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痛
概述
外伤、炎症、退行性病变、破坏性病变等都可能导致骶骨痛
骶骨疼痛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诊
休息、少站立和运动、适当冷敷或热敷等可缓解
可采取药物、理疗、骨盆悬吊牵引等,必要时手术治疗
定义
骶骨由5~6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楔形,与双侧髂骨共同构成骨盆后壁。
骶骨痛是一种症状,主要指各种原因导致骶骨、骶髂关节等病变,引起疼痛不适。
骶骨由5~6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楔形,与双侧髂骨共同构成骨盆后壁。
骶骨疼痛通常在起坐时更明显,有时可向臀部放散,可急性发病,也可能长时间存在。
发生机制
骶骨的骨质、关节及周围的结缔组织、皮肤等受到理化刺激或发生病变,都可能引起骶骨的疼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机制:
解剖结构改变
骶骨上连第5腰椎,两侧连接髂骨,第5腰椎的滑脱移位,或者骶髂关节的外伤分离,以及骶骨骨折等导致的解剖结构改变,均可引起骶骨痛。
退行性改变
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骶椎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可引起骶骨疼痛。
炎症性反应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骨关节结构破坏、释放炎性因子导致病变部位疼痛,如强直性脊柱炎、特发性骶髂关节炎等,可致骶髂关节逐步退变,间隙变窄,引起疼痛。
感染病灶也可引起骶骨疼痛,如骶髂关节细菌性感染、骶髂关节结核等。
破坏性病变
骶骨破坏性病变,破坏到骨质结构引起疼痛,主要见于肿瘤性疾病,包括原发骶骨肿瘤或者骶骨转移肿瘤。
其他因素
部分肛肠疾病及女性慢性妇科炎症,可表现为骶骨痛,通常考虑为一种神经传导性刺激。
类型
按骶骨痛发作的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骶骨痛和慢性骶骨痛。
急性骶骨痛:多有比较明确诱因,疼痛周期不超过4周。
慢性骶骨痛: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发作超过3个月,或治愈后复发持续1个月,表现为骶骨部位疼痛、腰部僵硬且影响日常生活。
表现
骶骨痛的表现根据持续时间、剧烈程度、诱发因素等不同而多种多样,如外伤后痛、活动后痛、间断性痛等。还可伴有局部青紫瘀斑,腰部无法自由活动等。
症状特征
疼痛程度不同
骶骨疼痛可表现为剧痛、钝痛或隐痛,可呈持续性痛,也可以是间歇性的疼痛。如果表现为持续钝痛,并有明显夜间痛,疼痛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睡眠,要警惕恶性肿瘤。
发病急缓不同
可能为突然发生的疼痛。如果是短时间内急性发病,主要表现是骶骨部位出现持续性剧痛、钝痛或者烧灼痛,有时可向周围扩散。
也可能为超过3个月的慢性疼痛。慢性骶骨疼痛可表现为自发的持续性或间歇性隐痛,容易在做某些动作时诱发,通常平躺休息时可减轻。
诱发因素不同
外伤:如果是在坐地或跌倒后引起的疼痛,多由于外伤导致骶尾骨骨折或者脱位,疼痛剧烈,改变体位时可出现活动受限和疼痛。
长期受压:由于长时间保持坐位或者凳子过硬,局部长时间受压导致骶尾骨滑囊炎,引起疼痛。
慢性劳损:长时间站立或者经常跑、跳、蹲起等,局部受凉或者运动后,骶髂关节疼痛加重,可能是骶髂关节退变,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免疫因素:无明确诱因出现的骶髂关节持续性疼痛,改变体位时疼痛加重,伴有休息痛,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骶髂关节炎
伴随症状
皮温升高
如果伴有骶尾部皮肤温度升高,需要考虑细菌感染等。
外观变化
如果是外伤造成的,骶骨部位可能会看到青紫的瘀青以及轻度的肿胀。
功能受限
根据疼痛原因不同,可能会引起弯腰活动受限,下蹲困难、不敢迈步等。
伴随症状
部分疼痛可能伴有骶尾部的异样感,如肛门内有顶压感,异物存在感或者里急后重感(自觉肛门坠胀、排便未尽,但每次排便量较少,且排便后未感轻松的现象)。
有时阴部、臀部甚至沿大腿后部也可感受到疼痛。
腰部活动受限伴有骶骨疼痛,夜间痛和晨僵明显,疼痛可在活动后减轻,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
全身症状
严重的感染会伴发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和呕吐等、肠胃不适,如骶骨蜂窝织炎
如有神经症状,如出现局部皮肤感觉丧失、肌肉无力等症状,可能为骶管囊肿导致的骶骨痛。
原因
