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语音障碍
概述
因语音生成缺陷导致发音困难、发音错误及口语交流受限的一种疾病
语音生成能力显著低于同龄人,存在构音异常和/或嗓音问题
涉及遗传因素、神经系统疾病、感知觉功能缺陷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多种致病因素
以针对构音程序和口腔功能的语音康复训练为主,其他语言行为治疗为辅
定义
发育性语音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是交流障碍的一种亚型,起病于发育早期,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语音生成困难影响了语音的可理解度,或妨碍了信息的口语式交流。
发育性语音障碍导致患者有效交流能力的局限,其人际交往、社会参与以及学业、工作表现均可能受到影响。
婴幼儿语音发育进程
婴幼儿在出生后第一年内的语音发展水平对于其日后语音、语言功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时期的语音发育具有普遍的规律性,包含三个阶段:
简单发音阶段
出生后0~3个月,婴儿最初的哭声基本上无差别,尔后逐渐分化,不同原因的哭声在响度、时间、音调上呈现差异。母亲可根据此哭声及其他线索区分孩子的不同需求。
婴儿开始发出单音节的元音,尤其在大人逗引的时候,会发出“啊”“咿”等喉音。
在4个月时出现“p、m、b”等唇音,和少量的双音节音。
连续发音阶段
4~8个月时,婴儿开始咿呀学语。此时,双音节和多音节明显增多,可将辅音和元音结合起来,发出“ma—ma”“ba—ba”类似于“妈妈”“爸爸”的重复音节。
尽管此时婴儿的发音是无意识的,但此发音使父母产生反应,于是音节与具体人物发生了联系。
说话萌芽阶段
9~12个月时,婴儿的咿呀语达到高峰,并可调节自己的发音以适合当时的情景。
婴儿经常性地模仿成年人的语音,同时可将语音和某些特定事物联系在一起,如有意识地叫妈妈、爸爸。
流行病学
学习清晰而准确地生成语音,与学习流利地生成连贯的语音,均属于发育性技能。发育性语音、语言障碍在2~3岁的幼儿中发生率最高,而这段时期正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据报道,2岁儿童发育性言语语言障碍患病率达到17%,3岁达4%~7.5%,6岁达3%~6%。
大多数仅患发育性语音障碍的儿童治疗效果良好,语音生成困难可随时间而改善,因此这种障碍未必会持续终身。
分型
据起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分类
构音异常
“构音”指的是产生语音的过程:由胸腔呼出支气流,经过声带振动发出音源,通过唇、舌、颚、咽等构音器官的摩擦或阻断的动作,将音源转化为各种语音。
构音异常指的是无法运用嘴唇、舌头及口腔构成正确的辅音或元音。
嗓音(语音)问题
指因难以控制声带而难以控制声音的高低或音量,表现为音调、响度、音质共鸣的异常。
症状
典型症状
有语音生成困难的儿童可能存在语音学知识学习方面和/或协调言语运动能力获得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困难。
构音异常
构音异常通常表现为说话不清晰,可能出现个别发音的错误,也可能出现很多发音错误,以致他人听不懂。常见的构音异常有以下几种:
舌根音化
常常用舌根摩擦音代替舌前位的发音,即以舌根音如“g、k、h”代替大多数语音。
例如:把“耳朵”说成“耳郭”、“草莓”说成“考莓”、“头发太长”说成“头发盖扛”等。
舌前音化
以舌前音“d、t”代替某些语音。
例如:把“乌龟”说成“乌堆”、“公园”说成“东园”、“裤子”说成“兔子”等。
不送气音化
汉语中有许多音如“p、t、k、c、s”等是送气音。当儿童把送气音用不送气的音来替代时,即属于此类错误。
例如:把“婆婆”说成“跛跛”、“泡泡”说成“抱抱”等。
省略音化
省略语音的某些部分,包括省略辅音、将复韵母省略或简单化等。
例如:把“飞机”说成“飞一”(省略辅音),把“蚊子”说成“无子”、“汪汪”说成“娃娃”(复韵母简单化)等。
嗓音(语音)问题
嗓音问题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器质性的,表现为音调、响度、音质共鸣的异常。这些异常可以单独存在,但常同时存在以致患者表现出多种语音或语言的问题,从而形成复合的交流障碍。
