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丸
功效作用
适应证
附子理中丸的功效为温中健脾,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手足不温、呕吐泄泻。
药物联用
附子理中丸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为避免影响药效,可以间隔30分钟服用。一般情况下用药顺序不会对药物疗效产生显著影响,详情请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
桂附理中丸和附子理中丸区别?
附子理中丸由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桂附理中丸由肉桂、附片、党参、白术(炒)、炮姜、炙甘草组成,具有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的功效,主要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用药禁忌
禁用情况
对附子理中丸及其中任一成分过敏者,禁止服用。
慎用情况
过敏体质者慎用。
孕妇慎用。
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急性肠胃炎患者若见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灼热的症状,则不宜服用本品。
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肝病、肾病以及咳喘、浮肿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的人群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本品。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慎用。
哺乳期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儿童须在医师指导下和成人监护下使用。
老年人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配伍禁忌
附子理中丸属于温中散寒的中成药,如果与其他同样具有温中散寒功效的药物(如理中丸等)合用,可能会引起身体燥热等不适。而且同为温中散寒的中成药,有效成分可能相似,联合应用容易导致药物剂量过大,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用法用量
附子理中丸为非处方药,剂型规格较多,不同剂型的服用剂量不一样,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更改药物用法及用量。
剂型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小蜜丸:每100丸重20g。
水蜜丸:每10丸重2g;每10丸重3g;每45丸重6g;每50丸重2.5g;每100丸重10g;每100丸重6g;每100丸重20g。
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g。
具体用法
用法
水蜜丸、小蜜丸、浓缩丸:温开水送服,饭前服用或进餐时服用。
大蜜丸:嚼服或掰成小份后温开水送服,饭前服用或进餐时服用。
用量
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水蜜丸:一次6g,一日2~3次。
小蜜丸:一次9g,一日2~3次。
浓缩丸:一次8~12丸,一日3次。
药物漏用
如果漏服后在想起时距下次服药时间已经不足用药间隔的一半,则无需补服,下次用药时间按照正常剂量用药即可,绝不可一次服用双倍药量。
举例:本应在当天6时、14时、22时分别服药,患者6时服用一次,14时忘记服用,18时后想起,则无需补服,于22时正常服用即可。若在18时前想起,则应立即补服,再于22时正常服药即可。
药物过量
目前尚无关于附子理中丸过量服用的研究资料,请遵医嘱用药。如果不慎服用过量,应立即停药,并多喝水促进药物代谢与排出,同时密切观察,如果身体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
药物停用
遵医嘱足疗程用药或者症状缓解即可停药。
吐泻严重者应停药,并及时去医院就诊。
本品含有制附子,用药后如果出现血压增高、头痛、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
慢性肠胃炎所致泄泻者,如果用药3天后症状仍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用药后若出现任何身体不适,请及时告知医师,医师会根据不适症状的轻重程度判断是否需要停药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口服附子理中丸可能发生心律失常。
如果用药期间出现其他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
药物贮存
密封保存。
放于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其他
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本品含有制附子(含有毒性成分乌头碱),应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且不宜长期服用。
服药期间禁食寒凉、生冷食物。附子理中丸为温中散寒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证,寒凉、生冷食物(如冰淇淋、螃蟹、苦瓜、西瓜等)可能会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
服药期间避免饮酒。附子理中丸成分复杂,目前尚不明确其中的活性成分是否会和乙醇产生相互作用,最好避免饮酒。
服药期间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包括生、硬食物(如生水果、坚果),油腻食物(如油炸食物、肥肉),高蛋白食物(如鸡蛋、豆类),辛辣食物(如大蒜、辣椒)等,这些食物均可加重胃肠负担或影响消化功能,还可能影响药物吸收,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本品大蜜丸不可以整丸吞服,以免药物卡喉。
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物,服用本品前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