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概述
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多种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
可出现肢体末端麻木、针刺、力量减退、皮肤苍白、发凉
发病与代谢紊乱、中毒、肿瘤、感染等因素有关
针对病因及症状治疗,药物治疗为主配合康复、中医治疗
定义
多发性末梢神经炎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多种周围神经末梢神经损害。
主累及四肢远端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
主要表现为肢体末端麻木、针刺、力量减退、皮肤苍白、发凉。
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又称周围神经炎、外周神经炎、末梢神经炎、周围末梢神经炎等,均不属于规范的医学名称,其本质均为多发性神经病。
分类
主要根据病因分类。
中毒性:药物、化学品、重金属等中毒所致。
营养障碍性:因维生素的摄入、吸收、代谢紊乱所致。
感染炎症性:因细菌、病毒感染或疫苗反应所致。
自身免疫性:因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
肿瘤相关性:因癌症、肿瘤所致。
发病情况
多发性神经病总体患病率约为1%,发病率在逐渐增加。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在老年人群发病率更高,为7%。
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影响。
病因
致病原因
营养障碍:常见B族维生素缺乏、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胃肠道疾病或手术后。
感染炎症:常见于吉兰-巴雷综合征、血清或疫苗接种后。
肿瘤:常见于肺癌、淋巴瘤,以及出现的副肿瘤综合征、POEMS综合征等相关疾病。
其他:部分多发性末梢神经炎找不到确切病因,称为隐源性末神经炎。
诱发因素
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神经组织对外部环境因素的敏感性升高而诱发本病。
受凉、寒冷。
肢体受压、缺血。
疲劳、剧烈运动。
机体抵抗力下降。
高危人群
在化工厂、鞋厂、矿井等工作的人群。
老年人。
长期服用异烟肼、呋喃类、苯妥英钠等药物的患者。
有长期、大量饮酒习惯者。
症状
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症状主要表现在四肢远端,如手、足。
可表现为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可同时出现或以某些症状为主。
常见症状
感觉障碍
感觉减退:皮肤对针刺、冷热反应不灵敏,甚至消失。
感觉过敏:皮肤触摸、温度等刺激过度敏感,甚至感到疼痛。
感觉异常:出现麻木、过电感、蚁走感;出现烧灼样、针刺样疼痛。
部分患者可有深感觉障碍,比如出现站立不稳、脚踩棉花感等。
运动障碍
肌肉无力,松软、萎缩、肌束颤动,常见于虎口、大小鱼际、小腿外侧。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皮肤苍白、发冷、皮肤温度下降。
皮肤粗糙、变薄、无汗。
指(趾)甲失去正常光泽。
并发症
肢体肿胀
与活动不利、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表现为肢体肿胀、发凉、按压时出现凹陷并难以回弹,以手、足最为明显。
压疮
肢体活动不利或佩戴支具时,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缺血、坏死。
受压处红、肿、皮肤破损,严重时出现溃疡,继发感染。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265
多发性末梢神经炎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神经内科
出现肢体末端麻木、针刺、力量减退、皮肤苍白、发凉时建议及时就诊。
由于病因多样,患者的首诊科室也可能是内分泌科、变态免疫科、肿瘤科等。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尽量记录曾出现过的症状、持续时间,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出现肢体无力症状的患者发生跌倒风险较高,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手、足无力、肌肉萎缩、麻木、疼痛的症状?
症状最先出现的时间,每次大概持续多长时间?
有无加重或者缓解的因素?
症状最先出现在哪个部位,有无进展?
病史清单
是否曾长期用药,接触农药、化学品、重金属等?
是否患有营养性疾病,如B族维生素缺乏、慢性酒精中毒?
是否患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
是否患有感染炎症性疾病,如吉兰-巴雷综合征?
近期是否使用过血清、接种过疫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电生理检查:肌电图检查、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免疫调节类:地塞米松、免疫球蛋白。
营养类药物:B族维生素、甲钴胺、鼠神经生长因子。
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265
多发性末梢神经炎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曾长期用药,接触农药、化学品、重金属等。
近期曾使用血清、接种过疫苗。
临床表现
症状
有手、足麻木、针刺、力量减退、皮肤苍白、发凉等症状。
体征
医生通过体检了解肌肉力量、皮肤感觉、自主神经功能和神经反射是否出现异常。
肌肉力量检查:通过抬手、勾脚、行走等动作,判断肌肉力量情况。
皮肤感觉检查:评估皮肤感觉的敏感性。
触觉:使用棉花或棉签轻触。
痛觉:使用叩诊锤的尖锐一侧或牙签触碰。
温度觉:通过冷或热的物体触碰。
注意事项:检查时患者需闭眼;需在正常/异常部位之间进行对比。
皮肤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医生用手指触摸四肢远端皮肤。
判断皮肤是否光滑、温度如何、有无汗液等。
腱反射检查
观察敲击前臂、跟腱时手腕、小腿肌肉收缩情况。
本病通常会表现为肌肉收缩减弱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
检查目的:明确发病原因,患者全身状况。
注意事项:大部分项目需空腹,治疗过程中需要复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
包括感觉/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皮肤交感反应测定。