最常见的音质问题是声音嘶哑。声音嘶哑可以是持久性的、进行性的表现,有时表现出喘鸣或可听得见的呼吸音,可能伴有声带结节和声襞麻痹。
儿童声带结节常因大声说话或不停地说话所致。
声襞麻痹表现为嗓音柔软或缺如、弱的、喘息样的哭声。
共鸣异常表现为鼻音过重或过轻。
儿童腭裂、黏膜下腭裂以及特定神经功能障碍影响声门关闭可造成鼻音过重。
严重上呼吸道感染或鼻炎可造成鼻音过轻。
儿童腺样增殖体肥大可出现慢性的无鼻音的发声。
共病情况
发育性语音障碍与其他语言障碍存在共病情况,患者经常有语音或语言障碍阳性家族史。在此种共病情况下,患者的预后相比单独患发育性语音障碍或发育性语言障碍者要差。
伴随症状
如果快速协调发音方面的缺陷与发音器官、相关面部肌肉的功能表现有关,则患者可能存在肌肉运动不协调症状,如咀嚼不便,无法保持口腔闭合或频繁擤鼻子等。其他运动协调相关功能也可能受损。
起病于发育阶段的发育性语音障碍带来的表达、交流困难可能导致患儿同时表现出心理障碍的部分症状,如焦虑、社交恐惧等。
病因
遗传因素
发育性语音障碍具有高度的遗传性,患者的家庭成员更可能有语言功能损害的病史。
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22q缺失和FoxP2基因突变等也会造成语音发育障碍。
病理生理因素
主要包括听觉及发音器官受损、语言中枢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
先天原因:出生后大脑机制、听觉器官、发音器官等功能受损或异常。其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发音器官损害或者面部肌肉的损害,是语音发育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
后天原因: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如脑瘫)以及严重外伤等可能导致语音发育障碍。②过度发声等不良发声习惯导致的声带受损可能引发嗓音(发音)障碍。
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针对婴幼儿的成熟的语言训练理论和方法匮乏,婴幼儿的语言、语音家庭教育缺乏参考。
家庭因素
家长(抚养者)在婴幼儿开始说话前没有进行专门的发声训练,婴幼儿开始讲话后缺乏必要和连续性的指导,由此导致婴幼儿对讲话的兴趣逐渐减弱。
缺乏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
混乱的早期语言环境,如婴幼儿由于早期同时接触到两种以上的口头语言而导致语言听觉混乱。
婴幼儿语言语音功能发育正常,但主要精力、兴趣在行动上,且家长对婴幼儿以行动表达需求的习惯并未予以制止甚至有所强化,导致语言语音发育进展缓慢。
心理因素
对有发育性语音障碍的儿童来说,心理压力愈大,其声带越紧张,语音障碍症状就表现得越严重。
当儿童情绪不稳定,感觉紧张、恐惧或受到刺激时,也会表现出语音障碍的症状。
高危人群
有发育性语言、语音障碍及其他神经发育障碍家族史的人。
染色体异常,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史、发音器官受损的儿童。
儿童期言语发育环境不良的人。如:童年期生活环境恶劣,缺乏与父母交流;与外界接触过少,言语信号刺激量不足,学语机会相对较少,或学语过程中受不正确的引导或训练等。
就医
就医科室
儿科
若出现以下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婴幼儿迟迟不开始说话,或说话明显少于同龄儿童。
儿童在4岁后,语言表达仍然只有家长(抚养者)可以听懂,非家庭成员无法听懂。
较同龄儿童说话明显不清晰,发音有很多错误甚至无法正常发音,且7~8岁之后发音错误的情况仍然没有显著改善。
精神心理科
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发育性语音障碍由遗传或先天因素所致,详述病史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
特别提醒:儿童患者需要家人监护,建议就医时携带好患儿的相关病史资料,看护好患儿,避免其出现冒险行为、攻击行为及自伤行为。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孩子)有什么异常表现?
听力正常吗,对父母的声音有反应吗?
几岁能发音,几岁学会说话?
能和别人正常交流吗?
病史清单
有患精神心理障碍的血亲吗?
是否伴有其他疾病?
孩子是早产儿吗?
