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皮下出血
概述
概述
小儿皮下出血是指血液从血管腔内溢出到皮肤组织间隙内的一种内出血,其特点是只出血于皮下、局部青紫或红色(陈旧性出血时由于含铁血黄素沉积呈黄褐色)、压之不褪色。出血面积直径小于2毫米者称为出血点,出血直径2~5毫米者为紫癜,直径大于5毫米者为瘀斑,片状出血伴有明显隆起者为血肿。
常见疾病
原因
常见原因
2.血液系统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血小板功能不全、血小板颗粒缺乏症、髓巨核细胞受损、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3.药物:抗菌药、解热止痛药物、利尿剂、植物碱等。
其他原因
2.蛇毒、有机磷中毒、缺氧、维生素C缺乏等也可引起皮下出血。
检查
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检查体温、血压、心率、脉搏、全身情况等,了解生命体征变化。
2.皮肤检查:检查皮下出血的部位、性质、程度、数量、形态、分布等情况,有无高出皮肤、压之是否褪色、是否瘙痒、有无皮损、有无糜烂等。
3.全身体格检查:检查有无贫血貌、脱发、肝脾肿大以及其他器官异常变化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数量、血小板计数,了解有无感染、贫血和血小板异常。
3.凝血因子检测:检查凝血功能。
4.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检查毛细血管壁的脆性、通透性及血小板的数量、质量是否异常。
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查内源性系统凝血状况。
6.血生化检查:进行肝功能检测、肾功能检测、血蛋白电泳检查,了解全身功能。
病理检查
1.血涂片:若考虑血液系统疾病,必要时可进行腰椎穿刺术,行血涂片检查,以明确诊断。
2.肾组织活检:若考虑原发或继发肾脏疾病时,可进行肾穿刺检查,以明确诊断。
诊断
诊断原则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1.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以皮肤黏膜为主,表现为皮肤针尖样出血点,可有瘀点、瘀斑、鼻出血,少数病例可发生消化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一般无脾大,实验室检查除外周血小板计数减少外,一般无贫血、白细胞计数和形态异常,骨髓检查多见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2.流行性出血热:患儿有疫区或病毒动物接触史,患儿起病急,有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低血压、少尿或多尿、酒醉貌,眼球结合膜、咽部及软腭充血,咽部、腋下、前胸等部位可见出血点,重者可见大片瘀斑或有腔道出血。尿常规、血常规、血尿素氮、肌酐值、特异性血清学抗体可协助诊断。
3.过敏性紫癜:患儿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等,患儿多为急性起病,以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为主,多见于下肢,对称分布,分批出现,伸侧较多,面部、躯干较少,紫癜大小不等,呈紫红色,可高出皮肤,可伴有荨麻疹、多形性红斑和血管水肿,少数重症的紫癜可见血疱,甚至发生出血性坏死。血常规、凝血因子检查、尿常规可协助诊断。
就医
以下情况,需拨打120或立即去急诊
1.小儿皮下出血部位轻微损伤后,难以止血。
2.小儿皮下出血,伴恶心、呕吐。
3.小儿皮下出血,伴明显腹痛。
4.小儿皮下出血,伴意识障碍(精神萎靡、嗜睡、昏迷等)。
以下情况,需要到门诊就医
小儿在排除外伤的情况下,自发出现皮下出血,应及时前往儿科及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请血液科会诊。
家庭处理建议
1.发现小儿皮下出血后,保护好皮下出血部位,避免碰撞。
2.若发现皮下出血部位轻微损伤,及时用干净纱布压迫止血。
3.在排除外伤的情况下,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目录
概述
原因
检查
诊断
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