骶骨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仅仅是一种短时间内的疼痛反应,很快就恢复正常,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表现。
我们通常需要结合骶骨痛的具体特征,如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以及近期的生活工作中一些细节,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和判断。
疾病因素
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会出现骶髂关节疼痛,表现为下腰痛或骶髂部不适、疼痛或发僵。
骶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打击或高处坠落跌坐导致,主要表现就是骶骨的剧烈疼痛,部分情况下由于碎骨压迫马尾神经而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骶椎腰化:属于脊柱先天性发育异常,骶1椎体与骶2椎体未融合,这种畸形常引起骶骨痛。
慢性劳损:见于长期弯腰、伏案工作者,表现为坐位或从坐位起立时,骶尾部位疼痛加重,但没有骶尾部肿胀、发热、瘀青等软组织症状。
代谢类骨病: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骼中骨质代谢发生异常改变所致的疾病,包括骨质疏松、佝偻病、软骨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
全身免疫类疾病:部分全身性炎性疾病和风湿免疫类疾病,可侵袭骶骨和骶髂关节引发疼痛,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骶骨或骶管内肿物
骶骨的恶性肿瘤如软骨肉瘤等,以及骨转移癌,侵袭性生长导致骨破坏,其疼痛一般呈持续性剧痛,夜间疼痛明显。
骶管囊肿:包括神经束膜囊蛛、网膜囊肿、脊膜囊肿等,当囊肿压迫马尾神经时,会导致骶骨痛、下肢疼痛或麻木无力、大小便障碍等。
慢性妇科疾病:部分女性的慢性妇科炎症可能会表现为骶骨痛,如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
肛肠疾病:部分肛肠疾病也可能会表现为骶骨痛,如直肠恶性肿瘤等。
压疮:长期卧床患者,尤其是患有糖尿病时,由于骶尾部长时间压迫及血供不良,导致缺血坏死,出现骶尾部皮肤破溃或坏死。
非疾病因素
妊娠及分娩
妊娠期间及分娩过程,容易造成骶髂关节分离、韧带劳损松弛,表现为骶骨和双侧骶髂关节部位的疼痛、坐位困难等。
不良体位
工作时的不当坐姿或不当劳动姿势、经常搬运重物等引起的慢性积累性损伤引发骶骨痛。
就医
因为偶尔磕碰等导致的轻度骶骨痛,通常休息后即可缓解,无需特殊处理。
如果因为比较严重的跌坐或其它暴力外伤引起的骶骨痛,疼痛非常剧烈,或者疼痛休息后不能缓解,应立即就诊。
没有明显诱因出现骶骨疼痛,休息后不能缓解,或者间断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的,应去医院就诊。
就医指征
如果有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损伤后立即出现重度骶骨疼痛。
骶骨区重度疼痛和肿胀。
骶骨疼痛导致不能弯腰,不能屈曲和外展髋关节,或不能正常行走。
骶骨痛并伴有全身不适如发热、无力等。
伴有皮肤破溃,流血或有分泌物渗出的骶骨疼痛。
如果有以下情况,建议安排就医:
持续存在的骶骨痛。
夜间加重、影响睡眠的骶骨痛。
即使尝试过休息、热敷和制动,骶骨痛仍然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患有肛肠疾病及慢性妇科炎症的患者,长期出现不明原因的骶骨痛,应及时就医,查找病因。
就诊科室
出现骶骨疼痛,通常建议首诊于骨科或脊柱外科。
当伴随其他病史且没有骶骨痛明确病因,可能需要就诊于相应科室:
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全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建议就诊风湿免疫科。
有慢性盆腔炎、附件炎迁延不愈病史的女性患者,出现不明原因骶骨痛,可能需就诊于妇科。
患有肛肠疾病且尚未治愈,近期出现骶尾部疼痛,可能需就诊于肛肠科。
由于导致骶骨疼痛的原因较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骶骨疼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持续的还是间断的?
疼痛有什么特点,是钝痛、锐痛、烧灼痛还是其他类型?除了骶骨,是否有其他部位的疼痛?
有无夜间痛、自发痛,还是只在按压或坐位时出现疼痛?
是否伴有臀部或下肢的麻木、感觉异常,或者小便不顺畅等其他症状?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有脊柱相关病变,如骨质增生?腰椎滑脱?骶管囊肿?是否接受过治疗?
