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内侧痛
概述
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腿内侧部位的疼痛不适
可由乳酸堆积、外伤、股骨头坏死、神经损伤、腹股沟淋巴结炎、肿瘤等导致
出现难以缓解的大腿内侧疼痛,应及时就医
一般治疗、理疗、药物等可缓解,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对因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定义
单侧或双侧大腿内侧出现疼痛,可能由乳酸堆积、软组织损伤、股骨头坏死、神经损伤、腹股沟淋巴结炎等导致。
发生机制
乳酸堆积
剧烈运动后,尤其是针对大腿内侧肌肉群进行力量训练后,由于肌肉的无氧呼吸,代谢产物乳酸等堆积于组织内,对肌肉和神经构成刺激,一般可在运动后2~5天产生大腿内侧的疼痛。
骨骼损伤
大腿的骨骼由股骨所构成,股骨的挫伤、骨折,股骨头坏死,骨髓炎骨肿瘤等,均可刺激痛觉神经,引起大腿内侧的疼痛。
软组织损伤
大腿内侧的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筋膜、神经、血管等结构。
肌肉可由于劳损、拉伤、纤维肌痛症等原因导致疼痛。
腰椎神经根压迫、闭孔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炎症等可引起大腿内侧神经性疼痛。
腹股沟附近淋巴结丰富,周围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引起淋巴结肿大,导致大腿内侧疼痛。
表现
大腿内侧痛的发病特征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主要表现为在活动和(或)静息时大腿内侧出现程度不一的疼痛。
症状特征
大腿内侧痛的缓急程度不同
急性疼痛
通常指突然发生的大腿内侧疼痛,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周。
可见于外伤导致的肌肉肌腱拉伤、骨折等,通常是局部剧烈的疼痛。
剧烈运动或劳累后的肌肉乳酸堆积、腹股沟淋巴结炎、神经炎、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等,也可出现急性的大腿内侧痛。
慢性疼痛
通常指持续时间较长(大于4周),难以缓解的大腿内侧痛。
常见于肌肉筋膜炎、股骨头坏死、纤维肌痛症、腰椎间盘突出等。
疼痛出现时机不同
活动后出现疼痛
突然大量活动之后出现大腿内侧痛,多见于平时锻炼较少,偶尔进行健身训练后,尤其是大腿内侧肌群的抗阻力训练,可由于肌肉无氧呼吸导致乳酸堆积,引起疼痛,还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肌肉拉伤等。
静息痛
大腿内侧痛在静息状态下就可以出现,如股骨头坏死、大腿内侧皮神经炎、腹股沟淋巴结炎等引起的大腿内侧痛。
伴随症状
瘀血、肿胀
大腿内侧痛伴有局部瘀血、肿胀,多由腿部急性外伤导致,如大腿内侧撞击伤、肌肉拉伤等。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大腿内侧痛伴有腹股沟淋巴结的肿大,可有压痛,一般与腹股沟淋巴结炎有关,或腹股沟周围其他组织的感染(如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引起腹股沟淋巴结的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结肿大,大腿内侧可有隐痛。
其他
伴局部皮肤的发红、发热、肿胀、皮疹,可能为局部皮肤感染。
伴有髋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可能是股骨头坏死。
伴有腰部不适和下肢的麻木、放射痛,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
原因
导致大腿内侧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乳酸堆积导致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通常需要结合疼痛的基本特征,如疼痛的位置、发病急缓、疼痛程度,以及其他一起发生的症状,来综合分析原因。
非疾病因素
长期不进行锻炼,偶尔剧烈运动有可能引起大腿内侧痛,如偶尔在健身房进行腿部训练,尤其是针对大腿内侧肌肉进行训练后,可由于肌肉无氧呼吸使乳酸堆积,导致延迟性肌肉酸痛,一般休息后可缓解。
疾病因素
以下仅枚举出可能导致大腿内侧痛的部分疾病,不代表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向医生求助。
外伤
一般有明显的外伤史,如运动损伤、大腿撞击伤、暴力损伤等,导致软组织挫伤、肌肉拉伤,严重的可能出现骨裂、骨折等,都可引起大腿内侧疼痛的症状,多突然出现或加重。
神经炎或损伤
神经炎或损伤引起的大腿内侧痛一般呈放射痛,无固定痛点。
大腿内侧的神经分布丰富,股神经、闭孔神经等都是重要的下肢神经分支,股神经、闭孔神经均是起源于腰部神经。当腰椎间盘突出、闭孔疝等疾病,使相应神经出现卡压、损伤等,可引起大腿内侧疼痛。
大腿内侧皮肤也分布着丰富的皮神经,当皮神经产生炎症时,也可有大腿内侧疼痛的表现。
其他
大腿内侧肌肉筋膜的反复劳损,可引起局部肌筋膜炎,导致疼痛。
股骨头坏死患者,除髋关节的不适外,由于髋关节压力增高,部分患者会有腹股沟、大腿内侧、膝关节内侧等部位放射性疼痛
当由于生殖系统或局部皮肤感染时,可引起腹股沟区和大腿内侧淋巴结的免疫反应,出现大腿内侧疼痛。
大腿原发或继发性的肿瘤也可能引起大腿内侧痛,如骨囊肿骨肉瘤尤因肉瘤软组织肿瘤等。
如果除了大腿内侧痛外,还伴有多处肌肉疼痛,如腰背、胸部、小腿等部位,且与情绪息息相关,或伴有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纤维肌痛综合征
就医
因过度运动或劳累、乳酸堆积引起的大腿内侧痛,通常可在休息后缓解。
若突发明显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伴有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诊处理。
外伤后出现大腿内侧痛需立即就诊。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建议就医:
较重大的外伤引起的大腿内侧痛,建议及时急诊就诊;
皮肤明显泛红、发热、瘀血、肿胀;
疼痛影响睡眠;
大腿内侧痛伴有腰部不适、腿麻等;
大腿内侧痛伴有髋关节的不适,或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休息数日后大腿内侧痛未见好转或反而加重。
就诊科室
若仅仅出现大腿内侧痛,不伴有其他不适,通常建议首选骨科就诊。
若怀疑是腰椎问题引起的,或合并下肢的麻木、放电感等,建议就诊脊柱外科。
若外伤后引起大腿内侧痛,如撞击伤、暴力损伤等,建议急诊科或创伤外科就诊。
如果腹股沟周围的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或怀疑为神经炎症、闭孔疝等疾病时,建议普外科就诊。
由于大腿内侧痛涉及的原因较多,可能涉及不同学科,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单侧大腿内侧痛还是双侧?
