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倾斜
概述
多见于长期穿高跟鞋、不良坐姿、外伤后骨盆畸形愈合等
可通过功能锻炼及手术矫正治疗
取决于倾斜角度和矫正情况,通常不会有严重后果,但也可能引发残疾
常见于骨关节疾病者、穿高跟鞋人士、久坐人群、搬运工人等
定义
骨盆位于躯干底部,其完整性和稳定性是躯体与下肢维持正常生物力学的基础。
骨盆承接和传导压力的主要部位为前后两个弓形结构,前侧约承担40%,后侧承担约60%。
骨盆倾斜角度改变,会导致脊柱椎体排列异常,甚至下肢长度改变,进而影响日常行走。
分型和分类
分型
将骨盆向患侧倾斜称为Ⅰ型骨盆倾斜、骨盆向对侧倾斜称为Ⅱ型骨盆倾斜。
分类
根据骨盆倾斜方向不同,分为4类:
骨盆前倾:骨盆入口向前倾斜,导致腰椎前凸的情况,严重者可能发生腰椎滑脱。
骨盆后倾:站立时骨盆向后侧倾斜一定角度,耻骨联合凸出于髂前上棘平面。
骨盆侧倾:骨盆发生左侧倾斜或右侧倾斜。
骨盆旋转:骨盆角度水平向后或向前旋转,导致两侧髂前上棘不在同一前后平面上。
发生机制
骨盆角度和稳定性,与周围软组织、骨骼关系密切,软组织、骨骼损伤、脊柱畸形等可能导致骨盆两侧受力不均,出现倾斜。
多见于外伤、产伤、脑瘫、脊柱侧弯等情况。
表现
轻度可能无明显症状,仅有站立、走动时体态轻微变化,后期可能出现疼痛、下肢畸形。
症状特征
骨盆倾斜角度不大时,多无症状。
骨盆倾斜后,会有一定程度的体态改变,与倾斜方向有关。
伴随脊柱畸形,或外伤引起的倾斜,可能伴有疼痛、跛行等异常表现。
伴随症状
腰背痛:骨盆倾斜增加了腰椎的负荷,以及相应韧带被拉长或缩短,导致腰骶部不稳定,引起腰痛和背痛。还可能增加患腰椎骨关节炎的风险。
腰椎生理曲度变化
前凸增加:骨盆前倾者,容易出现腰椎前凸度数增加,还可相应出现胸椎和颈椎曲度增加。
前凸减少:常见于骨盆后倾者。此外还可能出现腹部横向褶皱增加。
下肢疼痛:骨盆旋转或侧倾,导致两侧下肢受力不均,可能引起膝关节疼痛。
双腿不等长:走路步态改变。如果不及时矫正,可能出现下肢、臀部肌肉萎缩。
足部畸形:足和踝关节的体态变化,可能引起扁平足、高弓足、足外翻、足内翻等表现。影响步行。
高低肩:如果是脊柱侧凸导致的骨盆倾斜,可能出现高低肩表现,两肩不等高。
牙齿咬合不齐:目前研究表明,骨盆旋转与下颌骨的位置有关。因此骨盆倾斜者可能有牙齿咬合不齐。
原因
骨盆倾斜并非特定疾病,而是由其他疾病引发的相应症状。可结合生活习惯、坐姿、外伤史、生育史、影像学检查等判断病因。
疾病因素
脊柱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凸
骨盆或周围组织外伤:如骨盆骨折、分娩时造成产伤。
神经损伤:脑瘫影响骨盆周围神经,可能导致骨盆两侧肌肉不对称,导致倾斜。
先天发育异常:如脊柱发育异常、髋关节发育不良等。
股骨头坏死:会导致骨盆一侧支撑减小,软组织损伤、肌肉萎缩等情况,进而导致骨盆倾斜。
非疾病因素
穿高跟鞋
如果女性长期穿前后高低差较大的高跟鞋,由于脚部角度改变身体长时间处于前倾位,臀部受力角度改变,容易导致骨盆倾斜。
姿势不良
如果长期坐姿或者站姿,且姿势不正,脊柱会发生侧弯、前凸等畸形,可能影响骨盆角度。
单侧受力
单肩扛物、单肩背包,会导致身体一侧长时间受压,脊柱一侧弯曲,进而导致骨盆倾斜。
怀孕期间韧带松弛,腹部胎儿及附属物重量增加,加重了腰椎负荷,可能引起骨盆倾斜。
肌力不均
缺乏锻炼,或者骨盆周围肌肉力量不均(一侧紧绷,一侧松弛),可能导致骨盆不稳定,受到肌肉力量牵拉,出现倾斜。
就医
如果仅有轻度倾斜,且无倾斜度增加,可无需治疗。如果伴有疼痛、脊柱畸形、走路姿势改变等,应及时就诊。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就医:
腰部疼痛,持续增加,影响日常生活。
分娩后腰部疼痛持续加重,影响下肢活动。
新生儿出生时存在明显骨盆角度异常,双下肢不等长。
出现以下情况通常建议就医:
伴有脊柱畸形。
走路跛行。
持续腰部疼痛。
就诊科室
出现骨盆倾斜后首先建议就诊于骨科、脊柱外科、康复科。部分可能有原发病,需要就诊于相应科室。
如果产后发现骨盆倾斜,也可前往产科做产后康复。
如果是神经损伤,如脑卒中引起肌力不均,可就诊神经内科。
如果是单纯骨盆倾斜,希望矫正体态,可就诊康复科。
引起骨盆倾斜的原因有很多,最终就诊科室以医生建议为主。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什么时候发现身体向一侧倾斜,或者两腿长短不一致?
