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孔大
概述
前鼻孔扩大,影响鼻面部美观
主要与遗传和发育畸形、外力及鼻腔、鼻窦病变等有关
需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治疗
通过手术治疗可以纠正外鼻形态
定义
鼻孔大是指前鼻孔扩大,影响鼻面部美观的外鼻异常形态。
外鼻为面中部形似一个基底向下的三棱锥体,上窄下宽。锥体的底部中央有一前后向的分隔,为鼻中隔前下方的游离缘,称为鼻小柱;借此分成左右两个前鼻孔。
前鼻孔由外侧略膨隆而有弹性的鼻翼游离缘、内侧的鼻小柱和下方的上唇围绕而成,鼻腔以此和外界相通。
发生机制
遗传和发育:先天性遗传因素,以及人为外力干扰和基因变异等导致的后天发育异常,均可能引发前鼻孔的形态结构产生扩大,出现相对和绝对的鼻孔大。
致病性因素:鼻腔、鼻窦的肿物和病变,有可能产生外扩作用,导致构成前鼻孔的皮肤、皮下组织和软骨等结构发生扩张性改变,出现鼻孔大的现象。
表现
不同原因引起的鼻孔大,在呈现时间、发病部位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此外,鼻头肥大还可能伴发其他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头痛等。
症状特征
鼻孔大的出现时间
先天性鼻孔大
可由遗传因素、人种基因、胚胎发育异常等原因所致。
常见于家族遗传、区域性人种差异,胚胎期受致畸因素影响等。
后天性鼻孔大
外伤、疾病和手术等因素导致。
常见于风俗习惯、巨大鼻息肉、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等。
鼻孔大的发病部位
鼻翼
鼻翼软骨支架宽大、变形,表现出鼻孔的皮肤、皮下组织受到拉伸,软骨发生增生、肥厚和扩张表现。
常见于非洲部分部落习俗、家族遗传、巨大鼻息肉等。
鼻底
各种原因导致鼻底宽大,导致鼻孔底部延长产生鼻孔大。
常见于家族遗传、黄色和黑色人种、先天发育畸形等。
伴随症状
鼻塞、流鼻涕、头痛等。
鼻塞
由鼻腔、鼻窦肿物引发者常可存在患侧鼻塞症状。
常见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巨大鼻息肉等。
流鼻涕
在鼻腔、鼻窦疾病伴随炎症反应时,可表现出流鼻涕现象。
常见于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伴发鼻窦炎等。
头痛
鼻腔、鼻窦疾病可能由炎性因子、病原体及其毒素等刺激鼻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头痛。
常见于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伴发鼻窦炎等。
原因
非洲人,东南亚人,马来西亚人等人种,可表现出有异于其他人种的明显鼻孔较大特点,与基因遗传有关。
胎儿在胚胎期鼻孔生发阶段,如果母体受到外界致畸因素的影响,可引发胎儿相关基因突变或缺陷,出现鼻孔发育异常,有可能会在出生后发现鼻孔大。
鼻腔、鼻窦疾病所致的新生物,在逐步发展累及前鼻孔区,由于其机械性外扩作用,可表现出鼻孔进展性变大的现象。
在极少数地区有特殊的风俗习惯,也可对鼻孔的外形进行人为扩大的改变。
通常医生判断原因需要结合病史、专科检查、针对性检查和检验等方式,综合判断导致鼻孔大的原因和畸形程度。
可将导致鼻孔大的因素分为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
以下仅列出可能导致鼻孔大的部分疾病,不代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向医生求助。
常见疾病
鼻孔大的外鼻形态特征,一般和鼻腔、鼻窦病变所致的新生物生长有关,如鼻腔、鼻窦巨大鼻息肉、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等。
其他疾病
在胚胎期鼻孔发育阶段,如母体受到致畸因素,如使用致畸药物、病毒感染、放射线照射等,可能发生胎儿出生后鼻孔大的现象。
非疾病因素
人种和遗传因素
黑色及黄色人种,可呈现鼻基底宽大、鼻翼扩张等结构特点,与人种和遗传有关。
风俗习惯
某些非洲部落有用金属环置入鼻孔内的习俗,并逐步增加金属环周径的方法将鼻孔撑大。
就医
若鼻孔大导致患者对鼻面部外观不满意,可根据鼻孔大的特点类型,选择针对性治疗,部分需要通过整形手术重塑外鼻形态。
如经耳鼻喉科医生检查诊断为疾病引发的鼻孔大者,可在确定病因和病情程度后,进行相应系统治疗,在疾病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及鼻孔形态结构稳定时,再进行上述整形治疗。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建议就医:鼻孔大者对自己鼻面部外观不满意者;因疾病导致鼻孔大者。
鼻孔大多不影响生命安全,也较少引发严重并发症,一般无需急诊救治。
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因疾病所致的鼻孔大,伴发急性炎症时,宜有效控制炎性反应后,根据症状程度,选择规范治疗。小儿、孕妇、免疫力低下的老人,以及瘢痕体质者,不宜进行形态修正手术。
就诊科室
发现鼻孔大后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美容整形科或耳鼻喉科。
如鼻孔大伴有鼻孔皮肤呈油光状、皮肤潮红持续不退、并发丘疹脓疱疮,可能需要就诊于皮肤科。
如发现鼻孔大且鼻内有新生物生长和(或)分泌物溢出时,可能需要就诊于耳鼻喉科。
由于导致鼻孔大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需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鼻孔大是出生就存在的还是后来发现的?
