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性支气管炎
概述
好发于婴幼儿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以咳嗽、喘息为主,可伴发热、怕冷等症状
多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
以平喘、祛痰、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为主
定义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感染,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以喘息、咳嗽等症状为主,部分可能伴发支气管哮喘
由于小儿的呼吸、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成,喘息性支气管炎在婴幼儿中发生率较高。
发病情况
在很多儿童出现的呼吸系统感染中,均可伴随出现喘息性支气管炎,而且其病程一般较久。
临床数据表明,约34%的儿童在3周岁之前出现至少3次喘息,有近50%的儿童在6岁前会出现至少1次喘息的发作。
喘息性支气管炎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并常引起流行发作。
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区别是什么?
喘息性支气管炎与哮喘区别包括疾病性质、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
1.喘息性支气管炎:属于婴幼儿时期较常见的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主要症状为咳嗽、呼吸急促、喘鸣,治疗可采取止咳化痰平喘,或配合抗感染治疗。
2.哮喘:是指慢性气道炎症以及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病因多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变应原因素、非变应原因素)等,症状带有哮鸣音的呼气式呼吸困难,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特点。
治疗急性期采取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吸入,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茶碱类,慢性缓解期可采取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小剂量茶碱类等。
上述两者之间个人无法自行判断,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医师检查后明确病情,以便更准确的治疗,切勿自行用药,避免延误病情。
病因
致病原因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多种病毒和(或)细菌感染相关。
较常见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部分病例可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感染比较多见。
还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易复发。
易患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过敏体质、营养障碍、佝偻病和支气管结构异常等均为本病的易患因素。
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炎症反应、气道高反应性以及支气管狭窄。
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上呼吸道后,呼吸道内炎性细胞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如白介素-13、白介素-4、白三烯、组胺等,促进炎症反应在气道中的持续和加重。
气道对上述刺激因子表现出过强的收缩反应,促进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引起支气管痉挛、狭窄。
支气管纤毛功能失调导致其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等表现。
随着病情的进展,外周气道闭塞,肺实质进一步破坏,肺血管血流的异常分布等因素降低了肺气体交换能力,最终可导致低氧血症
长期慢性缺氧可导致肺血管发生纤维化和闭塞,引起肺循环的结构重组。
症状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痛等,之后以咳嗽、喘息为主要症状。婴幼儿症状较重。常有发热、呕吐及腹泻等。
主要症状
咳嗽、咳痰
开始为干咳,以后可有痰,痰液可为白色、黄色。
喘息
可表现为呼吸快,鼻翼扇动,气促,呼气时间延长,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发热
常以中低热多见,一般不超过38℃。
其他症状
还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呕吐、腹泻、食欲下降等不适。
上述症状常持续1~3周,不同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条件不同,会导致症状持续时间具有差异。
并发症
对于伴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者,少数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可出现气急、喘息、呼吸困难等表现。
就医
就医科室
儿科
一个月之内的婴儿出现咳嗽、喘息、发热、食欲不振等不适时,可前往新生儿科就诊;其他年龄儿童可前往小儿内科就医。
呼吸内科
对于以咳嗽、咳痰、喘息、发热等不适为主的病人,也可前往呼吸科就诊。
急诊科
当出现气急、呼吸困难,或严重的呕吐、腹泻等紧急情况时,可及时前往急诊科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由于患儿年龄普遍较小,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家长应注意观察,详细记录患儿表现、持续时间以及病情变化,同时也需要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进食、大小便的情况,供医师诊断时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孩子是否有鼻塞、流鼻涕、咽痛等症状?
孩子是否有咳嗽、喘息等症状,持续多久了?
孩子是否有烦躁、呕吐、腹泻、喂养量下降等症状?
病史清单
孩子是否为早产儿?
孩子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如先天性气管发育不良、免疫缺陷病等?
