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多肽
概述
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PP)是胰岛PP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种具有激素性质的多肽,具有调节胃液和胰液的分泌的作用。
正常人血清基础胰多肽的浓度极低,餐后数分钟浓度迅速升高,受神经调节。餐后胰多肽分泌可持续数小时,受饮食影响, 蛋白质类食物刺激PP释放的作用最强, 脂肪次之, 葡萄糖最弱。
适宜人群
怀疑胰腺功能障碍的患者。
怀疑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肝硬化患者。
怀疑消化系统疾病,有体重明显下降、食欲缺乏等症状的患者。
标本采集
采集方法:静脉采血。
检查前
是否空腹:是。
检查前,白天清淡饮食,忌烟酒。晚上10点以后禁食水,次日早晨空腹检查。
检查后
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注意不要揉。
若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情况时,应立即平卧,并可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其他检测。
参考区间
血浆:
20~29岁50±28 ng/L
30~39岁115±98 ng/L
40~49岁165±159 ng/L
50~59岁181±166 ng/L
60~69岁207±129 ng/L
(数据来源:胡成进.检验结果临床解读.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临床意义
胰多肽在诊断胰腺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紊乱发挥重要作用。
升高
消化系统疾病,见于指肠溃疡、胃癌、肝硬化、胰腺肿瘤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血PP水平可用于内分泌肿瘤筛查或随访。如胰多肽瘤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等。
降低
消化系统疾病,见于胃溃疡、慢性胰腺炎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见于肥胖症。
神经系统疾病,见于迷走神经受损。
辅助诊断
血中PP值测定可用于筛选胰腺内分泌细胞瘤(APUD瘤)和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适宜人群
标本采集
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