以前在别的医院就诊过吗?诊断是什么?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激素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脑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B超检查
诊断
医生在进行诊断前,患儿父母或抚养者需提供患者的病史信息,主要包括患者的出生史、发育史、疾病史和家庭史等。
医生会重点关注患儿的语言情况、说话清晰度、发声状况、表达的流利性等,以及患儿的认知、社交和行为表现。
临床检查
体格检查
一般性体格检查,会特别注意口腔器官异常,如畸齿、腭裂、舌系带问题等。
口腔运动功能检查,包括下颌的位置是否居中、嘴唇的运动、舌的位置和运动、口的轮替运动、发声情况等。
发声功能检查
主要包括声带振动检测、嗓音声学测试、空气动力学检测、喉肌电图检查等,用于排除完全由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语音障碍。
影像学检查
同样用于排除完全由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语音障碍,主要包括:平静呼吸及发声时的喉部影像学检查,可用于嗓音病变的研究;X线喉部侧位片、胸部正侧位片、食管吞钡透视及喉部CT、磁共振等检查。有助于发声障碍生理性病因的查找和鉴别诊断。
听力测试
儿童如有构音异常、说话不清晰、迟迟不开口说话等情况,均应参加常规听力测试,可用声阻抗测听法、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排除听力障碍对儿童语言和言语功能的影响。
言语评估
儿童的构音能力是有一定发育进程的,可根据发育进程对处于相应年龄阶段的儿童做言语评估。普通话的音素发育进程见下表:
年龄(岁)90%可达到75%可达到
1.6~2.0d、md、t、m、n、h
2.1~2.6nb、p、g、k、x、j、q
2.7~3.0b、t、f、h、xf
3.1~3.6g、k
3.7~4.0p
4.1~4.6t、s、j、q、r、lt、s、sh、z
4.6+sh、zh、ch、z、czh、ch、z、c
!(table
评定量表
涉及语音功能的标准化测试包括语音和语言评定量表(SLAS)、丹佛发育筛查测试、韦氏智力量表等。
医学诊断标准
根据DSM-5标准,发育性语音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症状发生于发育早期。
持续的语音生成困难影响了语音的可理解度,或妨碍了信息的口语式交流。
该障碍导致了有效交流方面的局限,干扰了社交参与、学业或职业表现,以上情况可单独出现或任意组合出现。
这些困难并非由先天的或获得性疾病所致,如脑瘫、腭裂、耳聋或听力丧失、创伤性脑损伤,以及其他躯体疾病、神经疾病。
鉴别诊断
语音的正常变异
在进行发育性语音障碍诊断前,应该充分考虑地域、社会或文化/种族的语音变异对个人语音变异状况的影响,避免将正常的语音变异误认为病理性现象。
听觉或其他感觉的损害
听觉损害或耳聋可能导致发音异常。语音生成的缺陷也可能与听觉损害、其他感觉缺陷或言语—运动缺陷有关。
当语音缺陷超出了通常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缺陷时,医生才会给予发育性语音障碍的诊断。
结构缺陷及其他器质性病变
完全由结构缺陷(如腭裂、唇裂)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引发的语音障碍症状,可根据体格检查、神经检查等进行鉴别诊断。
选择性缄默症
语言的有限使用也可能是选择性缄默症的标志症状,后者是一种以在某个或更多背景或环境中表现出语音缺乏症状的焦虑障碍。
发育性语音障碍与选择性缄默症的主要鉴别要点是:仅有选择性缄默症的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中(如在家中或与亲密朋友在一起时)语音功能表现正常。
自评量表
由于发育性语音障碍起病于儿童,儿童患者无法采用自评量表进行诊断。
临床常用的评定量表如下:
一般性智力功能评估量表
由于发育性语音障碍患者常共患发育性语言障碍,其认知发育进程可能受到影响,因而一般需对患者进行一般性智力功能或发育水平评估。
主要涉及的量表包括:盖泽尔发育量表(GDS)、丹佛发育筛选测验(DDST)、美国幼儿发展筛选量表(ESI)、韦氏智力量表(WAIS)、麦卡锡幼儿智能量表(MSCA)等。
包含语音功能评估的语言发展测查工具
语音和语言评定量表(SLAS):包含19项,涉及5个因子,即自信、反应能力、语义、语法和构音。自信和反应能力测定社会环境中语言的运用能力,语义测定单词的学习能力,语法测定语法能力,构音测定语音的生成和可理解性。
Rossetti婴幼儿语言量表:用于测量36~40月龄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此外还可以收集表达性词汇增长、最长的三句话的平均长度等信息。
Reynell语言发展量表:用于测试儿童的语言表达和词汇理解,适用于6~24月龄的儿童,也可用于特殊发育障碍患儿的语言发展测量。
中文早期语言与沟通发展量表:可应用于从婴幼儿第一个非词汇手势信号到早期词汇的增长,一直到语法开始出现的整个阶段。
婴幼儿智能开发与发育简明表:包括粗大运动、精细与弄懂、认知能力、语言、社交行为、情感6方面的测试。
治疗
在排除完全由器质性病变、神经疾病等引起的语音障碍症状(涉及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后,针对发育性语音障碍的精神心理治疗以有针对性的、渐进性的语音治疗、语言治疗(行为治疗)为主要方法,在必要时需家长(抚养者)配合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较少涉及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针对构音异常的治疗
