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滤过率
概述
指单位时间内(分钟,min)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量(毫升/分钟,ml/min)
主要用于发现肾脏疾病,评估患者肾功能水平,指导治疗及疗效评估
降低可见于急慢性肾衰竭、肾动脉硬化,升高可见于糖尿病肾病早期、巨人症等
检查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咨询医生,可进一步行血肌酐、尿素氮、肾脏B超等检查
定义
肾小球滤过率主要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指单位时间内(分钟,min)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量(毫升/分钟,ml/min)。
准确评估肾小球滤过率有助于正确判断慢性肾脏病的分期、评价肾功能进展速度和评价治疗的效果、调整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剂量及判断开始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等。
肾小球滤过率不能直接测定,需通过外源物质(包括菊粉、放射性药物、碘造影剂等)或内源性物质(包括肌酐、胱抑素C等)的清除率来间接反映。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利用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称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常用推算方法的是MDRD方程和CKD-EPI方程。
参考范围
年轻人的肾小球滤过率通常在120~130ml/min,平均为125ml/min。随着年龄的增长,GFR会逐渐降低。根据年龄、性别、体型不同,肾小球滤过率通常在90~130ml/min之间。
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性别、体重、尿酸等[3]。
男性比女性肾小球滤过率高约10ml/min[4],40岁以后,肾功能会逐渐下降,平均每年下降约1.1ml/min。
温馨提示
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90ml/min时,应高度重视,及时到肾内科检查排除肾脏疾病。
结果解读
指标降低
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参考值下限称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生化报告单常用“↓”标识。
降低是指肾小球滤过率低于90ml/min(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小球滤过率也可能逐渐下降。
病理性原因
其他情况:极少数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皮质激素缺乏等患者由于代谢速度降低,可能会出现肌酐轻度升高。
危害
肾脏疾病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通常反映肾功能受损,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将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慢性肾脏病分期不同,其临床表现及危害也各有不同。
慢性肾脏病1期,即肾小球滤过率≥90 ml/(min•1.73m²),大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
慢性肾脏病2期,即肾小球滤过率60~89ml/(min•1.73m²)时,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
慢性肾脏病3期,即肾小球滤过率30~59ml/(min•1.73m²)时,患者有轻度食欲减退、夜眠差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轻度贫血。
当进入慢性肾脏病4期,即肾小球滤过率15~29ml/(min•1.73m²)时,患者会有明显食欲减退、乏力、贫血、高血压、代谢性酸中毒。
当发展为慢性肾脏病5期,即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1.73m²)时,患者有明显乏力、尿量减少、食欲减退、骨痛、皮肤瘙痒、夜眠差、精神萎靡等多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左心衰、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不及时就诊可危及生命。
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可出现尿量减少、乏力、食欲减退等,容量过多时可出现急性左心衰等危及生命。
肾小球疾病可导致高血压、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心力衰竭等。
糖尿病晚期的患者可能出现大量蛋白尿,严重者可导致周身浮肿,继而出现胸闷气短、心力衰竭等。
当高血压引起肾功能损害,可能出现眼底、心脑血管等并发症。
其他
甲状腺减退的患者可出现畏寒、嗜睡、记忆力减退、关节疼痛等,甚至可累及心脏出现心包积液和心力衰竭。严重者可发生粘液性水肿昏迷。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皮质激素缺乏的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皮肤色素加深,淡漠、乏力、食欲减退、头晕、低血糖等。
诊疗建议
生理性波动
病理状态
如果体检发现或偶然发现,无其他症状,建议就诊肾内科,医生可能建议进一步做尿液检查、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血常规、肾脏B超等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因腹泻、药物或梗阻等因素,出现乏力、恶心、尿量减少等症状,若无肾脏病史,考虑急性肾衰竭,医生可能建议进一步做血肌酐、尿素氮、泌尿系统B超、腹部CT等相关检查,予补液、停用药物、解除梗阻等治疗,严重者(如出现急性左心衰等)可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治疗。
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出现乏力、恶心、胸闷气短、少尿甚至无尿等,医生可能建议完善血肌酐、尿素氮等检查,当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1.73m²),考虑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伴尿中出现泡沫或肉眼血尿及高血压、水肿时,怀疑肾小球疾病,医生可能建议进一步做尿液检查、肝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当出现不同程度的低热、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等症状,考虑肾盂肾炎时,医生可能建议进一步做尿液检查、血肌酐、尿素氮、肾脏B超等,肾盂肾炎的患者可遵医嘱应用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或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
当糖尿病患者尿中出现大量泡沫或周身浮肿时,怀疑糖尿病肾病晚期,医生可能建议进一步做尿液检查、血肌酐、尿素氮等检查,调整降糖方案,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及患者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
高血压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中出现泡沫时,怀疑高血压肾损害,医生可能建议做尿液检查、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是肾微血管进行性丢失的重要表现[8]。若无高钾血症、肾动脉狭窄等禁忌证,可遵医嘱口服卡托普利、缬沙坦等降压治疗[9]。
当急性肾衰竭进行规范治疗有效时,肾小球滤过率会逐渐上升,部分患者恢复至正常;部分较为凶险的急性肾衰竭,如抗肾小球基底膜病、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进展迅速,肾小球滤过率较难恢复,可能短期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需要长期肾脏替代治疗。
慢性肾衰竭进行规范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延缓肾功能进展,但通常无法将肾小球滤过率恢复至正常。
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可能减轻症状及相关并发症,此外,还需摄入足够的热量,补充维生素及叶酸以及控制钾、磷的摄入,可补充机体所需能量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9]。
怀疑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皮质激素缺乏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甲状腺功能、激素水平等检查,明确病因后可能行激素替代治疗等。
指标升高
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参考值上限称为肾小球滤过率升高,生化报告单常用“↑”标识。
关于肾小球滤过率高,目前无统一定义,大多指的肾小球滤过率>130ml/min(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肾小球滤过率升高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原因
孕妇:女性在妊娠期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增加,第3个月增加50%[4]。
饮食:患者摄入蛋白质过多也可能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病理性原因
常见疾病:常见于糖尿病肾病早期。
危害
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本身可能对身体并没有特别大的危害。
如果有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等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升高的疾病,积极治疗原发病即可。
糖尿病肾病早期可有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应积极治疗糖尿病。
诊疗建议
生理性波动
孕妇在生产结束后,肾小球滤过率可降至正常。若肾小球滤过率出现异常,需及时就诊。
建议患者检查前控制饮食,避免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减少对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的干扰。对于监测疗效的人群,注意避免生理性因素干扰,可在固定时间抽血检查。
病理状态
如果体检发现或偶然发现,无其他症状,可就诊肾内科,排查有无异常。
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患者,建议每年评估肾小球滤过率[10]。
如果怀疑有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清生长激素测定、垂体核磁检查及进行生长激素抑制试验等明确诊断。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参考范围
结果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