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后背痛
概述
表现为肩胛骨后背周围酸胀、疼痛,可伴有胸痛、腹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
多由局部骨与软组织病变引起,或内科疾病引起的放射痛导致
疼痛严重或逐渐加重、休息后无缓解,或伴有胸闷、腹痛时应及时就诊
休息、药物对症治疗缓解疼痛,明确病因后给予病因治疗
定义
肩胛骨后背痛表现为肩胛骨处及周围出现酸胀、疼痛,是骨科常见的临床表现,多与局部骨与软组织损伤有关,但也可见于部分心血管、消化道等内科疾病。
发生机制
肩胛骨及周围病变
肩胛骨位于后背上方,左右各一,其周围结构复杂,主要由肩胛骨、脊柱、肋骨及其连接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结构共同构成,肩胛骨也是肩关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任何结构出现损伤,均可能导致肩胛骨后背痛。
内脏牵涉痛
当病变刺激胆囊、胰腺、心脏等内脏,可能引起远处肩胛骨后背疼痛,为牵涉痛(或放射痛)。
其原因是,内脏与躯体可能共用神经元,因此来自内脏的感觉可能被误认为是来自同一节段的躯体神经,因此当胆囊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疼痛,肩胛骨后背部也可感受到疼痛。
表现
肩胛骨后背痛,表现为肩胛骨后背周围酸胀、疼痛,其在疼痛持续时间、疼痛性质和有无诱因等方面,不同的人会有所不同。
此外,肩胛骨后背痛还可能伴发其他症状,如脖子痛、脖子僵硬、肢体麻木、肩关节活动受限、胸闷、胸痛、腹痛等。
症状特征
疼痛持续时间
急性肩胛骨后背痛
通常指疼痛的时间在4周以内。
常见于外伤、运动不当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的急性损伤,也可见于急性胆囊炎、急性冠脉综合征。
慢性肩胛骨后背痛
通常指疼痛的时间在4周以上。
疼痛性质
持续锐痛
通常可表现为肩背部锐性的疼痛,疼痛可轻微、可剧烈。
常见于肩胛骨骨折、内科疾病引起的牵涉痛等。
持续钝痛
通常可表现为肩背部持续的酸痛不适,多为轻度疼痛。
常见于肩背肌筋膜炎、肌肉劳损。
诱因
劳累或情绪波动后引发的肩胛骨后背痛,多为左侧,可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伴有大汗、胸闷、心前区疼痛等不适。
长期伏案工作者、“低头族”、“IT白领”、“手机党”,可因肩背部肌肉长期紧张收缩、慢性劳损,引起肩胛骨后背痛。
伴随症状
颈部疼痛
常见于颈椎病。颈椎退行性变,突出的椎间盘、钙化的韧带和增生的骨赘压迫刺激硬膜囊及周围神经,可出现神经刺激症状,表现为肩背部、颈部酸痛,并且放射至肩部及上肢。
肩关节疼痛
常见于肩袖损伤、肩周炎。患者因肩关节外伤、退变等引起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充血、水肿、粘连,出现局部疼痛。还可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
心前区疼痛
常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伴有胸闷、胸痛、大汗,甚至濒死感。可放射至肩胛骨后背痛,左侧疼痛多见。
腹部疼痛
发热
肩胛骨后背痛伴发热,常见于局部感染、骨结核,可表现为局部的红肿、胀痛,伴有明确压痛,骨结核常伴有结核病史。
肿块
肩胛骨后背痛伴局部肿块,肿块可与周围粘连、活动度差,可伴有局部压痛、皮温升高、浅表血管扩张,常见于肩背部骨与软组织肿瘤。