疼痛多久了?有无固定的痛点?
是否伴有下肢的麻木、无力、放电感等?
腿部是否有可视或可触及的肿物?
有没有腰部的不适?
有没有髋部或大腿根部的疼痛?
有没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病史清单
是否突然进行腿部力量训练?
有无外伤史,如撞击伤、牵拉伤等?
是否大剂量应用过激素或患有股骨头坏死?
若是女性,近期有没有妇科炎症?
近期有没有泌尿系统感染?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症状、病史后,将观察大腿皮肤和外观有无异常,进行相应体格检查,主要检查髋关节、腰椎、腹股沟区等有无异常,并结合相关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进行进一步诊断。
常规检查
超声:对于大腿肌肉、肌腱、神经的损伤具有诊断意义,对于淋巴结炎、闭孔疝等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X线或CT检查:可用于外伤后排查是否有骨折、骨裂等,也可对股骨头坏死、骨肿瘤进行初步诊断。
磁共振(MRI)检查:可清楚显示病变及其周围组织情况,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其他常见检查
血常规: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可对感染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肌电图:可评估大腿周围神经的功能情况,对于诊断股神经、闭孔神经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缓解与治疗
大腿内侧痛的原因有很多,关键是要明确病因,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对因治疗是重中之重。
如果仅是劳累或腿部力量训练后肌肉乳酸堆积所造成的疼痛,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休息、减少活动后即可缓解。
若大腿内侧痛长时间难以缓解,或逐渐加重,影响生活质量,则应引起注意,及时向医生求助获取专业建议。
外伤后出现严重的大腿内侧痛时,应立即急诊科就诊。
缓解措施
休息:轻微的大腿内侧痛应减少剧烈活动,适当休息。严重的大腿内侧痛应卧床休息,必要时进行制动。
冷敷:对于急性损伤,如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等,72小时内可间断冷敷。一天可进行多次冷敷,但每次时间不要太长(15分钟),而且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热敷:对于乳酸堆积、肌肉筋膜炎、股骨头坏死、神经损伤或炎症等引起的大腿内侧痛,可采取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专业治疗
明确大腿内侧痛的病因后,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对症治疗
经医生诊断后,通常可能会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缓解症状。
一般治疗
外伤患者要给予及时的处理,如止血、包扎、固定等,适当休息,减少不必要活动,或使用支具、拐杖等工具缓解疼痛。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目的:消炎镇痛。
适应证:外伤、肌肉筋膜炎、股骨头坏死、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损伤或炎症等引起的大腿内侧痛。
常用药物:口服的塞来昔布、布洛芬、艾瑞昔布、双氯芬酸钠等,以及外用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
注意事项:长期口服用药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或者皮疹、肝肾功能损伤等其他不良反应。
神经营养药物
目的:修复神经损伤,缓解神经症状。
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大腿内侧皮神经炎、闭孔神经或股神经损伤等引起的大腿内侧痛。
常用药物:B族维生素、甲钴胺、神经节苷酯等药物。
物理治疗
疾病慢性期,可以根据具体的病因,选择热敷、红外、微波、中频、超声波、冲击波等物理治疗进行缓解。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进行腰椎牵引,缓解神经压迫症状。
对因治疗
大腿内侧痛的治疗,对因治疗是关键,明确诊断后,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若是外伤导致的骨裂、骨折等,需要进行石膏外固定,严重的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股骨头坏死患者,初期可采用股骨头髓腔减压术、植骨术等改善病情,逆转坏死,若后期关节出现严重畸形、影响功能和生活质量,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
对于腹股沟淋巴结炎,需要明确感染病灶,应用敏感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若保守治疗难以缓解,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近年来多采用微创治疗方式,如髓核摘除术、植骨融合术等。
肿瘤引起的大腿内侧痛,一般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切除肿物,根据病理结果,选择是否进行术后放化疗等其他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