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前淋巴结肿大
概述
各种原因引发的耳前淋巴结肿胀、增大
与免疫应答、感染、肿瘤和相关全身性疾病有关
耳前淋巴结肿大除局部肿胀外,还可伴有耳前疼痛、压痛、破溃等症状
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症状多可缓解
定义
耳前淋巴结肿大指耳屏前方区域的淋巴结肿胀、增大。
耳前淋巴结位于耳屏前,腮腺咬肌筋膜表面以及腮腺咬肌筋膜与腮腺之间,经常沿颞浅动静脉排列,有1~4个,大约2/3的人有此淋巴结。引流区域包括额颞部头皮、眼结膜、眼睑、外耳道、耳廓、中耳、腮腺和牙龈等。
耳前淋巴结属于腮腺浅淋巴结。淋巴结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体滤过淋巴液和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器官。
发生机制
免疫应答
耳廓前面淋巴引流区域组织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以及药物、环境毒素、代谢毒性产物等因素刺激后,炎性物质经由淋巴管道汇集于耳前淋巴结,使淋巴结节内的免疫细胞和组织增生,导致淋巴结肿大
感染
引流区域,如眼睑、耳廓、腮腺等部位,发生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病原体可随淋巴途径引流至耳前淋巴结,导致其充血、水肿,淋巴结内的免疫细胞增生,使淋巴结肿大,甚至化脓坏死。
肿瘤
原发于耳前淋巴结的肿瘤,以及耳廓前面和远处的肿瘤发生耳前淋巴结转移时,均可引起肿瘤细胞在淋巴结内无限制增殖,占据和破坏淋巴结正常组织结构,并引起结内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反应,从而导致淋巴结肿大。
全身疾病
某些不明原因的疾病可导致耳前淋巴结内组织、细胞大量增生聚集,甚至形成肉芽肿,引起淋巴结肿大。
表现
不同原因引起的耳前淋巴结病变,均可导致耳前淋巴结肿大,但在病情发生、持续和进展中,其肿大的部位、持续时间、活动性等情况会有所不同。
耳前淋巴结肿大,还可伴随其他局部症状,如耳前淋巴结疼痛、压痛、破溃及瘢痕形成等。同时,也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肝脾大、皮疹、贫血、白细胞异常等。
症状特征
耳前淋巴结肿大的部位不同
局限性肿大
当只有耳屏前的淋巴结肿大时,称为局限性耳前淋巴结肿大。
常见于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耳廓湿疹、耳前淋巴结炎、耳廓黑色素瘤病毒性结膜炎、儿童睑板腺感染、外耳道疖、腮腺炎等。
全身性肿大
除耳前淋巴结肿大外,还同时出现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者,即称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耳前淋巴结肿大的持续时间不同
慢性肿大
耳前淋巴结持续肿大超过8周或反复发生者,即为慢性肿大,多由慢性刺激性因素所致。
常见于淋巴结结核、风湿病、结节病、恶性淋巴瘤等。
急性肿大
一般发生在8周内的耳前淋巴结肿大即可认为是急性肿大。
常见于急性单纯性耳前淋巴结炎、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耳廓急性湿疹、毒虫叮咬等。
常伴随耳廓的红、肿、热、痛,以及破溃和瘙痒等表现。
耳前淋巴结的活动性不同
活动性好
耳前淋巴结常呈卵圆形肿大,淋巴结之间以及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活动性好。
常见于急性单纯性耳前淋巴结炎、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瘤等。
移动性差
肿大的淋巴结互相粘连,或与基底组织粘连。
常见于结核性淋巴结炎、晚期恶性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癌等。
伴随症状
耳前淋巴结肿大常伴有疼痛、压痛、破溃及瘢痕形成,以及肝脾大、皮疹、贫血等。
疼痛
炎性因子、病原及其毒素的刺激,或因肿大的淋巴结牵拉感觉神经末梢,可引发局部疼痛。
常见于单纯性淋巴结炎,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初始、转移癌或恶性淋巴瘤增大过快等。
压痛
耳前淋巴结疼痛,受到按压的机械作用下,疼痛加重。
常见于单纯性耳前淋巴结炎、外耳道疖、中耳炎、转移癌或恶性淋巴瘤、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初期等。
破溃及瘢痕形成
淋巴结病变进展至化脓后坏死,可向外穿透皮下组织和皮肤,出现破溃及瘘管。在创面愈合时形成瘢痕增生。
常见于淋巴结结核、放线菌病猫抓病等。
其他全身伴随症状
贫血: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皮疹:多见于猩红热、麻疹水痘、带状疱疹、猫抓病等。
原因
