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可尼综合征
概述
范可尼综合征也称Fanconi综合征、骨软化-肾性糖尿-氨基酸尿-高磷酸尿综合征、多种肾小管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遗传性或获得性近端肾小管的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组症候群。
病因
本综合征的病因很多,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范可尼综合征又分为:婴儿型、成人型以及刷状缘缺失型三种类型。继发性范可尼综合征又包括继发于遗传性疾病与继发于后天获得性疾病。幼儿儿童大多同遗传有关,成人则多继发于免疫病、金属中毒或肾脏病。
症状
本病较罕见,多于成年出现症状,有肾性糖尿、多种氨基酸尿、高钙尿症、肾丢失钠、低磷血症、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低尿酸血症、肾小管性蛋白尿,低钾血症(肌无力、软瘫、周期性瘫痪等),低钙血症(手足搐搦症)等。长期低钙血症,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病。本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小儿维生素D缺乏病和成人的骨软化症。继发性范可尼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基本上与原发性相同,但可有其各型疾病的临床表现。本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根据其临床类型分述如下:
1.原发性范可尼综合征
包括3种类型:
(1)成人型范可尼综合征 10~20岁以后起病,有多种肾小管功能障碍,如全氨基酸尿、葡萄糖尿、磷酸盐尿、高血氯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突出的症状是软骨病,少数病例可有酮症晚期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2)婴儿型范可尼综合征 多于6~12个月发病,多尿、烦渴、脱水、便秘、无力、拒食、发热,生长发育迟缓,肾性氨基酸尿,可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及严重营养不良现象。
2.继发性范可尼综合征
多有原发病,不同病因引起者表现各有不同。
(1)胱氨酸储积症 胱氨酸储积病所引起的范可尼综合征不同于其他原因所致范可尼综合征,常以失钾、脱水、多饮、渗透性利尿为突出表现。临床上可分3型:①婴儿型或肾病型 胱氨酸沉积于各种组织溶酶体内,因肾小管损伤出现各种症状,患儿多于6个月左右开始发病,多尿、烦渴、便秘、多饮、呕吐、拒食、消瘦、发育障碍,由于脱水有 反复发热,可发生维生素D缺乏病及侏儒症。由于角膜、结膜的胱氨酸沉着而畏光,眼底周围色素脱失,可引起末梢视网膜病变。此外尚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脾大、脑水肿、肌病等。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肾浓缩功能障碍、氢离子排泄功能障碍,而至尿液不能酸化至pH5.5以下,呈肾小管性酸中毒。②儿童型或中间型 10岁左右发病,进展较慢,骨病不严重,无侏儒症。组织胱氨酸含量远较婴儿型为低,白细胞内胱氨酸含量为正常的30倍,也可表现为肾脏病变,甚至发展为尿毒症,骨骼畸形、畏光、视网膜病变、胱氨酸引起的脾大也可产生。范可尼综合征表现不明显。③成人型 无肾病表现,以其他器官功能障碍为主。成人型又可分为急性与慢性,前者与婴儿型类似,后者与儿童型类似。
检查
1.尿液检查
2.血液检查
3.常规X线检查
可发现骨质疏松、骨骼畸形,尿路结石。
4.其他检查
胱氨酸储积病所引起的范可尼综合征,通过骨髓片、白细胞、直肠黏膜中的结晶分析或裂隙灯检查角膜有胱氨酸结晶。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确诊。
治疗
1.病因治疗
继发性范可尼综合征应治疗基础疾病。Wilson病或重金属中毒可通过促进毒物排泄,遗传代谢病通过饮食管理减少代谢毒性物质沉积,减轻对肾小管的损害。胱氨酸储积症继发性范可尼综合征,应给予低胱氨酸饮食及对症治疗。骨病变可用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或羟胆骨化醇。有脱水及酸中毒应作相应处理。早期可用枸橼酸钾钠溶液口服。青霉胺可试用于消除胱氨酸,但不能减少细胞内胱氨酸沉着;二硫苏糖醇(DDT)疗效欠佳,半胱氨酸效果较好。
2.对症治疗
(1)纠正酸中毒 根据碳酸氢根丢失情况补充碱剂,可用重碳酸氢盐、枸橼酸盐、乳酸盐等,分次给服,以血中碳酸氢盐水平恢复正常为标准。补钠可使低血钾加重,应注意检测;对已有低血钾者宜同时补钾。若碱剂用量过大患者不能耐受时,可加用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它可使细胞外液缩减而促进碳酸氢根的再吸收,但应谨慎防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2)纠正低血容量 范可尼综合征常因多尿而致脱水,除了针对病因治疗外,应补足含盐的液体(包括钠、钾、钙等),可采用定时口服,必要时临时追加。
(4)低尿酸血症、氨基酸尿及蛋白尿 一般不需治疗。
(5)肾衰竭 宜进行透析或肾移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