目的:发现末梢神经受损的类型及程度。
结果:可出现神经信号传导速度减慢、波幅下降;肌肉对刺激出现的反应消失或迟缓出现,提示周围神经存在髓鞘、轴突病变。
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按医生要求清洁皮肤,配合放松。
避免皮肤污垢、精神紧张影响检查结果。
其他检查
主要为了明确本病的具体类型,如确诊吉兰-巴雷综合征。
脑脊液检查:检查脑脊液是否出现蛋白、细胞种类、抗体等异常。
腓肠神经活检:可检测神经纤维是否存在髓鞘或轴突的损害。
鉴别诊断
红斑性肢痛症
相似点:均可出现肢体疼痛、局部皮肤多汗。
不同点
红斑性肢痛症以双下肢多见。
在发作时将患肢浸泡在冷水中可以减少或缓解疼痛。
雷诺病
相似点:均可出现双手皮肤苍白、发凉等。
不同点
雷诺病可出现皮肤苍白、发凉、青紫,继而皮肤发红、皮肤温度上升。
无肌肉力量下降、萎缩、感觉减退等表现。
癔症性肢体麻木
相似点:均可出现肢体麻木。
不同点
癔症性肢体麻木的发病多与情绪、心理因素有关。
麻木的范围、表现、程度、过程多变,且可不符合神经分布区域。
低钾性周期性瘫痪
相似点:均可出现肌力减弱,肌肉松弛。
不同点
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常在暴饮、暴食、受凉、疲劳等诱因下发病。
肢体无力由下肢开始,逐渐向躯干和全身蔓延,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
治疗
治疗目的:去除或缓解病因、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治疗原则:针对病因及症状治疗,药物治疗为主配合康复治疗。
病因治疗
化学品、重金属等中毒者立即脱离中毒环境,迅速应用相关解毒剂排出毒物。
药物所致者需尽快在医生指导下停药、换药。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血糖。
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
慢性酒精中毒者需规范戒酒。
对症治疗
神经营养药物
治疗目的:改善神经营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适应证:适用于急性期保护神经,手术后辅助支持及非手术治疗时。
常用药物:维生素B6、维生素B12、甲钴胺、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
不良反应: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
其他药物
免疫抑制和调节:如地塞米松、泼尼松、免疫球蛋白等。
康复治疗
肢体功能训练
被动训练:在治疗师辅助下活动上、下肢,以能耐受为度,可预防肌肉萎缩,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
主动训练:利用弹力带、握力器等工具进行腕关节向掌侧、背侧用力,手指抓握、伸展训练;踝关节向上、下屈伸,站立、步行训练等。
训练时注意安全、劳逸适度,避免摔伤或过度劳累,否则易致病情加重或复发。
感觉训练
浅感觉训练:以对皮肤施加触觉刺激为主,如痛觉、触觉、冰-温水交替温度刺激,对实物进行触摸筛选等。
深感觉训练:须将感觉训练与运动训练结合起来,如在训练中对关节进行挤压、负重,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运动体验。
作业治疗
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穿脱衣裤、进餐、编织、打字、木工等,提高独立生活功能。
矫形器及辅助器材
维持损伤部位关节在适当位置,保持功能位,防止损伤。
如腕部支具、护肩吊带、支具、夹板等。
物理因子治疗
通过微波透热疗法、红外线及低能量激光照射等治疗,可达到促进神经修复、缓解疼痛和预防关节粘连的目的。
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等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则主要以调治脾胃、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等为主。
治疗方法有汤剂、针灸、中药熏洗、穴位敷贴、穴位放血等。
常用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阳和汤、桃红四物汤。
常用穴位:百会、四神聪、风府、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夹脊穴等。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疾病和病程长短。
中毒、维生素B缺乏、感染引起的早期周围神经损伤,去除病因后神经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
危害性
患者足部无力,易出现跌倒、摔伤,引起外伤、骨折。
肢体麻木、疼痛,可影响情绪、睡眠,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容易发生皮肤破溃、烧伤、烫伤等意外。
长期肢体活动不利、感觉障碍可造成心理压力,引起焦虑、抑郁情绪。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饮食,增加营养,保证充足的营养。
高蛋白、高热量且易消化的食物,如奶酪、鸡蛋、瘦肉等。
富含B族维生素、纤维素的果蔬,如猕猴桃、草莓、芹菜等。
糖尿病患者避免高糖食物,保证血糖平稳。
不抽烟、不饮酒
运动管理
在医生建议下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如八段锦、太极、剪纸、泥塑、水疗运动等。
锻炼时需家属陪同,防止跌倒、骨折意外发生。
锻炼环境应安全,避免尖锐物品、杂物阻碍路线。
锻炼强度适宜,避免过度,应循序渐进。
生活管理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如长时间使用支具,不宜固定过紧,需定时解开观察皮肤情况,避免皮肤损伤。
病变部位可出现表现为苍白、发凉、注意肢体保暖,但禁用热水袋、暖宝宝等局部热量较高的物品,以免发生烫伤。
心理支持
关注自身身心状态,及时疏解压力,避免过度焦虑、抑郁。
家属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积极倾听,给予支持与鼓励。
病情监测
每天监测肌肉力量、感觉功能、皮肤的变化。
如有皮肤发红、水泡、变紫等变化,应引起重视。
随诊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1~3个月需要复查一次,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复诊检查项目包括实验室检查、肌电图等。
预防
在化工厂、鞋厂、矿井等工作的人群需做好职业防护。
长期服用异烟肼、呋喃类、苯妥英钠等药物的患者规范复诊,不可私自调整药量。
不饮酒,有饮酒习惯者及早戒酒。
尿毒症患者按照医生建议规范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