原因
肩胛骨后背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导致肩胛骨后背痛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于局部骨与软组织的损伤,但也可能是其他内脏器官疾病的临床表现。
通常需要结合肩胛骨后背痛的性质、诱因、持续时间以及伴有的其他症状,来综合分析肩胛骨后背痛的原因。
疾病因素
以下仅枚举出可能导致肩胛骨后背痛的部分疾病,不代表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向医生求助。
常见疾病
肩胛骨后背痛最常见于局部的骨与软组织损伤,其中颈椎病和肩背肌筋膜炎是引起肩胛骨后背痛最常见的原因。
其他疾病
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引起的肩胛骨后背部放射痛。
非疾病因素
姿势不当、低头等引起肩背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从而出现肌肉疲劳,表现为肩胛骨后背疼痛,通过改正不良姿势,结合全身协调性活动后可很快好转。
反复或过度运动或重复操作,导致肩背部肌肉劳损、乳酸堆积,一般经休息、理疗后可迅速好转,属于生理性因素。
局部受凉如吹空调、吹冷风、洗冷水澡等引起的肩胛骨后背疼痛,通过及时热敷、保暖、休息、按摩即可缓解。
就医
由运动造成的轻度疲劳性损伤或受凉等造成的疼痛,通常可在家通过热敷、休息、按摩等方式自行缓解。如果疼痛反复发作或持续加重,休息后无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则常常需要就医进行对症治疗。
就医指征
肩胛骨后背痛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建议就医:
疼痛反复发作,逐渐加重;
疼痛持续发作,休息后无缓解;
疼痛持续时间较长(>2周);
疼痛伴有心前区疼痛、胸闷、腹痛等。
以下情况必要时可直接寻求急诊帮助:
明确由外伤引起的肩胛骨后背疼痛;
肩胛骨后背剧烈疼痛,可伴有胸闷、胸痛、心前区疼痛、恶心、腹痛等症状。
需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长期反复疼痛,伴有消瘦、低热或有基础肿瘤病史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排查肿瘤、结核。
就诊科室
出现肩胛骨后背疼痛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骨科或全科医学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于相应科室就诊:
如伴有胸闷、心前区疼痛、大汗,劳累、活动或情绪激动时时诱发,可伴有左肩部不适,可能需要就诊于心血管内科;
小儿患者建议就诊于儿科。
由于导致肩胛骨后背疼痛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肩胛骨后背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持续的还是间断的?
疼痛的性质如何,是钝痛还是锐痛?
疼痛是休息时疼痛还是活动时疼痛?休息后有无缓解?
有无四肢麻木、疼痛、感觉无力?
有无发热、消瘦、胸闷、胸痛、腹痛、腹胀等症状?
疼痛发生前是否有过外伤或剧烈运动?
病史清单
是否有明确外伤史或长期运动损伤病史?
是否有背部手术病史?
是否有胆结石、高血压、高血脂、胰腺炎、心脏疾病等?
是否有长期吸烟病史?
是否有基础肿瘤病史?
是否有结核病史?