引起耳前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很多,最常见于耳廓表面的病变,如: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皮炎,以及耳廓前面的疖肿、湿疹和恶性肿瘤等。
当然全身系统性疾病,不良理化因素刺激等,也可导致耳前淋巴结肿大。
通常医生判断原因需要结合病史、专科检查、针对性检查和检验等,综合鉴别导致耳前淋巴结肿大的疾病种类和病情程度。
可将导致耳前淋巴结肿大的因素分为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
以下仅列出可能导致耳前淋巴结肿大的部分疾病,不代表你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向医生求助。
常见疾病
如伴随全身性淋巴结肿大者,常为全身性疾病在耳前淋巴结发生的一部分表现;局限性耳前淋巴结肿大则多与耳廓、结膜、眼睑、外耳道、腮腺等病变有关。
耳廓、外耳道疾病:耳廓前面的皮炎、疖肿、湿疹及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等。
耳前淋巴结疾病:单纯性耳前淋巴结炎、非特异性耳前淋巴结炎、淋巴瘤等。
眼部疾病:病毒性结膜炎、儿童睑板腺感染等。
腮腺疾病:腮腺炎、腮腺肿瘤等。
继发于其他疾病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结转移癌等。
原发于淋巴结的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其他疾病
药物反应、结节病、风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
非疾病因素
环境因素:耳廓前面组织受到化学及腐蚀性液体灼伤、急骤变化的冷热刺激等。
耳前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
临床上耳前淋巴结肿大,主要是因为眼部炎症、耳部炎症以及腺体炎症等因素所导致的。
1.眼部炎症:例如急性结膜炎、眼睑炎、病毒性结膜炎、角膜炎等,这些相关炎症会导致耳前淋巴结发生明显的肿大。
2.耳部炎症:例如化脓性中耳炎或急性外耳炎等,当这些炎症经过淋巴管扩散至淋巴结时,便会引起耳前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发生。
3.腺体炎症:比如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也可导致耳前淋巴结肿大。
由于导致耳前淋巴结肿大的因素相对较多,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及早治疗。
就医
若耳前淋巴结肿大伴随的症状轻微,短暂出现,不伴有其他方面的异常,可不进行处理,暂时观察。
如果耳前淋巴结肿大的主要症状持续存在、频繁间断发作、进行性加重者,尤其是影响到正常生活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医,确定病因和病情程度后进行相应治疗。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建议就医:耳前淋巴结肿大的相关症状持续存在、频繁间断发作、进行性加重,影响到正常生活。
以下情况必要时可直接寻求急诊帮助:伴随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心慌、气促、高热等急发全身症状。
特别注意的是:如果长期耳前淋巴结肿大,但无明显体表可见的特征及其他确定的症状时,需要作规范、系统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特殊检查,以排查全身性疾病和隐匿肿瘤转移的可能。
就诊科室
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后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耳鼻喉科。
如伴发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和乏力等症状,可能需要就诊于感染科。
伴发发热、咽痛、咽部充血、眼结膜充血、关节酸痛,并有皮疹等,可能需要就诊于风湿免疫科或血液科。
如伴发耳廓前面皮肤反复出现的红肿、渗液、溃疡及结痂等,可能需要就诊于皮肤科。
如伴有眼睑红肿、瘙痒等,应就诊于眼科。
如伴有腮腺肿大,应就诊于感染科。
如伴有外耳道疼痛、红肿、溢液等,应就诊于耳鼻喉科。
如伴发关节酸痛、变形等表现,可能需要就诊于风湿免疫科。
如出现广泛淋巴结肿大,伴发热、肝脾肿大、消瘦,并伴随咳嗽、气促、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可能需要就诊于肿瘤科。
小儿患者可同时就诊于儿科。
由于导致耳前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耳前淋巴结肿大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持续多久了?
