的、幽门螺杆菌阴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常无需特殊治疗。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病变范围大、病理分级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有上皮内瘤变者,应注意预防其恶变。
对于症状持续存在、反复发作者,常需要查幽门螺杆菌,对于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常需行根治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也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同时动态复查胃镜,警惕胃癌的发生。
胃溃疡
鼓励患者戒烟限酒,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引用咖啡、浓茶等,可帮助溃疡好转。
如患者正在服用NASIDS药物,需根据基础疾病情况,与患者进行沟通,更换药物或者停药。
药物治疗方面: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胃粘膜保护剂治疗。
胰腺炎
急性期,给予禁食水、补液支持治疗,提高患者血容量,预防胰腺坏死。对于剧烈腹痛时,可给予止痛治疗,如哌替啶。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
对于慢性胰腺炎,针对病因,戒酒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基础。有胰腺外分泌不全的患者,需用足量胰酶制剂替代治疗;合并糖尿病时需使用胰岛素。对于疼痛的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生素及非阿片类镇痛药。
对于胰管狭窄、胰管结石的患者,可进行内镜下治疗,包括支架置入术、胰管括约肌或胆管括约肌切开术。
胃癌
胃癌的治疗方式取决于疾病分期。
对于早期胃癌的患者,可进行内镜下的治疗,如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对于非早癌胃癌可进行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与非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手术要求完整切除原发病灶,并清扫附近区域淋巴结。非根治性手术主要包括姑息及减瘤手术。
对于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选择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