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性脑病
概述
由呼吸功能不全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失眠、烦躁、神志淡漠、抽搐、昏迷等
由于呼吸衰竭引起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酸碱平衡紊乱所致
采用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治疗等
定义
分型
根据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3型:
兴奋型
初始表现以神经系统兴奋症状表现为主,如烦躁不安、幻听幻视、言语杂乱等,甚至出现狂叫乱动、抽搐。
抑制型
开始表现为表情淡漠、思睡、精神萎靡等,逐渐进入嗜睡、浅昏迷。
不定型
兴奋和抑制症状交替出现。
发病情况
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
男女均可发病,男性略多于女性。
病因
致病原因
慢性肺部疾病
重症肺结核者占3.9%~8.9%。
胸廓畸形者占2.1%~3.9%。
肺纤维化和肺癌亦可导致肺性脑病,相对占比不高。
神经系统疾病
诱发因素
急性呼吸道感染
为最常见的诱发因素,约占80%。
急性或慢性呼吸道阻塞
治疗不当
慢性呼吸功能不全使用不当剂量的镇静剂、哌替啶、吗啡等抑制呼吸的药物。
使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大剂量吸入高浓度氧气等。
内环境紊乱
水和电解质的紊乱亦可诱发肺性脑病。
循环功能障碍
如休克、心力衰竭等。
发病机制
缺氧
脑缺氧亦可导致红细胞的渗出,引起周围血管病变而出现神经症状。
二氧化碳潴留
增高到正常值3倍(即15.96kPa)时即出现“二氧化碳麻痹”而有昏迷、抽搐等症状。
PaCO2和pH并不完全与精神神经症状相平行,少数患者PaCO2可正常。
酸中毒
二氧化碳潴留不能改善,则必将产生失代偿的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导致组织缺氧,造成代谢性酸中毒和血清钙降低,从而导致抽搐,兴奋性增高,反射亢进,脑组织和神经细胞水肿而兴奋、躁动等。
由于代谢性酸中毒的出现使pH进一步降低,但又因呼吸衰竭而呼吸兴奋性仍不能提高,进一步增加CO2的贮积,加重呼吸性酸中毒和血钾及血氨的升高。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可能会单独或同时存在,都可引起一系列的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内环境失衡,使脑和神经受损。
症状
主要症状
意识障碍
这是肺性脑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占肺性脑病的62.3%~90.0%。
轻者表现为嗜睡、昏沉,重者可出现昏迷。
精神症状
约50%会出现精神症状。
主要表现为兴奋、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忧郁等,有时还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在精神症状出现之前常可早期伴发定向力和判断力的障碍。
神经症状
抽搐
约有30%左右的病例会出现抽搐。
多数为全身性,无明显局限症状。
少部分也可表现为局限性抽搐或由局限性发展到全身性癫痫样发作。
偏瘫或单瘫
约4%~5%的患者可出现偏瘫或单瘫。
其他
约有20%~25%的患者眼底检查可有视乳头水肿和渗出的现象。
约10%~15%的患者由于持续性颅内压力增高可以出现脑疝和昏迷,神经精神症状加重,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并发症
脑疝
可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瞳孔缩小、不对称、对光反射消失,抽搐,深昏迷等表现。
出现脑疝后病情可迅速恶化,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生命体征紊乱,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
休克
可出现血压下降、肢端湿冷等表现。
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循环衰竭引起死亡。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可出现皮肤紫癜、淤斑、穿刺部位渗血等表现。
肾功能衰竭
可出现无尿、少尿等表现。
肾功能衰竭又进一步加重了上述并发症的程度,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消化道应急性溃疡及出血
可出现腹痛、呕血、黑便、便血等症状。
可导致失血性休克、急性重度贫血等危及患者生命。
心肌损伤
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意识障碍等表现。
严重的心肌损伤可导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情况,危及患者生命。
就医
就医科室
神经内科
若出现异常兴奋、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幻觉、妄想、嗜睡、抽搐、不自主运动、偏瘫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呼吸内科
如有慢性肺部疾病史,出现异常兴奋或嗜睡等表现,亦可前往呼吸内科就诊。
急诊科
出现昏迷时,建议立即就诊急诊科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急救服务。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及搬动,以免加重缺氧。
有条件的可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幻觉、妄想等症状?
是否有嗜睡、昏沉、抽搐、不自主运动、偏瘫、昏迷等症状?
这些症状多久了?
这些症状发作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是怎样的?
病史清单
是否有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脑神经损伤、脑干疾病、进行性延髓麻痹等疾病病史?
还有什么其他的疾病病史吗?
