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概述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临床表现为突发胸痛、长时间不缓解,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心肌缺血性损害,但不伴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高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病因
大多是由于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随后局部血栓形成,或者存在斑块病变部位的冠脉血管痉挛,引起冠脉血流量突然严重下降导致的临床后果。也有少数患者没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可能属于外伤、大动脉夹层、动脉炎、导管操作并发症等。
症状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典型临床症状有长时间的静息心绞痛、新发的严重心绞痛、近期稳定型心绞痛加重、心肌梗死后心绞痛。还有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向左侧肩部、颈部以及下腭放射,常伴冷汗、恶心、腹痛、呼吸困难、晕厥。
检查
1.心电图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为:
(1)ST段突然显著压低,并逐渐加重,持续数日或数周后可逐渐恢复至原有状态。
(2)ST段压低的导联上出现T波对称倒置,呈冠状T波,并逐渐加深,持续数日后倒置可逐渐变浅或恢复至原有状态。
(3)无显著的QRS波群变化。
2.实验室检查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在发病后4~6小时开始上升,约20小时达高峰,并于48~72小时降至正常。磷酸肌酸激酶须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
诊断
1.典型心前区疼痛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持续时间>>30分钟。
2.血清酶改变符合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
对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宜尽早实施冠脉介入治疗。早期介入治疗策略为1~3天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重建术。
护理
1.生活护理
患者发病后2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由护理人员协助做肢体被动运动,以防血栓形成。2周后指导其在床上活动,动作要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3周后患者可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病重或有并发症者,需延长卧床时间。
2.饮食护理
给予低脂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品,如鸡蛋、肥肉等摄入。为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
3.保持排便通畅
鼓励患者适当食用蔬菜、蜂蜜、香蕉,促进肠道润滑,保持1~2天排便1次,必要时可用缓泻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