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检查
概述
通过胸壁打孔送入内镜,用于直接观察胸腔内结构,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
可引流胸腔积液,进行胸膜活检、实施胸膜固定术及其他复杂的微创胸外科手术,评估纵隔肿瘤或淋巴结病
可以辅助诊断及治疗胸膜及胸腔脏器良、恶性疾病
分为外科胸腔镜和内科胸腔镜
定义
胸腔镜通过建立人工气胸,经肋间隙打孔建立操作孔或观察孔,由胸腔镜镜头外接电视提供视野,在胸腔内完成包括一系列操作,用于直接观察胸腔内结构,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
胸腔由胸廓与横膈围成,上界为胸廓上口,与颈部相连,下界以横膈与腹腔分隔。分为中部和左、右两部,中部被纵隔占据,左右部容纳肺、胸膜和胸膜腔。
分类
外科胸腔镜
外科胸腔镜应用广泛,一般使用硬质镜头,同时应用多种器械,包括抓嵌、剪刀、电钩、超声刀、结扎束、打结器、冲洗器、夹闭钳、钛夹钳和直线切割闭合器等。
外科胸腔镜手术用于诊断和治疗胸部(肺、纵隔、胸膜和胸壁)疾病,包括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全肺切除术、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术、纵隔肿瘤切除术、胸腺切除术、胸膜剥脱术、迷走神经切断术、交感神经切断术、食管切除术、心包开窗术、支气管胸膜瘘修补术等。
外科胸腔镜还可用于评估纵隔肿瘤或淋巴结病。
内科胸腔镜
内科胸腔镜检查属于诊断性胸腔镜,可选择硬镜或者软镜操作,多用来进行胸膜活检、诊治经无创方法不能确诊的胸腔积液、胸膜固定,胸腔积液引流等。
内科胸腔镜与外科胸腔镜相似,但其诊断和治疗作用有限,主要由呼吸科医生操作完成。
检查目的
通过胸腔镜检查,可以观察胸部(肺、纵隔、胸膜和胸壁)的结构,活检组织、引流胸腔积液、固定胸膜,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相关疾病。
评估胸部(肺、纵隔、胸膜和胸壁)的结构:可借助胸腔镜直接观察胸部各脏器结构。
壁胸膜活检:可使用内科胸腔镜对复发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膜活检。内科胸腔镜对恶性胸腔积液、结核、间皮瘤的诊断率高。
胸膜固定:可通过内科胸腔镜行化学性胸膜固定术,以治疗恶性或良性的复发性胸腔积液,最常用滑石粉。
外科手术:使用外科胸腔镜实施胸部(肺、纵隔、胸膜和胸壁)的手术 [9-10]
适用人群
胸腔镜检查适用于怀疑或确诊有胸膜、纵隔、食管、心、肺等器官病变的人群,有病因不明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
禁忌人群
一般情况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恶病质,高龄,不能耐受手术者。
肺功能严重下降,高碳酸血症、急性呼吸窘迫、气道肿块、既往肺切除或重度肺部疾病不能耐受单肺通气者。
心血管系统严重疾病患者:近3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者;近期内有严重的心绞痛反复发作者;全心衰竭伴心脏明显扩大,心功能四级以上者;有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者。
凝血机制障碍者。
年龄<6个月,体重<8kg的患儿。
各种原因所致气管、支气管严重畸形,无法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或单腔气管导管结合支气管封堵管插管者。
休克患者,经输液输血未能缓解者。
严重感染未控制者。
胸膜融合、广泛胸膜粘连,无法进入胸膜腔者。
不能仰卧或取卧位者。
不能耐受气胸状态者。
病态肥胖者。
检查风险
麻醉风险:胸腔镜检查属于有创医疗操作,多需要全身麻醉局部麻醉
过敏:对麻醉药物过敏,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呼吸、消化系统异常:全麻后可能会出现胃食管反流以及反流物误吸(误吸可能会造成窒息、吸入性肺炎)、呼吸道梗阻、通气量不足、低氧血症等。
心血管异常:全麻后可能会出现血压过高或过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麻醉药物中毒:局麻药在注射时误入血管,短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物浓度过高,导致局麻药物中毒。
局麻时麻醉穿刺可能造成血肿或感染的风险。
出血。包括切口局部出血及术区内部出血。出血,尤其是大血管出血(如肺动脉、主动脉出血)可能污染胸腔镜而致视野模糊,必要时可能需要转为开胸以快速止血。
感染:不规范操作、引流管等增大了感染的风险,容易造成脓胸
持续漏气。
组织撕裂、肿瘤种植:建立操作孔时造成膈肌或器官撕裂,以及操作孔部位肿瘤种植。
疼痛:胸腔镜操作时可出现肋间神经受压和损伤,通常会缓解,但胸腔镜操作孔部位偶尔持续存在慢性疼痛。
参考价格
外科胸腔镜检查操作的费用一般在3000~5000,包括手术费、麻醉费、材料费、药品费、病理检查费等。
内科胸腔镜检查,由于耗材使用相对较少,费用大多在1000~2000元。
检查费用根据医院等级、耗材种类、麻醉操作的不同有所差别。一般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内的检查项目。
检查流程
检查时间
进行胸腔镜检查需要住院完成,在检查前需要完成以下工作,一般需要1~2天。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传染病等,目的是排除手术禁忌证。血型检查,术前备血所需。
