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
概述
小儿高热是指小儿体温超过39℃,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小儿。多起病急,体温39℃以上,表现为怕冷、发热、周身不适、食欲缺乏等。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临床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以前者多见。
病因
1.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2.非感染性因素
(1)组织破坏、坏死大面积烧伤后、白血病、淋巴瘤等。
(3)产热过多严重惊厥或癫痫大发作后。
(5)体温调节功能失常如中暑。
检查
1.体格检查
全身系统检查很重要。需要仔细检查皮肤、淋巴结、咽喉部、胸腹部以及是否存在病理征等。
2.实验室检查
(1)通过血常规、血涂片、C反应蛋白、血沉检查、粪尿便常规等检查,判断机体有无炎症,有无活动性病变,并可观察疾病的变化和发展。
(2)病毒分离与鉴定:是诊断病毒感染和鉴定病毒的重要手段,对麻疹、流行性感冒有诊断价值。
(3)血、尿、咽拭子、痰、粪便培养,PPD皮试、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4)脑脊液检查: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外观、压力、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及蛋白、糖含量等生化指标均可发生改变,是明确脑膜炎诊断的重要方法。
3.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CT、MRI检查:胸部X线是诊断肺炎的基础检查方法,经X线检查不能确诊的患者,可行CT、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发热的原因繁多且复杂,这里列举几个最常见的疾病。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俗称“感冒”,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咽部不适、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
2.手足口病
3.麻疹
本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为主要表现。有流行病学史。
4.肺炎
多数起病较急,发病前数日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和(或)胸部影像学有肺炎的改变。
5.肠炎
起病多数较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泻、呕吐、腹痛,严重可出现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6.川崎病
7.白血病
多数起病急,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骨关节疼痛,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周围血片可见幼稚细胞,骨髓检查可确诊。
治疗原则
1.对于高热患儿应及时适当地降温,以防止惊厥等不良反应发生。
2.针对引起小儿高热的原发疾病予以相应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