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伤标志物
概述
心肌损伤标志物(biomarkers of cardiac injury)是心肌损伤后迅速释放到血清的物质,具有心肌特异性,其含量变化可以敏感反应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具有高度心肌特异性、受损后上升速度快等特点。
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 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参考价格
334元(以北京市医疗服务价格为参照,详细价格以各省(市)地区医疗服务价格为准)
适宜人群
怀疑心肌疾病的患者。
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
标本采集
采集方法:静脉采血。
检查前
是否空腹:否。
检查前,白天清淡饮食,忌烟酒。
检查后
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注意不要揉。
若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情况时,应立即平卧,并可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其他检测。
疼痛程度
静脉采血:有轻微痛感。痛感存在个体差异,与患者的疼痛阈、采集者的熟练程度等有关。
报告等待时间
当天可取,报告等待时间以采集告知时间为准。
相关指标
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Mb)
升高
心血管疾病,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
其他,见于严重的休克、开放性外伤、严重中毒、肾衰竭终末期、心肌炎、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及肌病。
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肌红蛋白在出现胸痛症状后2~3小时后即可出现在外周血中,比CK-MB早2~3小时达到病理值。肌红蛋白的峰值在疾病发生后6~9小时出现,提高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率。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Mb可轻度升高。
鉴别诊断急性心肌炎与慢性心肌炎,前者Mb升高,后者Mb不升高。
肌钙蛋白I(cTnI)
升高
心脏疾病,见于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脏手术或侵入性测试等。
其他,见于动脉炎、冠状动脉解剖、冠状栓塞以及服用可卡因或安非他明等药物。
诊断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在胸腔开始疼痛后的3~6个小时内可检测出肌钙蛋白I水平。在12~16 个小时后肌钙蛋白I水平达到最高值并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持续升高4~9 天。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
升高
心肌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包炎、慢性心房颤动、安装起搏器等。
鉴别诊断心肌损伤和骨骼肌疾病,骨骼肌疾病时CK-MB也增高,但CK-MB/CK常小于6%。
诊断
诊断心肌梗死,心肌坏死后释放的CK-MB进入外周血,在12小时内达到其高峰值,随后逐渐降低,于36~72小时后恢复正常。CK-MB的升高和下降、心电图(ECG)的改变以及临床主诉胸痛通常可用来考虑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CK-MB测定还可作为溶栓治疗后心肌再灌注的非创伤性评估指标。
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
LD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心脏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由于LD的半衰期长,可用于入院较晚患者疾病的诊断与病情监控。
其他疾病,如贫血、肺梗死、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营养不良、休克等。
α-羟丁酸脱氢酶
临床上常与LDH联合检测,鉴别诊断心脏疾病和肝脏疾病,血清HBDH/LDH比值升高常见于心脏疾病;比值较低常见于肝脏疾病。
升高常见于以下情况:
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血液疾病,如溶血性贫血等。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诊断
NT-proBNP 是慢性心力衰竭最强的独立预后因素,并适用于不同严重程度的心力衰竭患者。
NT-proBNP 是稳定和不稳定性冠心病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有助于预测以后发生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危险。
升高
常见于急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肥大症,慢性肾病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适宜人群
标本采集
相关指标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