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袋
概述
眼周发暗的状态,主要出现在下眼睑周围部位
可能伴有眼睛干涩、酸胀等不适
常由衰老、睡眠不足导致,也可由色素沉着、眼部疾病引起
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激光治疗、物理治疗等可缓解症状
定义
黑眼袋指患者眼睑周围出现皮肤松弛下垂且呈发暗的表现,还可伴随眼睛干涩、酸胀、疲倦等不适。
多是衰老的表现,还可见于长期熬夜、疲劳用眼等生理性因素,以及眼部疾病(眼周色素沉着等)或全身疾病(肾脏疾病等)。
发生机制
正常年轻人的下眼睑皮肤较紧致,随着年龄增长,眼睑皮肤松弛下垂,肌肉、眶隔筋膜等也出现退化,弹性降低,无法束缚眼眶内的脂肪和软组织,脂肪与松弛的皮肤膨出,下眼睑可出现眼袋。膨出的眼袋可在眼下形成阴影,呈现黑眼袋的表现。
除了年龄增长,如果有长期熬夜、疲劳用眼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因为睡眠不足,眼周血液循环不畅,可因为血液阻滞出现眼周发暗的表现,通常还可伴有眼睑水肿,俗称“黑眼圈”。
除此之外,眼周色素沉着或眼睑皮肤较薄也可导致下眼睑出现发黑的表现。
类型
根据引起黑眼袋的原因分类
生理性黑眼袋
生理性黑眼袋多与长期熬夜、疲劳用眼等有关,因为眼周血液阻滞,淤积的静脉血使患者出现下眼睑发黑的状态,还可伴有眼睑水肿。
长期日照、光线刺激、风吹等物理刺激或眼周皮肤化妆后未卸妆干净,可导致眼周皮肤出现色素沉着,从而出现眼睑周围发黑的表现,一般无病理性意义,无需就医治疗,但可使患者呈现病态。
病理性黑眼袋
眼部疾病或者某些全身性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黑眼袋的表现。
病理性黑眼袋一般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无法自行缓解且往往伴有其他眼部或全身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根据临床表现分类
色素型黑眼袋
眼睛周围皮肤多呈现灰色或深棕色,可能是各种疾病导致皮肤色素沉着引起的,如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家族性眶周色素沉着症、肾病、眼周接触性皮炎等。
血管型黑眼袋
眼睛周围皮肤多呈现暗蓝色或蓝紫色,多是血管瘤引起的。如果患者眼睑皮下出现血管瘤,则可出现黑眼袋等表现。
结构型黑眼袋
眼睑皮肤松弛下垂形成眼袋或眼睑肿胀,使下眼睑出现阴影,从而出现黑眼袋的外观。
混合型黑眼袋
同时出现上述两种或三种类型的黑眼袋则称为混合型黑眼袋。
表现
症状特征
各种原因引起患者眼睛周围出现发黑、发暗的表现,还可伴随眼睛干涩、酸胀、疲倦等不适症状。
黑眼袋持续的时间
长期熬夜、疲劳用眼等引起的生理性黑眼袋,一般持续较短。如果注意休息,补充睡眠后可明显缓解。
血管瘤色素沉着引起的病理性黑眼袋持续时间较久且较难自行改善,多需要进行针对性治疗。
引起黑眼袋的诱因
长期熬夜或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可出现视疲劳,容易导致眼周血液阻滞,出现眼睛周围发暗且眼睑水肿等不适,表现为黑眼袋。
长期在风沙较大的环境中或长时间受到日光暴晒以及经常眼周化妆未清理干净。
黑眼袋出现的年龄
婴幼儿出现黑眼袋,多是眼睑血管瘤等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黑眼袋。
中青年出现黑眼袋,可能是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引起的生理性黑眼袋。
老年人出现黑眼袋,多是长期日晒、衰老引起的,还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
伴随症状
眼睛干涩
如果有长期熬夜的习惯,除了黑眼圈,还可因为过度用眼引起视疲劳,从而可出现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等不适。
眼睛酸胀
在夜间关灯的情况下,长时间使用手机或电脑等电子产品,可导致眼压升高。患者还可出现眼睛酸胀,严重者可出现眼睛胀痛。
疲倦
如果患者长时间熬夜或精神压力大,除了黑眼袋,还可出现疲倦、精神差的表现。
厌食、尿量改变
除了出现顽固黑眼袋,还伴有厌食、尿量减少,可能是肾脏疾病引起的。