耳前淋巴结肿大,是否伴有疼痛、压痛?
什么情况下可以加重或者缓解?
耳前淋巴结肿大是突然出现的,还是慢慢发生的?
除耳前淋巴结肿大、疼痛、压痛外,有没有其他症状,如耳廓周围红、肿、热、痛,耳道溢液,眼睑红肿瘙痒、腮腺肿大等?
有没有其他症状,如发热、消瘦、食欲不振、乏力等?
病史清单
是否有耳廓前面组织受到化学和腐蚀性液体灼伤?
是否有耳廓前面组织受到搔抓或损伤?
是否耳廓前面组织受到过蚊虫叮咬?
是否有耳廓前面组织处于急骤变化的冷热刺激?
是否有外耳道疖、中耳炎?
是否有病毒性结膜炎
是否有腮腺炎
(儿童)是否有睑板腺感染?
是否患有结核、风疹、甲亢、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淋巴瘤或全身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病史?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询问病史后,首先将选择体格检查,并判断是否需要后续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骨髓涂片、病原体检查、免疫学检查、B超、CT、磁共振或PET-CT、病理检查、淋巴系统造影等,结合患者的症状特征和病情程度做进一步评估。
身体检查
医生会对就诊者的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精神状态等)先进行检查判断。
观察:观测评估意识是否清楚,面色、口唇、甲床是否有青紫,腮腺是否肿大,结膜是否红肿,外耳道是否有疖肿、是否有耳溢液等。
患有耳前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多会在耳廓前方发现明显病灶,需要对肿大部位和耳廓前面组织进行细致观测。
触诊:医生可能还会用手触诊患侧耳前淋巴结、耳廓、脖子周围、腋下等地方,主要是进一步明确耳前淋巴结的大小、范围、质地和活动度等信息,以及并了解颈部、锁骨上淋巴结等处是否有肿大。
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
了解是否有感染发生。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提示细菌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数增高提示变应性疾病,显著增高时则提示过敏等情况;淋巴细胞增高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外周血发现原始及幼稚细胞提示白血病,白细胞增多(或正常)伴异形淋巴细胞>10%提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沉降率
明显增快提示活动性结核、风湿性疾病活动期、淋巴瘤、白血病等。
骨髓涂片(包括活检)检查
可用于确诊白血病、淋巴瘤(当淋巴瘤细胞侵犯骨髓时)等。
病原体检查
如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需进行血培养、淋巴结瘘管分泌物找病原体、性病性肉芽肿时做分泌物衣原体分离培养等。
影像学检查
B超、CT、MRI或PET-CT检查可针对耳前淋巴结进行结构观测,但未能代替病理活检。PET-CT能同时提供功能和解剖信息,且能够发现全身隐匿病灶,提供合适的活检部位。
病理检查
淋巴结穿刺涂片及活体组织检查,有助于明确淋巴结肿大的性质,但多采取整体切除送病理检查。
淋巴系统造影
通过X线淋巴系统造影,可了解淋巴结的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
炎症性淋巴结肿大,其边缘及内部结构正常;转移癌侵犯的淋巴结则边缘不规则如虫蚀样,结内有充盈缺损,如果淋巴结完全被癌组织所占据则无此征象,但有继发性淋巴管阻塞。
恶性淋巴瘤则淋巴结数目和大小均增加,边缘光滑,但内部结构被破坏成泡沫状,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中心还可见充盈缺损。
超声造影,借助造影剂增强后散射回声,能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
缓解与治疗
耳前淋巴结肿大时,适当增加饮水、清淡饮食,避免耳屏前面组织发生损伤和刺激,暂时观察病情。
若耳前淋巴结肿大相关症状持续存在、频繁间断发作、进行性加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应积极就医。
未看医师时,不建议自行盲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掩盖临床表现,干扰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误导医生判断疾病类型和程度。
在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和病情特征后,需要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程度,选择一般治疗、局部治疗、全身治疗等。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