是否长期伏案工作或学习?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要进行辅助检查。
身体检查
医生了解病史后对患者的查体,主要包括观察肩胛骨后背局部有无红肿、包块、畸形,局部有无压痛,有无肩关节活动受限,有无上肢麻木等。
如果患者伴有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或腹痛、恶心、腹胀等症状,可能还需对心、肺、腹部进行针对性身体检查。
常规检查
X线检查:是肩胛骨后背痛的首选评估方法,对创伤、感染和肿瘤、脊柱退行性性病变等病因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CT检查:对骨结构的显示优于X线,尤其是对隐匿性骨折、骨肿瘤、髓内病灶及内脏器官情况,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此外,CT引导下的病灶穿刺活检及治疗临床应用广泛。
MRI检查:能够清晰观察软组织的损伤范围及程度,同时能够很好地显示骨与软组织肿瘤、感染病灶。
其他检查
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对感染具有很好的提示意义,是临床常用的炎症指标。
心电图:对于考虑心脏疾病引起的肩胛骨后背痛,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尤其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检查:对于肌肉血肿、肝脏、胆囊和胰腺疾病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诊断性价比最高,且可用于超声引导下的软组织穿刺、活检。
淀粉酶、脂肪酶:考虑胰腺炎引起肩胛骨后背痛的诊断具有很好的提示意义。
结核菌素试验:作为一种皮肤试验,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并观察局部皮肤反应情况,从而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缓解与治疗
如果仅是运动过量或着凉引起的轻微的、短时间的肩胛骨后背痛,通常无需特殊治疗,通过彻底休息、局部热敷、按摩,疼痛即可明显好转。
如果肩胛骨后背痛反复或持续发作,休息后无缓解或逐渐加重,或伴有胸闷、胸痛、发热、腹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向医生求助,获取专业建议及治疗。
在不明确病因的情况下,自行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症状,可能会掩盖症状、贻误病情、耽误治疗。因此,如果期望根治肩胛骨后背痛,尤其是长期、反复发作,或伴有其他系统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对因治疗。
缓解措施
改变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如“葛优躺”、“低头族”、“手机党”等,避免局部受凉,避免长时间久坐、低头,鼓励进行全身协调性活动,如瑜伽、健美操、游泳等。
运动循序渐进,避免突然进行大量的剧烈运动。
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及时、有效地放松肌肉。肌肉放松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对于局部软组织损伤患者,建议受伤后72小时内以冰敷为主,单次不超过15分钟,72小时后予以热敷,3周内以休息为主,避免过度活动。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对于局部的软组织引起的疼痛,可局部行微波、冲击波、红外等理疗,或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
必要时局部注射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或麻醉剂)行封闭治疗。
对因治疗
针对肩胛骨后背痛,不同的疾病,医生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以下列疾病为例:
骨折
保守治疗
休息,减少活动,患侧肩关节避免活动,必要时完全制动。
对于骨折位置良好或移位不明显的患者,可行石膏或支具外固定予以制动。
手术治疗
对于骨折移位明显或保守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建议行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等,具体手术方式视病情而定。
颈椎病
保守治疗
多抬头、少低头,睡觉选择低枕头,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
必要时可佩戴颈托,行颈椎牵引治疗。
伴有肢体麻木时,可适当口服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
口服或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疼痛。
手术治疗
对于明确神经压迫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保守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建议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性手术和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视病情而定。
肩袖损伤
保守治疗
休息,肩肘吊带外固定,患肢3周内禁止负重。
口服或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疼痛。
局部行微波、冲击波理疗,也可行针灸、拔罐等治疗。
复查后,在康复医生指导下行肩关节康复功能锻炼。
手术治疗
必要时局部注射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或麻醉剂)行封闭治疗。
对于肩袖损伤严重,保守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建议行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急性冠脉综合征
保守治疗
绝对卧床休息,消除紧张情绪,保持安静,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吸氧,控制血压,调节血脂,必要时可应用小剂量的镇静剂和抗焦虑药物。
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行抗凝治疗,必要时予以溶栓治疗。
手术治疗
必要时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急性胆囊炎
保守治疗
禁食,呕吐、腹胀时可行鼻胃管胃肠减压。
及时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体液丢失。
早期病原体尚未确定时,可选用头孢或碳青霉烯类广谱抗生素经验治疗,待其明确后予以针对性抗生素治疗。
手术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临床上首选术式,机器人胆囊切除术是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替代方案,在临床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肿瘤
给予阶梯镇痛对症治疗。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行手术治疗。
根据肿瘤的类型及敏感性,结合肿瘤的分期,给予相应的化疗、放疗。
必要时可行免疫治疗及中医药治疗。
局部感染
保守治疗
休息,患侧完全制动,减少肩关节活动、避免负重。
选择针对感染微生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规范、足量、全程的抗感染治疗。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解热、镇痛。
手术治疗
对于感染灶明确、局限的患者,保守治疗无法清除感染,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主要为清创术,对于感染严重、骨质缺损的患者,需行局部扩大清创旷置+骨水泥填充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结合病情决定。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