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测量
概述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进行测量的方法
检测血压水平、监测血压变化等
可以帮助筛查或诊断高血压、低血压等疾病
根据血压计的测量原理分类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等
定义
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在不同血管内,血压被分别称为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而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血压测量是运用血压计对血压进行测量的方法。
血压测量是了解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指导治疗、评估降压疗效以及观察病情变化的主要手段。
分类
根据血压计的测量原理分类
直接测压法
直接测量法又称有创测量法,通过穿刺血管并在内部放置导管后测得血压,如在进行心脏介入诊断及治疗时就要监测患者的有创血压。
本法虽然精确、实时,但为有创方式,仅适用于危重、疑难病例。
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又称无创测量法,即通过间接方式,而不是通过穿刺血管的方式测得血压。间接测量法又分为听诊法和示波法。
听诊法又称柯氏音法,又分为人工柯氏音法和电子柯氏音法。人工柯氏音法就是利用压力表与听诊器测量血压的方法;电子柯氏音法则是用电子技术代替听诊器测量血压的方法。
示波法又称振荡法,各医院使用的各类心电监测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连续、动态地测量血压。间接测量法的优点为简便易行,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周围动脉舒缩变化的影响。
根据血压测量的时间、地点分类
诊室血压(OBPM)
OBPM通常指在诊室或医院内由医生、护士或技术人员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自 动或半自动血压计测量上臂肱动脉的血压值。
常规OBPM是目前高血压诊断、分级和指导治疗的最常用的标准方法。
动态血压(ABPM)
ABPM是通过仪器自动间断性定时测量日常生活状态下血压的一种检测技术,获得24小时、白昼、夜间的血压信息,可较客观地反映血压的实际水平与波动状况。
ABPM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评估血压升高程度和血压昼夜节律。
目前尚不能取代诊室血压作为高血压诊断和分级的依据。
家庭血压(HBPM)
HBPM是指患者自己或家属在医疗单位外(一般指家庭)测量血压,也称为自测血压。
HBPM可监测常态下白天血压,获得短期和长期血压信息,适用于老年人、妊娠妇女、糖尿病、可疑白大衣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预测预后、改善治疗依从性、长时期血压变异和降压疗效评估等。
HBPM可作为常规血压测量方式之一,应用于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估。
根据血压测量的部位分类
上肢肱动脉测量
是最常见的血压测量方法,测量肱动脉的血管压力。
测量部位位于双侧上肢肘窝附近。
测量时使手臂位置与右心房处于同一水平,坐位时,手臂测量位置平第4肋放置;卧位时,手臂平腋中线放置。
下肢腘动脉测量
通常用于上肢血压无法测量及部分需要判断主动脉夹层下肢动脉闭塞大动脉炎等情况。
测量腘动脉的血管压力。
测量部位位于双侧下肢肘窝附近。
测量时平卧位或俯卧位,暴露一侧下肢。
四肢血压同步测量
将4个袖带分别置于左、右上臂肱动脉处和左、右踝部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处,同步获得四肢血压数值。
利用上述测量值,可分别计算臂间血压差异(interarm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IAD)、踝间血压差异(interankle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IAND)、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等项指标,有助于更为全面地了解血压信息,避免单一血压指标可能导致的误差。
检查目的
判断血压有无异常。
动态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动能状况。
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高依据。
适用人群
血压测量适用于怀疑血压变化的绝大部分人群。
分类适用人群检查目的
直接血压测量法发生休克或者危重病人需要抢救时。直接检测动脉压。
间接血压测量法一般患者常规检查。检测患者血压水平。
诊室血压(OBPM)一般患者常规检查。应用于急诊、门诊常规生命体征检查,了解即刻的血压水平。
动态血压(ABPM)初步怀疑血压异常,需要进一步判断长时间以及日常生活状态下血压水平的患者。监测24小时、白昼、夜间的血压水平,主要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评估血压升高程度和血压昼夜节律。
家庭血压(HBPM)血压异常患者常规检查。监测短期和长期血压水平信息。
禁忌人群
绝对禁忌
直接血压测量为有创操作,仅限于休克或危重病人需要抢救时。
相对禁忌
需保持静息者,如心肌梗死急性期、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皮肤疾病、血管疾病、严重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患者不宜进行动态血压。