保持所处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以及空气清洁。
避免耳廓前面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和工业粉尘等污物。
注意工作和生活防护,患病期间不提倡到人群稠密的公共场所。
尽量保持耳廓前面干洁,减少不必要的揉搓和冷热水浸渍。
冬季注意耳廓保暖。
注意眼部和手部卫生,避免用不干净的手揉搓眼睛。
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频繁掏耳造成损伤。
饮食方面
治疗期间宜根据疾病治疗需要,选择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纤维饮食,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
进食清淡,尽量摄入易咀嚼、吞咽,以及易消化、吸收的营养食品。
避免摄入已知或可能发生过敏症状的食物,如海鲜、芒果等。
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戒烟戒酒。
心理护理
医生会通过认真详细检查,明确可能的病因,充分理解患者的感受,取得患者信赖后,合理解答患者的疑虑,使患者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有必要的认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诊治和复查。
药物应用
轻微和偶然发作的耳前淋巴结肿大症状,通常无需使用药物进行缓解治疗。常在耳廓表面原发致病因素去除后,肿大的耳前淋巴结会逐渐消退。
遵医嘱使用药物一段时间后症状仍未缓解,甚至加重,不宜继续使用相关药物,应及时就医治疗。
针对小儿和孕产妇,在药物使用上可能与其他人群不同,通常建议咨询医生。
需特别注意的是,老百姓口中的消炎药,即抗生素,在不明病因时,盲目自行不规范用药,不但不能有效治疗疾病、控制症状,反而易致耐药的发生,也容易掩盖病情和延误治疗,故不推荐自行诊治和用药。
专业治疗
可分为两种情况:直接缓解症状的对症治疗,充分分析病因后的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经医生诊断后,通常可能会指导一般治疗,推荐局部理疗,或局部或全身用药等,帮助患者缓解耳前淋巴结肿大症状。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增加营养。保持患处干洁,避免压迫和揉搓。避免急骤的冷热温度变化刺激患处,减少对疾病治疗的负面影响。
局部理疗:针对耳前淋巴结炎性疾病引起的肿大,可选择半导体激光、微波等理疗设备对耳前淋巴结和耳廓前面组织进行局部照射治疗,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炎性肿胀所引发的不适症状。
药物治疗:可用解热、镇痛药改善疼痛症状,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常用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
对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疾病原因,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会有一些差异,以下面疾病为例。
急性化脓性耳前淋巴结炎
耳前淋巴结肿大而未形成脓肿时,可在肿胀处外敷鱼石脂、红霉素及多黏菌素B软膏,应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若已形成脓肿,除上述治疗外,还需切开引流。一般可先试行穿刺吸脓,然后在局部麻醉下切开引流,促进炎症消退。
耳前淋巴结结核
常全身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抗结核药。对已形成脓肿或瘘管者,可通过局部抽脓、冲洗,再注入抗结核药物。可用转移因子左旋咪唑、免疫核糖核酸肌内注射治疗。
淋巴瘤
主要采用以化疗为主的化、放疗结合治疗,也可选择单克隆抗体、干扰素、细胞免疫治疗等生物疗法,对于病变局限者,还可选择手术治疗切除病变。
耳前淋巴结转移癌
需综合考虑病变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淋巴结大小、数目、有无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原发肿瘤的位置及原发灶的治疗措施、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因素,选择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原发疾病治疗
由眼、耳、腮腺等相关疾病引起的耳前淋巴结肿大,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肿大的淋巴结会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而缩小。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