鼻孔大有没有伴有其他症状?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持续多久了?
鼻孔大引发的症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加重或者缓解?
鼻孔大导致的症状是突然出现的,还是慢慢发生的?
身体其他地方还有干燥、疼痛及活动受限等不适吗?
病史清单
是否有鼻部手术、鼻外伤及传染病史?
是否出生后或出生不久即发现鼻孔大?
是否既往患有鼻部疾病并行手术矫正治疗?
是否为亚洲和非洲人种,特别是东南亚和马来西亚人?
家族中也存在此类鼻孔大特征的亲属?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询问病史后,首先将选择相关的体格检查,并判断是否需要后续辅助检查,如:血常规、鼻内镜、鼻骨CT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照片测量检查等,结合患者的症状特征和病情程度做进一步评估。
身体检查
医生会对就诊者的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精神状态等)先进行检查判断。
观察:观测鼻头肥大的类型、程度等特征。
触诊:医生可能还会用手触诊鼻孔周围,了解鼻孔皮下组织和软骨结构等相关信息。
常规检查
内镜检查:可以清楚观察鼻腔内情况,了解病变涉及鼻腔的病变特征。并留有清晰照片存档,有病变者可早期诊断。
鼻骨CT三维重建检查:根据患者的症状特征和病情程度,选择鼻骨CT并进行三维重建检查,以了解鼻部软组织、软骨和骨性支架的形态特点,并进行结构标志的判定和测量,作为辅助诊断和系统治疗的指导依据。
计算机辅助照片测量:通过对受检者鼻面部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照片采集、使用计算机对鼻部特征指标进行标定并测量,以取得治疗前后鼻部各区域结构的客观信息。
缓解与治疗
鼻孔大一般不能通过生活调理进行改善。
若导致鼻孔大相关症状的疾病持续存在、频繁间断发作、进行性加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应积极就医。
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和病情特征后,选择病因治疗、手术矫形治疗等。
缓解措施
鼻孔大如非疾病所致或伴随鼻腔结构异常,多不会出现功能障碍,无需也无法通过生活习惯的调整等方法缓解。
在患有鼻腔、鼻窦疾病时,宜积极规范诊治,不应延误和轻视。
持续存在的鼻孔大,通常不能使用药物进行缓解治疗。
专业治疗
可分为两种情况:直接缓解症状的对症治疗,充分分析病因后的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单纯鼻孔大所表现的结构异常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对症治疗主要针对可能引发此病征的原发疾病所出现的伴随症状,起到缓解和改善作用。
局部治疗:对于鼻腔分泌物较多者,可选择高渗盐水或弱酸性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促进鼻腔清洁,辅助改善流涕的不适症状。
药物治疗:如为暂时不能进行对因治疗的鼻息肉,可短期口服泼尼松及规范鼻喷布地奈德等糖皮质激素,或可一定程度上发挥缩小肿物,改善鼻塞症状的作用。
对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原因,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会有一些差异,以下面疾病为例:
鼻息肉:对于巨大鼻息肉或伴发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主要采取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及功能性鼻窦手术,去除病变组织、重建鼻腔和鼻窦,恢复正常的通气及引流、恢复鼻腔及鼻窦的生理功能,结合药物治疗预防复发。
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有效措施。常用手术方式包括鼻内镜手术、鼻侧切开或上唇下进路。首选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手术,一般在切除肿瘤后,于肿瘤基底部进行电灼处理,以防止复发。
单纯鼻孔大:针对单纯的鼻孔大,可采取多种类型矫形手术治疗,根据鼻翼扩张和鼻基底过宽等形态结构特征,选择鼻翼缩小术和鼻翼整复术等,纠正相对过于膨大的鼻孔结构。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