影像学及其他检查:完善胸部CT、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检查等,判断患者的心肺功能可否耐受检查,对心肺功能较差者在检查前、检查中等可能使用药物调整。
排查及治疗基础疾病:如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要先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再行胸腔镜检查,否则会增加检查中和检查后的风险。
检查方法
内科胸腔镜检查
内科胸腔镜一般在胸壁上打1~2个直径约2cm的孔,切口选择患侧腋部胸壁第4~8肋间,常用为腋后线第6~7肋间。
进镜点消毒后,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沿肋间隙平行切开约2cm皮肤,止血钳钝性分离至胸膜腔。
于切口处垂直插入套管针(戳卡),拔出针芯,顺着套管插入胸腔镜,对前胸壁、前纵隔、胸膜顶等部位或组织进行观察,并根据操作需要留取胸腔积液、组织标本。
检查完毕后常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并缝合切口。
外科胸腔镜检查
以外科胸腔镜肺部手术为例。
麻醉满意后,摆好体位(健侧卧位),消毒铺巾,暴露术区。
传统的三孔胸腔镜手术以腋中线第6肋间切口作胸腔镜置入口,以腋前线第4肋间、腋后线5肋间切口作器械操作口,视操作方便而定,切口长约3~4cm。在此基础上,在一些成熟的中心,逐渐改进为两孔或单孔胸腔镜手术,可以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并减少病人的痛苦。
置入胸腔镜探查胸内后,再置入专用钳、剪、电勾、切开缝合器等器械,在胸腔镜提供的视野下进行切割、缝合等手术操作。
倒入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肺部手术由麻醉医师完成膨肺,检查无漏气后,吸引器吸净生理盐水,撤出胸腔镜。
手术完毕后,留置胸腔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注意事项
检查前
是否空腹
外科胸腔镜检查需要全身麻醉,因此在检查前6~8小时禁饮食。部分内科胸腔镜检查仅局部麻醉,不需要空腹。
是否有辐射
胸腔镜检查没有辐射。
着装注意
遵医嘱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避免带金属装饰、饰品及其他物品,如头饰、发夹、耳环、项链、铅笔、皮带和钥匙等。
其他
检查前需积极告知检查医生病史、治疗情况,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以及心、肺病史和过敏性疾病急性发作病史。
检查中
实施全身麻醉时,患者被动保持健侧卧位,没有意识,也不会感觉疼痛。
实施局部麻醉时,患者应听从术者的安排,保持健侧卧位的体位不动。
内科胸腔镜检查所需的时间一般在1小时以内,胸外科行胸腔镜手术所需的时间依手术难度不等,一般在1~3个小时,心外科行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的时间较长,多在3~4 小时,手术难度较大者所需手术时间可能在4个小时以上。
检查后
外科手术结束后,患者被送往麻醉恢复室进行麻醉恢复,随后被送往病房。心脏手术患者或病情严重患者会在术后直接送入ICU。
内科完成胸腔镜检查操作后,一般由医护将患者直接送回病房。
术后根据具体情况在手术部位放置引流管引流,需要关注引流液的颜色及引流量,也应关注切口的恢复情况,如有脓性物质渗出应及时告知主管医生。
出报告时间
胸腔镜检查后,多由接诊医生将观察结论、病理结果记入病历,一般从数个小时至5~7个工作日不等。
患者一般无法直接获取检查结果,需出院后复印病历获得。复印时应注意核实个人信息、检查时间等基本信息。
结果解读
部分疾病的胸腔镜检查操作会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如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等,不存在结果解读。
部分疾病的胸腔镜检查操作需要取得活检组织病理结果,如肺结节、肺肿物等,在术中冰冻病理检测时即可获得初步病理结果。
冰冻结果为良性时,将异常部位切除即可。
冰冻结果为恶性时,多数情况下需要扩大手术范围,进行周围淋巴结清扫,术后根据正式病理结果,可能还需要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
针对胸腔积液、胸膜肿瘤等胸膜疾病,可能的结果为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局限性或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行抗结核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等。
就医建议
在进行胸腔镜检查前,患者一般会完善胸部CT、心脏彩超、食管造影等检查,而是否进行胸腔镜检查,需要由专科医师进行评估,具体就医建议如下:
若相关检查提示“肺结节”、“肺内占位”、“食管占位”、“肺大疱”、“血、气胸”、“纵隔占位”、“胸外伤”、“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建议患者就诊胸外科或呼吸内科。
若相关检查提示“冠脉狭窄”、“心脏瓣膜病”,建议就诊心脏外科或心血管内科。
待就诊或转诊至专科科室后,再由专业医师初步评估病情,完善相关检查检验,进一步明确病情,必要时安排胸腔镜检查或手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检查流程
结果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