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内翻
概述
概述
髋内翻是由于股骨颈干角变小所导致的股骨近端畸形,正常股骨颈干角为120°~130°,平均127°。由多种后天性因素或先天性因素引起,并最终导致下肢短缩。
就诊科室
骨科
部位
髋部
常见疾病
检查
原因
常见原因
1.后天因素:股骨头骺滑移、佝偻病等。
2.先天因素:先天性髋内翻。
3.骨折畸形愈合: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等。
其他原因
股骨头骨软骨炎,毁形性骨软骨炎如结核、化脓或神经性关节炎。
检查
体格检查
站立时,患肢呈外旋及轻度内收位,骨盆斜向患侧,脊柱出现侧凸畸形,在腰段凸向患侧,在胸腰段凸向健侧。患侧臀肌萎缩,臀纹比健侧下降。仰卧位时,在其腹股沟部可触到增生的股骨头、颈。患髋外展、内旋及后伸明显受限。
实验室检查
血清中钙、磷检测:是较传统的佝偻病检测方法。碱性磷酸酶是由成骨细胞分泌,是反映骨钙代谢障碍的重要生化指标。血、尿中的羟脯氨酸检测:佝偻病患儿血、尿中的羟脯氨酸排出增多。尿羟脯氨酸可作为筛查佝偻病的一项简易生化指标。骨碱性磷酸酶检测:是由成骨细胞合成的,因此佝偻病时血清中骨碱性磷酸酶分泌增多,且随病情进展不断上升。
影像学检查
X线片检查有助于判断髋内翻的程度及类型。股骨头骺滑移患者X线片可发现不同程度股骨头骺滑移。先天性髋内翻儿童股骨颈颈干角应在130°以上,而髋内翻的患儿颈干角进行性减少。股骨头骺线透亮区增宽,骺线下方又有一斜行透亮区,此透亮区与上方的骺线汇合,形成一三角形骨片。X线片是诊断佝偻病的重要手段,但佝偻病早期常常无X线改变,只有当骨矿含量下降达30%~50%时,才出现X线的改变,此时患儿多属于佝偻病的活动期或后期,因此对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意义也不大。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尺、桡骨远端及肋骨干骺端各部位的改变,并可反映机体钙缺乏由轻到重的过程。
病理检查
股骨头结核或化脓性关节炎病理活检可以确诊。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X线片上的特征所见,诊断并不困难。
鉴别诊断
1.先天性髋内翻
出生时畸形不明显,开始行走后逐渐出现无痛性跛行。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髋内翻畸形逐渐加重,跛行日益明显。双侧发病者出现典型的摇摆步态,腰椎前凸增大,臀部后耸。患儿矮小,臀部加宽,大转子隆起上移,髋关节外展外旋受限。
2.股骨头骺滑移
患侧髋关节痛、膝痛、大腿痛。外展内旋受限。重度滑移则呈典型内收、外旋屈曲畸形。
3.佝偻病
初期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表现为易激惹、烦闹、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等。此期常无骨骼病变。活动期,当病情继续加重,出现骨骼改变。6月龄以内婴儿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6月龄以后,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但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触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患儿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形成严重膝内翻或膝外翻样下肢畸形。经治疗或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
就医
治疗原则
根据引起髋内翻的原发病进行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原因
检查
诊断
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