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概述
一种可能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症
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和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
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如卧床休息、对症治疗等
定义
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多见于回肠、结肠系膜的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成年人也可能出现。
一般认为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急性炎症,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并发。
分类
根据起病急缓分类
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常在感冒、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或痊愈后突然发生,部分患者可发生于肠道炎症之后。
慢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数为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迁延不愈而成.
若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超过1个月,考虑为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再发性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发病情况
全年均有发病,冬春季高发。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成年人少见。发病无性别差异。
病因
致病原因
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多认为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也可能与细菌感染或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
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与病毒感染有关,但尚缺乏有力的临床与实验证据。
可能致病病毒为柯萨奇病毒B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EB病毒、细小病毒B19等。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较少见。
可能与本病有关的细菌包括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假结核性耶尔森菌等。
其他
近年来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阿米巴原虫、血吸虫等寄生虫也可能引起本病。
发病机制
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人感染人体后,毒素可到达淋巴引流十分丰富的肠系膜淋巴,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淋巴系统发育不成熟,屏障作用弱,回肠末端和回盲部等肠系膜淋巴引流又十分丰富,加上回盲瓣的关闭作用,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致病原或其毒素容易在回盲部停留、吸收,引起肠系膜淋巴非特异性炎症。
症状
主要症状
前驱症状
患者发病前常有咽痛、倦怠不适等症状。
典型症状
发热
在发病早期即可出现发热,体温通常在38.0℃~38.5℃。
腹痛
淋巴结充血水肿、体积增大,包膜紧张、牵涉而引起急性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疼痛性质不等,部分换着仅有轻度不适,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腹痛,少数出现持续性严重的绞痛。
疼痛部位不固定,可随体位变化,多出现在脐周、右下腹,也可出现全腹胀痛,一般无明显腹膜刺激征。
可伴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部分也可有便秘。
并发症
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起病急骤,进展较快,患者可出现发热、腹部触痛明显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普通外科
成人出现发热、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可前往普通外科就诊。
小儿内科
儿童若出现发热、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可前往小儿内科就诊。
急诊科
若出现高热(>39℃)、腹痛剧烈、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建议给穿着容易穿脱的衣服,以方便进行相应检查。
可详细记录出现过的症状以及发生症状的时间、变化情况等,以供医生了解发展过程。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出现发热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分别是多少?
什么时候出现腹痛的?腹痛是否剧烈?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
大便有无异常?有无发生过腹泻或便秘?
有没有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
病史清单
两周内是否有咽痛、流鼻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最近有没有得过病毒性肠炎或其他肠道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有时伴有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体征
可见面部潮红、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颈淋巴肿大等。
腹部触诊时压痛明显,疼痛位置不固定,多见于右下腹或脐周。
偶有患者在右下腹可触及结节状伴压痛的肿块,很可能是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初步判断体内是否有感染。
外周血白细胞数常不升高或反而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则增加。C-反应蛋白可能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单纯根据血常规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还需结合症状、体征等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可清晰显示淋巴结数目、与周围是否粘连、大小等,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淋巴结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显示肿大淋巴结内有彩色血流信号。
腹部CT检查
在超声检查无法明确时,可考虑行腹部CT检查。
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但由于其很难找到淋巴结最大切面,而且高辐射、费用贵等缺点,很难实现长期随访,临床实用价值有限。
鉴别诊断
急性阑尾炎
相似点:均可表现为发热、右下腹疼痛及压痛。
不同点:多数急性阑尾炎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阑尾部位压痛,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超声可见肿大的阑尾或脓肿。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超声结果与之不同。
肠套叠
相似点:均可表现恶心、呕吐、腹部阵发性疼痛。
不同点:肠套叠好发于婴幼儿,典型症状为腹部阵发性绞痛、排果酱样血便和腹部肿块,肠套叠患者腹部B超套叠部位横断扫描可见“同心圆”或“靶环状”肿块图像,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无此类表现。
肠痉挛
相似点:均可表现腹痛。
不同点:肠痉挛常为一过性腹痛,伴腹泻,超声检查可见肠管内透声尚可的液性暗区及肠蠕动增快,未能探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
肠系膜淋巴结核
相似点:均可表现恶心、呕吐、腹部阵发性疼痛,超声均可见肿大淋巴结。
不同点:急性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多见于青少年,可有肠结核或肺结核原发灶。急性发病前,病人多伴有低热、盗汗、倦怠乏力,时感脐部或右下腹间歇性腹痛,有腹泻史。
恶性淋巴瘤
相似点:均可表现发热腹痛,超声可见肿大淋巴结。
不同点:肠系膜恶性淋巴瘤可有反复发热腹痛、腹部包块、消瘦为主,表现为肿大淋巴结趋向圆形,纵横比<2,累及节段较长,常失去正常淋巴结形态,可有融合、中心坏死、点状钙化,与本病有明显区别。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治疗原则:内科保守治疗为主,予以休息、对症支持治疗等,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避免按压腹部,以防增加对淋巴结的刺激导致症状加重。
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严重呕吐的患者可暂时进食,适量补充液体防止脱水。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退热药物
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可降低体温,缓解症状。
抗感染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病毒感染患者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有效缩短病程。
解痉止痛治疗
疼痛严重且明确诊断的患者可服用解痉止痛药。
手术治疗
若保守治疗无效、病情恶化或考虑合并有阑尾炎或其他急腹症时应手术治疗。
如发生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行腹腔引流;当累及邻近肠管时,必要时需切除受累肠管。
预后
治愈情况
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多数患者在3~4天时病情可好转。
危害
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影响疾病恢复。
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正常生活及睡眠。
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能并发阑尾炎,未能及时明确诊断可能影响后续治疗。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呕吐严重时可暂时进食,避免发生误吸。
平时可以少食多餐,食用温和、不刺激的食物。
腹泻严重的患者注意水分的摄入,防止脱水。
不可暴饮暴食防止增加胃肠道负担。
生活管理
保持房间温度在22~26℃,湿度适宜,提高舒适度。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发热出汗较多时,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防止受凉。
急性期不建议运动,防止加重症状。缓解期选择合适的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恢复健康。
预防
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无有效预防措施,但以下方式可降低本病的发生概率。
平时尽量不去或少去人流密集的地区,外出时戴好口罩,回来后要规范洗手。
尽量避免感冒、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疾病患者,必须接触者做好防护。
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保持身体免疫力正常。
使用药物治疗期间,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完成治疗疗程,避免迁延不愈。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和饮水被污染。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