是否存在腰部疼痛?
是否存在走路跛行?
骨盆活动时是否感觉受限?
活动时是否存在疼痛加重?
病史清单
是否有骨盆及周围组织损伤史?
是否存在脊柱、下肢先天畸形?
近期是否妊娠?
是否做过下肢、腰部、骨盆部位的手术?
日常生活方式
是否长期久坐?坐姿如何?
是否习惯穿高跟鞋?
是否进行过骨盆、下肢相关拉伸运动?
相关检查
骨盆倾斜需要检查项目较多,通常以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为主,检查过程应注意按医生要求站直或躺平,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身体检查
医生在完成病史了解后,对患者的站立、坐姿体态进行观察,看是否存在歪斜、明显小腹前凸等异常。可能进行肌力测定:着重测量下肢,判断是否发生肌力下降
医生可能需要观察骨盆入口与水平面关系,正常为60°,>60°为骨盆前倾,<60°为骨盆后倾。
医生也可能让患者卧位,测量剑突到髂前上棘的距离,判断骨盆移位情况。
常规检查
X线:发生骨盆倾斜后通常需要做全身X线平扫,粗略观察骨盆倾斜角度,并观察下肢、脊柱是否出现变形。
MRI检查:对骨盆变形角度、脊柱侧弯等情况的成像更精确,还能辅助检查是否存在骨质损伤、软骨损伤等情况。
其他检查
颅脑CT:主要观察是否存在脑内病变,辅助判断是否与中枢神经损伤有关。
肌电图:主要测试骨盆两侧肌肉是否存在神经电传导异常,辅助查明倾斜原因。
缓解与治疗
如果仅日常测量骨盆时发现轻度歪斜,无疼痛、行走姿势改变、体态改变等情况,且无脊柱、周围软组织异常,通常无需治疗。注意日常纠正体态。
如果伴有腰痛、走路跛行、肌肉萎缩、下肢肌力下降,应及时就诊,针对诱发疾病进行治疗。
缓解措施
建议少穿高跟鞋。如果必须穿,建议选择前后角度相差较小的厚底鞋,或换用平底鞋,避免倾斜加重。
日常坐姿、站姿应端正,避免久坐或久站。
避免单肩背包,或单肩负重。
多休息,减轻骨盆压力,必要时臀部下方垫骨盆垫。出现腰痛,必要时可佩戴护腰。
可在治疗师及专业人士指导下对紧绷的肌肉进行按摩、肌肉拉伸等以放松;对松弛无力的肌肉进行锻炼以增强肌力。
专业治疗
病情较轻时,一般建议保守治疗,如果出现腰椎滑脱、双下肢不等长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矫正。
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确诊病因后,如无手术必要,且患者存在疼痛,可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美洛昔康片等药物止痛。
器械:如双下肢不等长引发骨盆倾斜,可使用增高鞋垫,促使双下肢等长,避免骨盆倾斜加重。
肌肉锻炼:如果已经出现下肢肌肉萎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下肢肌肉训练,促使肌肉功能恢复,也可改善轻度骨盆倾斜。
手术治疗
骨盆倾斜由脊柱侧弯引发时,可通过矫正手术矫正脊柱畸形,恢复骨盆水平。
骨盆倾斜由股骨头坏死、肌肉萎缩引发时,可考虑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恢复髋关节功能,并矫正骨盆倾斜。
伴有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可能也需要手术做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或椎体间融合术等况。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