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霍乱
概述
概述
副霍乱是由副霍乱弧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本病与霍乱相似,临床上两者均以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严重脱水、肌肉痉挛与周围循环衰竭等为特征,但副霍乱病情一般较轻。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传染科、感染科
临床症状
先泻后吐、排便量大、粪便质稀或呈米泔样或洗肉水样、口渴、烦躁不安、表情淡漠等。
危害
并发症
脱水、酸中毒、循环衰竭等。
检查
血常规、便常规、血气分析、涂片检查、血清学检查、制动试验等。
诊断
根据病史、上吐下泻等典型症状,结合血常规、便常规、血气分析、涂片检查、血清学检查、制动试验等可诊断。
治疗原则
严格隔离,纠正酸中毒,抗菌治疗,对症处理,如补液、止泻、降温等,以消除致病菌,防止病情发展。
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
饮食建议
剧烈泻吐暂停饮食,待呕吐停止,腹泻缓解可给流质饮食。
病因
病因
本病因摄入被副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起。
流行病学
发病多在夏秋季节,流行地区全年均可发生,多见于沿海、江河、水网地区。
传播途径
经粪-口途径传播。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典型临床症状先泻后吐,多数患者无发热,也无明显腹痛及里急后重,排便次数常不多。但患者排泄量大,粪便初为泥浆样或稀水样,有粪质,而后很快呈米泔样或无色水样、洗肉水样,无明显粪臭。患者很快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循环衰竭等。可表现为烦躁不安、口渴、声音嘶哑、耳鸣、呼吸增快、神志不清、表情淡漠、皮肤皱缩、眼窝凹陷、面颊深凹、四肢湿冷、少尿或无尿等症状,也可出现肌肉痉挛、疼痛、肌张力减低、鼓肠、心律不齐等。
其他症状
非典型症状患者仅有轻微不适,每日腹泻数次,大便稀薄,有粪质,偶有恶心、呕吐。一般48小时内腹泻即止。
诊断依据
1.夏秋季节,曾到流行病区,或有不洁食物、生水接触史。2.个人卫生条件差。3.有上吐下泻、口渴、烦躁等典型症状。4.血气分析见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5.涂片检查可见排列成鱼群状的霍乱弧菌。6.血清凝集试验病程6天左右,血清凝集效价在1:1100以上为阳性。7.制动试验阳性提示为霍乱弧菌。
治疗
治疗方针
严格隔离,纠正酸中毒,抗菌治疗,对症处理,如补液、止泻、降温等,以消除致病菌,防止病情发展。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1.抗菌治疗:如四环素族药物、磺胺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2.对症治疗:止吐止泻,高热者给予降温处理。
其他治疗
补液治疗,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补钾等。
预后情况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护理
日常护理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体力消耗,恢复期可适当增加活动量。2.尽量避免到流行病区。3.保持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
饮食调理
腹泻缓解者可给予易消化、温热、低脂流质饮食。不喝生水,不食用不洁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