孩子是否有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孩子是否为过敏体质,对什么东西过敏?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患儿为早产儿。
患儿有先天性气管发育不良、免疫缺陷等疾病史。
患儿有同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史。
临床表现
症状
通常急性起病,发病时间短,进展迅速。
通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鼻塞等。
常有刺激性干咳,或者咯少量黏液性痰,痰液多为白色,也可为黄痰,夜晚或清晨哭吵时咳喘加剧,可闻哨鸣音,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可伴有发热、畏寒、甚至合并有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
体征
呼吸浅而快,呼吸频率60~80次/分,甚至100次/分,伴鼻翼扇动和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
患儿心率加快,可达150~200次/分。
体温可升高,一般不超过38℃。
肺部叩诊可呈过清音,听诊主要为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血常规检查在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并不增高,淋巴细胞相对轻度增加,细菌感染时则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
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在有细菌感染时常可升高。
病原体检查
痰涂片或痰培养、血清学检查等有时能发现致病的病原体。对于指导抗感染治疗有重要意义。
特异性抗体检测,如支原体抗体、特异性病毒抗体等,对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有帮助。
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可了解患儿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程度。
氧分压(PO2)参考范围是10.64-13.3kpa(80-100mmHg),低于60mmHg即有呼吸衰竭,低于30mmHg常可有生命危险。
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范围是4.65-5.98kPa(35-45mmHg),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
对于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包括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未来急性加重的风险程度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正常,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胸部CT检查
鉴别诊断
根据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具有干咳、喘息等不适,一般诊断不难,但须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等相鉴别。
支气管哮喘
相似点:均可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不适。
不同点:支气管哮喘患者一般无发热、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多有本病家族史。通过症状、病史、病原学检测等可予以鉴别。
百日咳
相似点:均可见阵发性咳嗽。
不同点:百日咳患儿多无明显的喘息,夜间咳嗽明显,血常规常有白细胞明显升高,病原学检测有助于疾病鉴别。
气管及支气管异物
相似点:均可见咳嗽、呼吸困难和呼气时喘鸣音。
不同点:气管及支气管异物可能出现窒息症状或有异物吸入史,哮鸣音常呈单调局限性,无发热。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和健康状况;降低未来风险,包括防止疾病进展、防止和治疗急性加重及减少病死率。
治疗原则:轻症患者,症状可自行缓解,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中重症患者可予止咳、平喘、抗感染等治疗。
一般治疗
氧疗
若患儿睡眠时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88%,或清醒时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儿需要吸氧。
可采用鼻导管、面罩等方式吸氧。
对于患有慢性心肺基础疾病的患儿更需要积极用氧。
保证足够水分和营养供应
患儿因体温升高、呼吸频率较快,丢失水分较多,需要积极给予补充水分。
对于易呛奶的患儿可考虑鼻胃管营养摄入,必要时予以静脉营养。
避免接触过敏原
无论是已经确定的过敏原,还是可能的过敏原,如花粉、油漆、橡胶物品等,都尽量不要接触。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婴幼儿用药需谨慎,在采用药物治疗时,医生会针对不同年龄患儿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准确的剂量,家长切勿自行给患儿用药。
药物治疗用于预防和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运动耐力和生命质量。
药物主要包括支气管舒张剂、激素、祛痰药、抗生素等。
支气管舒张剂
常用药物包括: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M受体阻滞剂(如异丙托溴铵)。
药物作用: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缓解气流受限。
短期按需应用可缓解症状,长期规律应用可预防和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力。
激素
常用药物包括吸入用布地奈德
通常不推荐常规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严重喘憋者,可应用口服甲泼尼龙片或者静脉注射甲泼尼龙。
药物作用:喘息性支气管炎有慢性化的可能性,长期规律吸入激素适用于喘息症状反复发作的可疑支气管哮喘的患者。
用药注意事项:吸入型激素与β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比单独用药效果更好。
祛痰药
适用于黏痰不易咳出的患者。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抗病毒药物
常规并不推荐常规应用抗病毒药物,但对于明确或者高度提示为流感病毒感染的患儿可使用奥司他韦等药物。
抗菌药物
如患儿明确存在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可考虑应用抗菌药物。
