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组织细胞病
概述
概述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一种恶性克隆性组织细胞增生疾病,以高热、贫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出血、黄疸以及进行性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进展迅猛,治疗以化学治疗为主,预后很差(由于病理的发展,新的2016版WHO分类已无恶性组织细胞病,根据检查,病理等结果,归为其他不同的疾病)。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血液病科、肿瘤内科
临床症状
发热,皮肤黏膜苍白、出血,乏力,肝大、脾大、淋巴结肿大等。
危害
可有多系统损伤表现,危及生命。
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骨髓涂片、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组织病理检查、染色体检查等。
诊断
高热,肝大、脾大、淋巴结肿大,结合骨髓涂片等检查做出诊断。
治疗原则
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化学治疗可有一定短期疗效。
治愈性
治疗可短期缓解症状。
饮食建议
均衡膳食,补充营养。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什么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的全身性恶性疾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表现为发热,消瘦,全血细胞减少,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多见于青年人,起病急,预后差。
恶性组织细胞病的细胞形态学上有以下特点:细胞胞质嗜碱性,有空泡,核大而不规则,中至高密度,偶有双核,核膜较厚,细胞核呈有丝分裂现象,往往是多极的。
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恶性组织细胞病治疗的疗效有明显的提高。经过系统的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所以即使患有恶性组织细胞病也不要惊慌,配合医生,积极的进行系统的治疗,是能够提高生存率的。
病因
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病毒感染等有关。
流行病学
好发年龄为20~4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临床表现多样性,非特异性。一般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类型。急性型多见,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程短促。主要的症状为发热,常为首发表现,多为持续高热,也可为不规则,常伴多汗、乏力、进行性贫血以及全身衰竭等。亦有以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或肝大、脾大、淋巴结肿大起病,并且常常为进行性明显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在晚期较多见,以颈部及腋下常见而腹腔内肿大的淋巴结可形成肿块。皮肤和(或)黏膜出血常见。少数患者出现黄疸。可由于某一部位病变特别突出而产生特殊的症状或体征,并成为主要的表现。肺部浸润时,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痛等,甚至呼吸衰竭;消化系统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及胰腺等均可累及,可能发生腹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柏油样便等;心脏受累时可有心悸等不适;肾受累时,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骨骼受累时,表现为骨疼痛;多发性浆膜炎也常见,出现胸、腹和心包等浆膜腔积液。此外,尚可出现皮肤结节或肿块、乳房结节以及肢体瘫痪、疼痛、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慢性恶组织细胞病较少见,起病缓慢,主要的症状可能是贫血、脾大或间歇性发热,症状较轻,进展也很慢,直至1年以上,长者甚至10余年以后才开始出现上述急性、典型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以发病急、长期发热,伴进行性肝大、脾大、淋巴结肿大,进行性肝衰竭,进行性全血细胞减少,进行性全身衰竭为特点,常伴黄疸、出血,可有皮肤损害和浆膜腔积液。2.骨髓涂片和活体组织检查可发现一定数量的巨大怪异的恶性细胞、单核样细胞、淋巴样细胞、免疫母细胞样细胞以及吞噬细胞等异常细胞。由于骨髓不常受累,因此可能需多次检查。外周血浓缩涂片检查发现异常细胞的概率更高,可作为骨髓涂片的补充检查。3.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在恶性组织细胞病细胞中,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呈弥漫性中等至强阳性。以醋酸AS-D萘酚作为基质的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单核细胞呈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而此病的细胞则不被氟化钠抑制,仍呈阳性。恶性组织细胞胞质中溶菌酶阳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明显低于正常人。4.染色体检查染色体核型变化中,多倍体较为显著,有较高比例的亚二倍体和超二倍体。亚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5条,且恒定特征性改变为D组染色体丢失一条。可有1p11易位,17p13异常有助于对克隆异常性的确定。还可出现C组染色体及标记染色体。
治疗
治疗方针
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化学治疗可有一定短期疗效。
放化疗
参照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的化疗方案治疗,可有一定短期疗效,但维持时间短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成功的报道病例。
预后情况
本病病情迅猛,未经治疗的患者病死率可达100%。接受化疗患者中,50%左右可能获得较短时间的缓解,但是大多于数月内死亡。
护理
日常护理
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和心理压力。2.如患者有出血倾向,应选择柔软、无刺激性的衣物及被褥,避免肢体碰撞或外伤,沐浴时避免水温过高或用力擦洗皮肤,避免抓伤皮肤。3.高热患者可予物理降温,如冷敷等。有出血倾向者禁用酒精或温水拭浴。4.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尽量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精神刺激。5.终末期患者应给予临终关怀,减轻其痛苦。
饮食调理
均衡膳食,补充营养,按照患者喜好准备食物。有出血倾向者应避免使用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