伴有精神焦虑、抑郁或擅自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进行家庭测压。
检查风险
直接血压测量为有创操作,仅限于休克或危重病人需要抢救时。
间接血压测量为安全无创操作,正确操作及使用血压计无明显检查风险。
参考价格
与当地医院等级、地区等因素有关,不同类型的血压测量价格也不同,通常为5~200元。
一般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内的检查项目。
检查流程
检查时间
普通血压测量无明显时间限制。
动态血压检查一般需要预约,按预约的时间进行检查即可。
注意测血压前30分钟内不宜喝咖啡或饮酒,不剧烈活动,心绪平稳,排空膀胱,静坐休息5~10分钟。
检查方法
直接测量法
将导管的一端插入动脉,另一端连接一个装有水银的U形管,其两边水银面的高度差即为该测定部位的血压值。
此法能精确测出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的血压数值,但因具有一定创伤性,且操作技术要求也较高,故在临床上难以普及推广。
上肢肱动脉测量法
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使手臂位置与右心房处于同一水平。坐位时,手臂测量位置平第4肋;卧位时,手臂平腋中线。
卷起患者衣袖,使患者手臂露出、手掌向上、肘部伸直。
打开血压计,平稳放置,开启水银槽开关。
驱尽袖带内空气,将袖带平整地缠于上臂中部,下线距肘窝2~3cm,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
听诊器置于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关闭气门,充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后,使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
缓慢放气,水银柱下降速度为每秒4mmHg,注意水银柱刻度和肱动脉声音的变化;视线保持和水银面同一高度。
当听诊器中出现第一声搏动,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收缩压;随后搏动声逐渐增大,直到声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舒张压。
驱尽袖带内残余气体,将袖带有序折叠后放入盒中,关紧压力活门,关闭水银槽开关。
协助患者恢复体位。
以分数式记录血压值,即收缩压/舒张压,口述血压数值时,应先读收缩压,后读舒张压。若变调音与完全消失音相差10mmHg以上时,应将2个数字同时记录,如180/(90~40)mmHg。
下肢腘动脉测量法
患者取平卧位或俯卧位,暴露一侧下肢。
血压计的袖带应比用于上肢的袖带宽2cm,将袖带下缘沿腘窝上3~5cm处平整缠好。对于肥胖患者袖带长度不够时,可在袖带外包一宽布带,缠于肢体上,将听诊器胸件放于胭动脉搏动处。
如果用测上肢的袖带测量腘动脉血压,收缩压将比肱动脉血压高20~40mmHg,舒张压无明显变化。
记录时,应注明下肢血压,防止误会。
电子血压计测量法
装好电池(注意正负极性),插好讯号插头和打气插头。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使微音器与心脏处于同一高度,放松前臂,使手臂稍微向内弯曲。
将换能器的标志正确放于肱动脉处,将袖带缠绕于上臂。
先估计被测者血压的最高值,在置数键上设置一定的数值,然后迅速加压到仪器发出“哪”声为止,即开始减压测量,直至结束;仪器即显示收缩压值及舒张压值。
按下打气球旁的按钮,放出气体,取下袖带,记录。
心电监测仪测量法
携心电监测仪及其他用物于患者旁。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接通心电监测仪的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将血压导联线与监测仪相应接口连接。
规范缠绕袖带,使其位置正确、松紧适宜。
设置参数。根据患者病情设置血压监测模式、间隔时间、报警上下限。
监测血压值并记录。
动态血压
应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监测仪。
进行24小时ABPM时,将袖带缚于患者左或右上臂,日间每30分钟自动测量一次,夜间每60分钟自动测量一次。
监测完毕后计算机自动分析,使有效血压获得次数达到85%以上,监测期间保持正常日常活动。
注意事项
检查前
应主动告知既往病情、治疗情况、既往血压状况、服药情况等。
测血压前30分钟内不宜喝咖啡或饮酒,不剧烈活动,心绪平稳,排空膀胱,静坐休息5~10分钟。
家庭血压自测前应检查并校对血压计。
检查中
正确选择测量肢体。上肢偏瘫者,应选择健侧手臂或下肢测量;一侧肢体正在输液或施行过手术,应选择对侧肢体测量。
正确选择袖带。袖带太窄或袖带过松,测得血压值偏高;袖带过宽或袖带过紧,测出血压值偏低。
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时,应重新测量,必要时双侧对照。
重复测量时,应相隔1~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首诊时要测量两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
检查时保持体位不动,保持安静,平稳呼吸,以免影响结果准确度。
在检查中如有不适,或发生异常情况,可立即停止检查或告知医生。
检查后
发现血压异常及时医院就诊及处理。
出报告时间
普通血压测量通常在检查结束时即输出结果。
动态血压测量在检查结束后的2~24小时内输出结果,具体以医院信息为准。
结果解读
正常结果
诊室血压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血压范围比较稳定,其正常范围为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脉压30~40mmHg。
动态血压
