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血肿
概述
头皮下方出血,形成积血,多因头部外伤、产伤所致
一旦出现头皮血肿后需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合并颅骨骨折或颅脑损伤
受伤后立即用绷带或布条加压包扎,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尽量避免危险运动,进行高危作业等可佩戴头盔进行保护
定义
头皮血肿是由于头部受到钝器撞击,导致头皮血管破裂,引起头皮下出血聚集,而头皮仍保持完整,逐渐形成血肿。
发生机制
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及头皮,引起局部血管破裂所致。
头皮通常分为五层,由外向内分别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层及骨膜层。
其中皮肤与皮下组织,帽状腱膜与腱膜下层,骨膜与骨皮质之间血管丰富,组织比较疏松,一旦发生损伤、出血,血液往往会聚集在此,形成血肿。
若机体凝血功能异常,则止血较难停止。
类型
头皮血肿可按发生部位分为头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具体表现见下文“症状特征”。
表现
头皮出现肿胀是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患处皮肤或完整、或溃破、或呈紫红色。
症状特征
头皮肿块是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皮肤颜色多呈紫红色,一般伴有较强烈的疼痛感;若血肿硬化,有可能形成较硬的包块。
帽状腱膜下血肿体积通常较大,范围广泛,有的甚至蔓延到整个头部,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
骨膜下血肿因颅骨骨缝关系,血肿常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内,如颅骨受损的产伤就是如此。
伴随症状
头痛
大部分头皮血肿的患者会伴有头痛,持续时间长短不等。
颅骨骨膜下血肿常伴有颅骨骨折,若骨折不修复,头痛时间较长。
感染
帽状腱膜下血肿如合并感染,容易形成帽状睷膜下脓肿。
患者多表现为头痛、头皮肿胀、眼睑水肿,严重时可伴寒战、发热。
休克、昏迷
当出血量较大,会导致人体短时间内失血过多出现失血性休克、昏迷,多见于大面积的帽状腱膜下血肿。
表现为面色惨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神志不清,出现这类症状时需紧急就医。
皮肤黏膜出血
有凝血障碍的患者发生轻微头部外伤后可反复出现头皮血肿,且肿胀范围广、体积大,并伴有皮肤瘀斑、牙龈出血、严重脱发、反复口腔溃疡等。
原因
头皮血肿只见于疾病,具体病因在不同人群中差异明显。
新生儿头皮血肿主要与凝血功能障碍、产伤有关。其它人群发生头皮血肿主要与头部外伤有关,如钝器损伤或外界撞击头部。
疾病因素
新生儿头皮血肿
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因遗传性疾病或在母体内发育不良等因素,导致凝血功能发育不完善。
生产受伤:新生儿出生时头部遭到产道挤压,或使用产钳、胎头吸引器助产,也可导致头皮受伤。
其它人群头皮血肿
外力因素:头部受钝器撞击或因意外等情况,头部撞击到坚硬物体,出现血肿。
就医
就医指征
由于头皮血运丰富,血肿易发生细菌感染,且头皮与颅骨、脑的关系密切,因此一旦出现头皮血肿需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单纯头皮血肿还是合并有颅骨骨折或脑损伤。
就诊科室
头皮血肿一般在急诊科或神经外科就诊。
如血肿体积和疼痛程度逐渐加重,或头部外伤严重,患者出现意识丧失、休克等症状,需要立刻到附近的急诊科就诊,刻不容缓!
如病情较为稳定,可到神经外科就诊,新生儿一般在新生儿科就诊。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头皮血肿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久了?
是突然起病还是逐渐加重?
是否有头痛、头晕、发热、眼睑水肿、皮肤苍白等表现?
是否有皮下瘀斑或身体其他部位异常出血的情况?
病史清单
有头部外伤、产伤等明确的原因吗?
相关检查
当医生怀疑是头皮血肿时,将通常为患者进行视诊、外周血、头颅CT检查,以判断是否出现血肿、感染、凝血障碍、颅骨骨折、脑损伤等;若是头皮血肿反复增大,还需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MRI)。
视诊:目的是确定血肿的面积和硬度等,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然后选取相应治疗方案。
头颅CT检查:为头皮血肿的重要诊断方法。主要目的是观察颅骨和脑组织的状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颅骨骨折、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情况。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MRI):目的是确认是否存在头部血管畸形、肿瘤等存在,肿瘤有可能进入头皮内层,使血肿不易清除。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头皮血肿发生后切勿乱揉擦,切忌用跌打药酒涂搽血肿局部或按揉推拿。
因为头皮血管多,且表浅,揉擦易造成新的损伤出血,致使血肿变大或病情加重。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绷带或布条加压包扎,可使用凉毛巾进行冷敷(注意不要弄湿绷带)。
对于无头皮破损、感染的患者,还可以适当在伤口处使用云南白药,以减少出血、消肿止痛。
对患者进行初步处理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颅骨或脑损伤。
如确诊为单纯头皮血肿,且血肿较为轻微,可在医生指导下,在血肿发生24小时后局部涂抹红花油等药物,并适当热敷促进血肿吸收。较小的血肿几天后多能吸收而痊愈。
专业治疗
保守治疗
较小的血肿采用局部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止血肿继续扩大,一般不采用穿刺抽吸。
血肿较大,时间超过1周或2周,可行血肿穿刺治疗,穿刺后需继续加压包扎。
如合并头皮破损、出血者,要及时清创包扎,使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还可以使用氢溴酸山莨菪碱等药物。
较小的头皮血肿在1~2周左右可自行吸收,巨大的血肿可能需要4~6周吸收。
手术治疗
巨大头皮血肿出现明显波动时,为促进愈合,在严密消毒下可行血肿引流及血肿切开术,术后继续加压包扎。
术后包扎需注意松紧度适当,过松起不到加压作用,过紧可能导致包扎处回流障碍,而出现眶内及耳后积血。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