构音程序的训练
大多数发育性语音障碍患儿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因此治疗开始时,需要夸大儿童的错误发音,让儿童听到正确的声音和错误的声音,并进行辨别和比较。当儿童能够准确辨别发音正确与否时,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训练。
音素水平的训练
当儿童出现数个错误发音时,治疗总是选择正常儿童最早出现的音(即最容易发的音)入手,这个音被称为目标音。
首先帮助儿童认识正确发目标音的口形及其他特征。
其次进行听觉训练,即区分目标音和另外一个声音,接着让儿童比较自己发目标音和正确目标音之间的差别,建立正确的感知。
最后用语音定位法,让儿童观察,治疗人员发目标音时,其唇、舌、下颌的运动和口形,让儿童对着镜子模仿发音。
音节水平的训练
把目标音与其他的元音或辅音组成无意义的音节,让儿童在学习发音节时巩固目标音。
只有在完全正确地发出所有目标音节时,才可顺延至下一级水平的治疗。
单字水平的训练
治疗人员把目标音应用到有意义的单字中,即为单字水平训练。这个新的发音可以放在单字的开始、中间或末尾;单字的水平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
治疗中可将单字与相对应的图片结合起来,增加趣味性。
句子水平的训练
治疗人员选择一些符合儿童认知水平的句子,采用放慢说话速度、重复说、模仿说、与儿童一起说等方式进行训练。
在重复说时,儿童需跟随治疗人员说话的音调、强度和节奏进行重复。
治疗人员会有意在说话时发出儿童以往不正确的发音,训练儿童发现错误发音并自行纠正。
口腔功能的训练
口腔运动功能问题会影响说话的清晰度。口腔功能训练的基本内容如下。
增强口腔黏膜的本体感,即每天按压或轻柔快速地弹击儿童的面颊、下颌、唇部。
用软硬适中的牙刷或硅胶棒刺激口腔内的舌、牙龈、颊黏膜和硬腭。
食物质地从软向硬转变,让儿童逐步适应。
改善口腔协调运动,如教儿童吹泡泡、吹喇叭和用吸管吸食,模仿动物叫声,进行口腔快速轮替运动等。
针对嗓音问题的治疗
在儿科领域中,嗓音治疗主要用于对听力障碍和智能迟缓儿童的发声训练,包括音调、响度、清浊音、起音和声时的训练。
结合个体治疗中的其他方法,如改变响度、喉部按摩、半吞咽、改变舌位、减少硬起音、放松、呼吸训练等,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文字训练
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特别是言语理解功能完善而表达困难,又伴有构音障碍、说话清晰度低下的儿童,当其言语学习出现困难时,将文字符号作为语言行为形成的媒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文字训练的顺序:文字形状的辨别 → 文字符号与意义的结合 → 文字符号与音声的结合 → 文字符号与意义、音声的构造性对应的结合。
家庭心理支持
父母或抚养者在儿童语音发育和语音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需要积极地参与,在生活中应用语言、语音训练的方法和策略,向着治疗的既定目标努力。
预后
治愈情况
由脑部器质性病变、神经系统疾病、发音器官受损等引发的语音障碍,特别是共病语言障碍和发育性语音障碍的情况,预后相对较差。
轻度且无共病情况的发育性语音障碍,干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危害性
患者的人际交往、社交参与,以及在学习、工作上的表现均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因运动协调功能受损导致的发育性语音障碍,也可能引发患者在其他运动协调领域的表现受损。如患者因运动功能受损而长期缺乏锻炼,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病风险增高。
患者可能因无法完成正常交流、融入人际环境而产生社交恐惧或较为严重的焦虑情绪,严重者可能引发心境障碍
由于需要中长期的康复训练和治疗,可能对患者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日常
个人护理
儿童患者需要积极配合语言治疗师或康复教练接受语言、语音等方面的训练,主动完成练习任务。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循序渐进地缓解因语音缺陷带来的紧张情绪。
患者家属
及早发现、检测婴幼儿是否存在听力障碍、发音器官先天缺陷等问题。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尽可能带孩子参加正规、专业治疗机构的语音语言康复训练项目,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康复环境,与孩子在游戏中完成发音练习,鼓励孩子做语音类的模仿游戏,寓教于乐,避免给孩子造成太大压力。
预防
了解家族中神经发育障碍及特定语言、语音障碍的病史,及早筛查遗传因素。
应尽量保证儿童在出生后生活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并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发育监测以及发育器官检查,一旦发生异常,立即进行干预。
在儿童语音发育早期采取科学的方式与婴幼儿进行言语互动,避免强化婴幼儿不良的发声习惯,鼓励婴幼儿尽早用语言表达代替动作表达。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症状
病因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