近期是否有骶尾部的受伤经历?是否接受过治疗?
是否存在这些情况:从事体育运动、重体力劳动或者久坐?
体重是否在过去的1年里有明显增加?
是否有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妇科慢性炎症、肛肠类疾病等病症?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在全身检查基础上,重点检查腰骶部有无肿胀、皮肤温度变化、颜色改变、压痛、叩击痛、感觉异常,腰部活动度、髋关节活动度,以及步态是否正常等。
常规检查
X线:骨盆正、侧位X线检查可提示是否存在骶骨骨折骶椎腰化、骶髂关节异常,是否存在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
血常规:细菌感染会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类风湿关节炎会出现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下降等贫血表现。
血生化:通过测定电解质、钙调节激素等,判断原发或继发性骨质疏松。碱性磷酸酶检测有助于部分风湿免疫类疾病的诊断。
免疫学检查:如血沉、补体、C反应蛋白等,有助于感染类、自身免疫类疾病的诊断。
自身抗体检查:有助于判断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其他检查
CT检查:对于X线检查难以确诊的细微骶骨骨折具有诊断价值;还可以除外骨破坏,对感染及肿瘤的诊断有意义。三维成像技术对于复杂骶骨骨折、腰5椎体滑脱的手术方案制定具有指导价值。
MRI检查:是明确骶骨肿瘤、骶管囊肿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骨密度检查: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辅助诊断。
肿瘤标志物检查:可用于肿瘤潜在风险评估。
缓解与治疗
如果仅是轻微、短时间的骶骨疼痛,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只需注意加强休息、减少运动和行走时间、避免骶尾部受压等。
如骶骨疼痛持续时间长,或逐渐加重,则应引起注意,特别是已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肛肠疾病、慢性妇科炎症的人群,需要及时向医生求助获取专业建议。
如果期望根治骶骨疼痛,尤其是慢性、长期的疼痛,务必及时就医明确导致疼痛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对因治疗,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缓解措施
出现骶骨疼痛可尝试做以下处置:
养成良好坐姿,避免久坐,避免坐在坚硬或冰冷的物体上,不跷二郎腿。
充分休息,避免弯腰负重,避免跑步及其它加重骶骨疼痛的活动,注意腰骶部保暖。
磕碰等轻微外伤导致的骶骨疼痛,伤后72小时内可以冷敷,用毛巾包裹冰块敷于腰骶部,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慢性的非感染性骶骨疼痛,或者超过72小时的外伤痛,可以适当热敷,每天15~20分钟。
专业治疗
通过就诊明确病因,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冲击波治疗、牵引治疗等;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疾病导致的骶骨痛,治疗原则和手段是不同的。
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
可采用局部红外线理疗、短波或超短波治疗、冲击波治疗、盆底电刺激治疗、轻柔的手法按摩、佩戴支具等。必要时还可能需要卧床静养、骨盆兜带悬吊牵引等。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目的:有效缓解疼痛的同时,控制无菌性炎症反应。
适应证:无菌性炎症引起的骶骨痛。
常用药物:布洛芬、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注意事项:不能替代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性病症。
类固醇激素
目的:有效抑制无菌性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
常用药物:主要为糖皮质激素类,包括泼尼松、倍他米松地塞米松等。
注意事项:不能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骶骨痛,避免大量使用此类药物。
局部麻醉剂
目的:短时间完全抑制骶骨疼痛。
适应证:部分顽固性骶骨痛。
常用药物:主要为作用于局部,可以阻断神经传导的酯类麻醉药,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等。
注意事项:适用于局部注射神经阻滞、硬膜外腔或骶管注射神经阻滞。对操作要求较高,需要由专业医生或麻醉师进行操作。
对因治疗
伴有椎管内骨块压迫的骶骨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解除压迫,恢复骨盆环的稳定性。
单纯的外伤后骶髂关节分离,可以进行骨盆兜带悬吊牵引,使其逐步复位。效果不满意的需手术治疗。
腰5椎体滑脱超过1/2椎体的,可行切开提拉复位内固定手术。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目标除了缓解疼痛,更主要是维持关节活动度和预防靶器官损伤,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白介素-17 拮抗剂如苏金单抗、伊奇珠单抗等。
骶骨肿瘤,多需行手术进行肿瘤切除。
骶管囊肿,如果没有下肢症状可定期观察;影响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或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的,需行手术探查囊肿切除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