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概述
血管紧张素Ⅱ是由血管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Ⅰ转化而来。具有收缩微动脉,增加回心血量;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促进血管升压素释放等功能。
适宜人群
怀疑肾脏疾病患者。
标本采集
采集方法:静脉采血。
检查前
是否空腹:否。
检查前,白天清淡饮食,忌烟酒。
检查后
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注意不要揉。
若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情况时,应立即平卧,并可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其他检测。
参考区间
坐位 (50.3±21.2)ng/L
普通饮食卧位(28.2~52.2)ng/L;立位(55.3~115.3)ng/L
低钠饮食卧位(30.6~101.0)ng/L;立位(64~120)ng/L (RIA法)
(数据来源:丛玉隆.实用检验医学:下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临床意义
升高
生理性升高,见于低钠饮食、月经周期黄体期、妊娠等。
内分泌疾病,见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功能低下等。
肾脏疾病,见于巴特综合征、肾血管瘤、单侧肾动脉狭窄、肾脏球旁细胞肿瘤肾炎等。
其他,见于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等。
降低
生理性降低,见于高钠饮食、月经周期卵泡期等。
病理性降低,见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类醛固酮治疗后。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适宜人群
标本采集
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