原因
黑眼袋是眼部的常见体征而非疾病,引起黑眼袋的原因较多,以下仅列举部分原因,如您需要确诊,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疾病因素
眼睑血管瘤
眼睑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组织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眼睑血管瘤患者可因为眼睑扩张的血管透过皮肤呈现蓝色或蓝紫色的表现且呈隆起状。
眼睑血管瘤可影响外观,但一般不伴有其他不适。
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
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患者患处多呈灰色、灰褐色、褐色或深褐色,常于出生时或出生后数周出现,多于儿童时期自行消退,少数持续存在,病理学检查可见真皮层黑色素细胞增多。
患者的眼周皮有肤色素沉着,多呈青蓝色,可出现黑眼袋。
眼周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睑皮炎是一种季节性反复发作的皮炎,皮疹多局限于颜面、颈部。
过敏体质者接触化妆品、护肤品等过敏原可出现接触性皮炎,在炎症刺激下,患处则可出现色素沉着。
如果眼周出现接触性皮炎,眼睑可出现色素沉着,还可伴有眼睑水肿,因此可有黑眼袋的表现。
肾脏疾病
肾脏疾病患者因为肾功能障碍,无法正常排出废物,体内毒素无法正常排出,还可随着血液循环全身流动,影响机体代谢和血运。
患者可出现眼睑色素沉着,因此可有黑眼袋的表现,还可出现厌食、尿量过少等不适。
非疾病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也可引起黑眼袋,如果长期熬夜或者每天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眼周血液循环不畅,可引起眼睑水肿、下眼睑发黑,从而出现黑眼袋的表现。
因为长时间用眼,瞬目减少以及眼压升高,还可出现眼睛干涩、眼睛酸胀、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
不良环境刺激
风沙较大的环境可刺激眼表组织。如果长期处于类似环境中,则容易出现眼睑皮肤色素沉着,引起黑眼袋。长期日照、光线刺激、风吹等物理刺激,可导致黑眼袋加重。
眼部清理不当
如果长期化眼妆且卸妆不彻底,患者眼周可出现色素沉着,还容易引起局部炎症,导致眼睑肿胀,从而出现黑眼袋的表现。一般停止化妆,注意眼部清理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就医
就医指征
调整不良用眼习惯和生活作息后可明显缓解的黑眼袋,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黑眼袋长期不改善且明显影响外观,多需要就医治疗。
一般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就医:
黑眼袋持续时间较久,甚至有逐渐加重的表现,还伴有其他不适。已经影响导致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黑眼袋较明显影响外观,患者对外貌有较高要求。
就诊科室
出现黑眼袋后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眼科或整形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于相应科室就诊:
如伴有厌食、尿量过少等,可能需就诊于肾内科;
小儿患者建议就诊于儿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黑眼袋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否有诱因?
黑眼袋持续多久了,能否缓解?
是否有引起黑眼袋加重的因素?
是否伴有眼睛干涩、厌食、尿量减少等不适?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全身疾病?
是否有眼部外伤、手术史?
最近是否存在用眼过度、长期熬夜的情况,如长时间看电脑、手机?
出现黑眼圈后接受过哪些眼部和全身的检查?
发病后曾接受过哪些治疗?治疗是否有效果?