最近是否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地西泮、哌替啶、吗啡等药物?多大剂量?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如血气分析等。
影像学检查:如胸片、胸部及头部CT、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心脏彩超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镇静催眠药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病史并不是诊断所必须,患者发病前可能存在以下病史:
存在慢性呼吸功能不全时使用不当剂量的镇静剂、哌替啶、吗啡等药物。
临床表现
兴奋型
通常由烦躁不安开始,伴有呕吐、腹胀、幻听幻视、言语杂乱,甚至出现狂叫乱动、抽搐、肌颤、瞳孔改变和视神经盘水肿。
严重时可出现痫样抽搐、偏瘫及病理反射,然后进入深昏迷。
抑制型
开始表现为表情淡漠、思睡、精神萎靡等,逐渐进入嗜睡、浅昏迷、呼吸不规则,最后进入深昏迷。
不定型
兴奋和抑制症状交替出现,最后进入深昏迷。
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
对肺性脑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常表现为PaCO2增高,CO2结合力增高,标准碳酸氢盐(SB)和剩余碱(BE)的含量增加,血液 pH降低等。
继发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可表现为PaCO2升高,CO2结合力、SB及 BE正常或降低。
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PaC02升高,CO2结合力、SB及 BE均明显升高,pH 增高。
血常规
常表现为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增高,白细胞基本正常。
脑电图
可见不同程度的弥漫性异常,异常程度与脑缺氧的程度基本一致。
影像学检查
不是诊断所必须,主要是用于了解肺性脑病的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包括胸片及胸部CT、超声心动图、头颅CT及头颅MRI等。
诊断标准及分级
诊断标准
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性脑病诊断标准如下:
有慢性胸肺疾病,伴有呼吸衰竭,出现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分级
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肺性脑病可分为以下3级。
轻型
表现为神志恍惚、淡漠、嗜睡或多语、兴奋等表现,但无异常的神经系统体征。
中型
出现半昏迷、谵妄、躁动、肌肉轻度抽动等表现,伴有瞳孔对光放射迟钝,但尚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DIC等并发症。
重型
出现昏迷或癫痫样抽搐,对各种刺激无反应,瞳孔扩大或缩小,生理反射消失或出现病理征性神经体征。
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休克、DIC等并发症。
鉴别诊断
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肺性脑病有相似之处,需进行鉴别。
低钠血症
相似点:均可引起意识障碍、精神神经症状或体征。
药物反应
不同点:药物反应在停药后神经精神症状可逐渐消失,血气分析无明显缺氧;肺性脑病血氧分压常明显降低。
老年性精神障碍
不同点:可根据病史结合头部CT、头部MRI、血气分析等辅助检查,区分清是原发疾病所致的神经精神障碍还是出现肺性脑病所致。
治疗
治疗目的:改善缺氧,纠正内环境紊乱,避免病情发展。
一般治疗
休息
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加重缺氧。
保持气道通畅
及时清理口咽部分泌物,必要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存在气道梗阻的及时解除梗阻原因。
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生素
肺部感染是肺性脑病的主要诱因,有效、足量的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呼吸兴奋剂
可兴奋呼吸中枢,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缓解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多主张用于经抗生素、解痉平喘药物治疗后,气道基本通畅、呼吸机撤离前后、自主呼吸微弱及昏迷者。
不宜单独长时间使用,以免导致呼吸肌疲劳,加重病情。
糖皮质激素
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轻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脑细胞的损害,缓解小气道痉挛,对肺性脑病的疗效确切。
常用药物有甲强龙、氢化可的松等。
改善脑细胞代谢的药物
可改善脑细胞代谢,减轻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对脑细胞的损害。
脱水剂
可消除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但对脑组织内pH无影响。
在利尿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应用。
常用的有20%甘露醇等。
其他
对呼吸性酸碱失衡及继发的电解质失衡应及时处理。
机械通气
建立人工气道,实施辅助机械呼吸是抢救肺性脑病的最佳适应证和有效措施。
经短期的药物处理后,肺性脑病无明显改善时应及早采用机械通气。经气管插管抢救3~5天无好转时应作气管切开接呼吸机(经鼻插管时间可适当延长)。
预后
治愈情况
肺性脑病属于危急重症,预后较差,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据国内报道,其住院死亡率可达40.6%~67.2%。
应重视肺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高危人群加强监护,一旦发生立即重视,以降低发生率及病死率。
预后因素
肺性脑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因素常导致预后不良。
高龄。
心肺功能较差。
原发疾病较重。
未及时接受规范治疗。
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疝等。
日常
日常管理
保持膳食营养均衡。
对存在情绪激动,有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的患者,要加强安全防范,注意看管,加强刀具、绳索等危险物品的保管,避免患者走失、毁物伤人、自杀、自残。
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但不宜剧烈运动。
应积极倾听、支持、劝慰、谅解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和希望。
随诊复查
肺性脑病患者的定期随诊复查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随诊时间需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
主要复查项目有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及胸片、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
预防
以下措施可有效预防肺性脑病的发生。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对于存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改善原发疾病病情,遏制病情进展。
加强安全意识
避免异物吸入。
严格遵照医嘱用药,避免过量使用催眠镇静药物、阿片类药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