24小时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值、最高、最低血压值:24小时平均血压值>130/80mmHg,白昼平均血压值>135/85mmHg,夜间平均血压值>125/75mmHg诊断为高血压。
血压负荷值,监测过程中,SBP>140mmHg、DBP>90mmHg的百分率。>25%可能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信号。
脉压,SBP-DBP所得差值,>60mmHg为脉压增大,>90mmHg为脉压显著增大。
昼夜节律,以夜间血压下降的百分率判断,(白昼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平均值)/白昼血压平均值,>10%表示昼夜节律正常(勺型血压),<10%(表示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非勺型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
正常血压值为<135/85mmHg。
正常生理状态血压
年龄,随年龄的增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但收缩压的升高比舒张压的升高更为显著
性别,女性在更年期前,血压低于男性;更年期后,血压升高,差别较小。
昼夜和睡眠,血压呈明显的昼夜波动。表现为夜间血压最低,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大多数人的血压凌晨2~3时最低,在上午6~10时及下午4~8时各有一个高峰,晚上8时后血压呈缓慢下降趋势,表现为“双峰双谷”,这一现象称动脉血压的日节律。在老年人动脉血压的日高夜低现象更为显著,有明显的低谷与高峰。睡眠不佳血压也可略有升高。
环境,寒冷环境,由于末梢血管收缩,血压可略有升高;高温环境,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压可略下降。
体型,高大、肥胖者血压较高。
体位,立位血压高于坐位血压,坐位血压高于卧位血压,这与重力引起的代偿机制有关。对于长期卧床或使用某些降压药物的病人,若由卧位改为立位时,可出现头晕、心慌、站立不稳甚至晕厥等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
身体不同部位,一般右上肢高于左上肢,其原因是右侧肱动脉来自主动脉弓的第一大分支无名动脉,而左侧肱动脉来自主动脉的第三大分支左锁骨下动脉,由于能量消耗,右侧血压比左侧高10~20mmHg。下肢血压高于上肢20~40mmHg,其原因与股动脉的管径较肱动脉粗,血流量大有关。
运动,运动时血压的变化与肌肉运动的方式有关,以等长收缩为主的运动,如持续握拳时,血压升高;以等张收缩为主的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在运动开始时血压有所升高,继而由于血流量重新分配和有效循环血量的改变,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
此外,激动、紧张、恐惧、兴奋等情绪,排泄、吸烟等活动都有可能使血压升高。饮酒、摄盐过多、药物对血压也有影响。
异常结果
异常血压结果需要主治医生结合症状及其他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在此仅针对其中较常出现的描述进行解释。
高血压
若在安静、清醒和未使用降压药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认为有高血压。
如果仅收缩压达到标准则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高血压绝大多数是原发性高血压,约5%继发于其他疾病,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如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等。
低血压
低血压指血压低于90/60mmHg。
急性的持续(>30分钟)低血压状态多见于严重病症,如休克、心肌梗死、急性心脏压塞等。
慢性低血压也可有体质的原因,病人自诉一贯血压偏低,一般无症状。
另外,如果病人平卧5分钟以上后站立1分钟和5分钟时测定血压,如果其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并伴有头晕或晕厥,为体位性低血压。
若收缩压、舒张压分属不同等级,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脉压异常
脉压增大,常见于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静脉瘘、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脉压减小,常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末梢循环衰竭等。
就医建议
体检异常建议
当发现血压偏高,需要随机重复3次测量血压,并且保持测量条件一致,排除精神紧张、休息不好等可影响血压波动的干扰因素。
要求测量血压时,周围环境要安静,无噪音,无憋尿情况,情绪要平稳,并且至少平静休息5分钟进行测量。
如果重复多次测量血压能够恢复正常,则不需要处理;如果3次随机血压值均偏高,需安排进一步检查,并请内科医师进行综合判断,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定期复查。
当发现血压低,需排除一过性低血压,建议医院内科就诊,排除是否因疾病因素导致的低血压,明确诊断,去除病因,及时治疗。
临床检查异常建议
临床检查发现血压异常的,异常检查结果需要请主治医生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并得到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检查流程
结果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