相关检查
眼科专科检查
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检查,可发现视力是否存在异常。
眼部炎症、视疲劳等可引起视力下降。
应在中等光亮度下进行检查,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视力。
检查时应听从医生的指示,不随意眯眼、歪头或揉搓眼睛。
眼压测量
用来检查眼压的具体水平,判断是否存在眼压异常。
正常人眼压为10~21mmHg。
检查时尽量配合检查人员,避免眨眼或躲闪。
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
通过裂隙灯检查,以了解眼睑、结膜、角膜、虹膜、前房、瞳孔和晶状体等状态以及血管瘤的形态、质感和面积。
放松心情,将下颌放入下颌托,头顶住上额托,根据医生指令转动眼球,配合检查。
眼睑检查
自然光线下观察眼睑位置、黑眼袋的范围、运动、双侧对称性、睑裂大小以及睑缘形态、颜色和眼睑皮肤颜色、光泽。
通过触诊了解眼睑周围组织是否疼痛、肿胀以及异物,牵拉下眼睑观察眼袋的松弛程度、皮肤的弹性以及色素沉着部位是否会随着皮肤牵拉延展或颜色变淡。
检查的时候要注意将双眼进行对比。
瞳孔对光反射检查
瞳孔对光反射检查分两种,一种是间接对光反射,一种是直接对光反射,用以评估瞳孔对光反射通路是否存在异常。
在半暗光线中进行,医生会用点光源来回照射眼部,检查时配合医生避免眨眼。
眼底镜检查
评估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是否异常。
可以不散瞳检查,也可以散瞳后检查,检查时光线较强,尽量配合避免眨眼。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接触性皮炎等疾病患者行血常规检查,可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和绝对值均升高。
尿常规
尿常规有红细胞、蛋白尿、管型、尿比重,则可以提示肾脏功能异常。
尿比重很低或很高,提示肾脏的稀释和浓缩功能有问题。
尿中有红细胞,可能有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可能是肾小球肾炎引起的。
蛋白尿和管型也提示肾脏有疾病,最大的可能就是肾小球肾炎或者肾小管的病变。
肾功能等指标检查
肾功能检查项目包含较多,其次包括了血尿素氮血肌酐、血β2-微球蛋白、尿酸的测定。如果检查值存在异常,多考虑存在肾功能损伤。
影像学检查
肾脏影像检查
肾脏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超声检查、肾动态影像等,可以了解肾脏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肾盂、肾盏的形态及有无占位和梗阻,是否有钙化灶及肾结石等。
眼部B超检查
通过眼部B超明确是否存在眼部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占位等眼部病变。
眼眶CT平扫或增强扫描
眼睑毛细血管瘤眼眶CT平扫或增强显示眼睑肿胀和密度增高,病变位于眼球和骨壁之间的病变,一般轮廓较清,形状不规则或呈分叶状,与眼球分界不清。
其他检查
斑贴试验
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最简单、可靠的方法,可以确定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致敏物质,以帮助医生确定致病原因。
激发试验
激发试验是通过再次接触过敏原进行协助诊断,一般用于化妆品或职业性接触所致的湿疹样皮炎。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调整作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则作息,避免熬夜,否则可导致黑眼袋加重。在电脑前工作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应当间歇性远眺或闭目休息以放松眼部,缓解视疲劳。
注意眼部护理
患者在光线强烈和风沙较大的环境中需注意保护眼睛,可佩戴墨镜或者帽子,还应注意眼部护理,通过眼周按摩、热敷和涂抹护理霜,缓解黑眼袋。
避免接触过敏原
接触性皮炎者明确过敏原后,需注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缓解不适,避免眼部过敏加重。
专业治疗
引起黑眼袋的的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需要根据导致黑眼袋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生理性黑眼袋
生理因素引起的黑眼圈,一般不影响健康,不需要治疗。如果患者有美观需要,可通过上述方式缓解。如果黑眼袋较明显,患者可通过药物、激光、强脉冲或手术等方式治疗,改善外貌。
苯酚和三氯乙酸等药物涂抹在眼袋发黑的地方,可抑制黑色素细胞的合成,从而使黑色素细胞减退。
强脉冲光可以促进黑素的代谢和转运,而且可以封闭细小增生的毛细血管网、刺激胶原蛋白增生,收紧眼睑下皮肤,改善黑眼袋。
手术方法适合眼袋较松且脂肪比较多的求美者,通过切除下睑多余的皮肤,缓解黑眼袋。
眼睑血管瘤
婴幼儿出现眼睑血管瘤有消退的可能,可观察随访,不需要积极治疗。
如果血管瘤长期不消退,面积较大,影响外貌,可使用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等方式治疗,促进血管瘤萎缩,改善外观。其中激光治疗应用比较广泛,光动力疗法后需注意避光。
如果激光治疗效果不佳,血管瘤依然不消退,可以采取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将瘤体切除,然后进行眼部整复手术。
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
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患者为改善外观,可通过红宝石激光治疗,利用激光能量,促进色素沉积消退,改善外观。
眼周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使用抗过敏或激素类药物治疗,如氯雷他定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等,缓解不适。
肾脏疾病
肾脏疾病患者如肾炎等,需去除诱因,控制感染,急性发作期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低盐低脂饮食。
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如泼尼松、环磷酰胺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