常用药物包括罗红霉素头孢克肟等。
其他药物
孟鲁司特钠茶碱等,均对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有一定疗效。
喘息性支气管炎怎么治疗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病情。
1.一般治疗:当患者睡眠时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88%或在清醒时血氧饱和度低于90%者,可以给予吸氧治疗,患者还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休息,适当增加饮水量等。
2.药物治疗:对于存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者可以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抗生素不常规应用于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但合并或继发细菌感染可应用阿莫西林、头孢等抗生素;另外,还可以使用特布他林、布地奈德等药物缓解喘息症状等。
建议患者严格遵照医嘱用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生活中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或紧张、激动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另外,患者还应注意监测病情,定期复查。
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成药
喘息性支气管炎归属于中医“咳嗽”范畴,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根据中医辨证可选择热炎宁颗粒、肺力咳合剂等中成药治疗。
1.热炎宁颗粒:主要成分有蒲公英、虎杖、北败酱等,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内郁化火所致的风热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苦咽干,咳嗽痰黄,尿黄便结;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单纯性肺炎见上述证候者。服用本药后偶见胃肠不适报道。
2.肺力咳合剂:其主要成分有黄芩、前胡、百部等,有清热解毒,镇咳祛痰的功效,用于小儿痰热犯肺所引起的咳嗽痰黄,支气管哮喘,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脾虚易腹泻者慎服。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应到医院就诊,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喘息性支气管炎吃什么药好
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药物包括抗感染药物、镇咳祛痰类药物、平喘药物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同情况其用药方案不同。
1.抗感染药物:对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积极控制感染,可根据经验用药,如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头孢呋辛等,如果培养出致病菌,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2.镇咳祛痰:如果患者咳嗽、无痰,可选择右美沙芬止咳治疗。若有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给予溴己新、氨溴索化痰治疗。
3.平喘药物:可给予平喘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或者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
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出现不良反应。以上药物需在专业医师和药师指导下规范、合理应用。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未经过治疗,极少数患者可自愈。
可能引起死亡,大多数发生于小于6月龄以及合并有心肺疾病的患儿。
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年后患哮喘、肺炎等肺部疾病的风险会增加。
治疗后
经过规范的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多数可以完全康复,甚至不遗留后遗症。
危害性
患儿常出现鼻塞、流鼻涕、咳嗽、发热等症状,影响患儿的睡眠和生活。
严重时患儿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甚至发绀,严重可危及患儿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尽量保持室内适宜湿度,保持呼吸道湿润,利于缓解咳嗽、喘息,助于排痰。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经常开窗通风。
呼吸道感染的密切接触者有被感染的可能,故要注意呼吸道隔离,如佩戴口罩、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等。
饮食管理
已添加辅食或正常饮食的患儿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于食欲不佳或进食稍困难的患儿,可采取少量多餐的就餐形式。
患儿发热、咳嗽,会增加水分的消耗,要保证摄入充分的水分。
患儿在咳嗽时要避免进食,以免发生误吸。
哺乳期患儿若能正常进食母乳,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心理护理
患儿会在病情发作时产生烦躁、焦急等情绪,家长最好对其进行及时的安慰,给予患儿安全感。
家长可以通过唱歌、做游戏、播放少儿节目等活动使患儿精神放松,减轻不良情绪。
病情监测
注意监测患儿体温变化,精神状态,进食情况。
注意观察患儿若咳嗽、喘息、发烧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呼吸困难时,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
喘息性支气管炎无法完全预防,但是下列措施能够降低患病风险。
寒冷天气或季节转变时及时给儿童添减衣物,戴口罩,预防感冒。
在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避免带婴幼儿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的公共场所。
提倡母乳喂养,增强婴幼儿体质。
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有助于预防喘息性支气管炎。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