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肿瘤
概述
主要表现为消瘦、上腹疼痛、食欲减退、皮肤黄染等
可能与病毒感染、酗酒、黄曲霉毒素、环境污染、基因缺陷等有关
具体预后与肿瘤类型及性质相关,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肝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
定义
肝肿瘤(liver tumors)指发生于肝脏的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统计数据显示,肝肿瘤94%是恶性的,只有6%是良性的。
肝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可有消瘦、上腹部疼痛不适、皮肤发黄等表现。
肝良性肿瘤体积较小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若肿瘤较大会出现明显压迫症状,一旦发生破裂会突发剧痛,还有造成大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的风险。
本词条所指的肝肿瘤是指原发性肝肿瘤,不包括肝脏转移瘤,即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的情况。
分类
主要是按照肿瘤的良恶性来分类,肝良性肿瘤治疗相对容易,通常预后较好;肝恶性肿瘤预后主要与肿瘤类型、分期等有关。
肝良性肿瘤
肝血管瘤
是相对常见的肝良性肿瘤,也是内脏血管瘤中较多见的一类。
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在成年期出现症状,女性多见。
肝细胞腺瘤
少见,肿瘤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类似。
近年有观点认为其发生与口服避孕药有关。
多发生于15~45岁、有口服避孕药服用史的育龄妇女,以20~39岁者最为多见。
肝错构瘤
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肝脏先天性肿瘤样畸形,多见于婴幼儿,男多于女。
其他
肝脏的其他良性肿瘤还包括肝脂肪瘤肝脏炎性假瘤等,相对罕见。
肝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
简称肝癌,是起源于肝细胞或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
主要包括3种病理类型。
肝细胞癌:是最主要的类型,占原发性肝癌的82.9%。
肝内胆管癌:占11.5%。
混合细胞癌:少见,仅占5.6%,同时有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两种成分。
肝母细胞瘤
常见于儿童期,5岁以下患儿占90%,男女比例2:1。
原发性肝肉瘤
相对少见,体积较大,预后较差。
发病情况
目前没有肝肿瘤整体的权威统计数据,但肝癌在肝肿瘤中占绝大多数,可以用肝癌的发病情况大致推测。
全球数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新数据,2020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数达到90.57万人,居于恶性肿瘤第7位;死亡83.01万人,居于恶性肿瘤的第2位,仅次于肺癌。
中国数据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大多为31~50岁,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
2016年,我国全年新增肝癌病例38.88万例,其中28.88万男性,10.00万女性。
同年,我国全年肝癌死亡病例33.64万例,其中24.96万男性,8.68万女性。
【特别提醒】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相对滞后,2022年最新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6年的登记资料。
肝肿瘤是什么颜色的
肝肿瘤包括良性肿瘤、恶性肿瘤,颜色可表现为暗红色、黄色或白色等。
肝脏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类型,肝脏良性肿瘤如血管瘤等,恶性肿瘤如肝细胞癌等。
肝血管瘤可表现为暗红色等,可给予定期观察和手术治疗;肝细胞癌多为黄色或白色,因为血供丰富质地较软,极易发生破裂。
肝肿瘤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对症治疗,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宜消化,宜选择优质蛋白,如瘦肉、牛奶等,禁忌生冷、刺激性等食物,戒烟酒。
肝肿瘤相关抗原测定是什么
肝肿瘤相关抗原测定包括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及其他肝癌血清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是目前在临床肝癌诊断工作中常用的指标,对于肝细胞癌具有相对的专一性。甲胎蛋白升高也是目前肝癌诊断标准之一。
2.甲胎蛋白异质体:适合于甲胎蛋白升高患者的鉴别诊断。可以与肝炎、肝硬化及胃肠道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3.其他肝癌血清标志物:适用于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诊断。包括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及异常凝血酶原等,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患者肝肿瘤诊断的具体问题还需专业医生的指导。
肝肿瘤切除后又见高回声结节是什么意思
肝肿瘤切除后又见高回声结节可能是由于肿瘤转移、肝内胆管结石、血管瘤、肝内钙化导致。
1.肿瘤转移:肝肿瘤切除不彻底时,残留的癌细胞会通过血管转移到没有病变的肝脏部位形成高回声结节。
2.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也可形成回声结节,结石较少时不会影响胆汁排泄,患者通常没有症状,如果结石较多使胆汁淤积,易形成结石。
3.血管瘤:是较常见肝脏良性病变,超声检查时常提示肝内高回声信号,血管瘤较小时患者常无明显症状。
4.肝内钙化:钙化灶常继发于肝脏局部的炎性或组织坏死,也可出现高回声信号,对人体影响较小,可定期复查。
肝肿瘤切除后又见高回声结节建议至医院就诊,排查病因,积极治疗。
病因
目前肝肿瘤病因不明,但研究发现,发育异常、口服避孕药、乙肝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等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这些因素也称为肝肿瘤的高危因素。
致病原因
肝肿瘤的病因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高危因素
以下分瘤种来进行介绍。
肝良性肿瘤
肝血管瘤
发育异常:通常认为与胚胎时期肝血管发育异常有关。
口服避孕药:由于女性患者怀孕或口服避孕药物时,肝血管瘤体积会明显增大,目前认为雌性激素也可能与血管瘤生长有关。
肝细胞腺瘤
口服避孕药:在口服避孕药问世前,肝细胞腺瘤极其罕见;而上世纪70年代类固醇激素避孕药开始广泛应用后,本病发病率明显增高。
肝错构瘤
发育异常:肝错构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肝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肝血管发育异常,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所致。
口服避孕药:近年来认为肝错构瘤发病也与口服避孕药有关。
肝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
病毒感染:肝细胞癌与乙肝/丙肝病毒(HBV/HCV)感染有关,肝内胆管癌与HCV感染、艾滋病毒(HIV)感染有关。
肝硬化:是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共同的高危因素。
有毒物质:如黄曲霉毒素和某些化学致癌物。
肝脏疾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酒精性肝病等。
肝母细胞瘤
婴儿异常情况:如低出生体重、早产等。
伴发某些遗传性肿瘤或先天性疾病:如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Sotos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
母亲孕期异常情况:长期接触某些化工产品、母亲孕期合并高血压等疾病。
原发性肝肉瘤
部分与接触二氧化钍、氯乙烯、砷化物等致癌物有关。
更多关于病因的内容,请参考阅读肝癌的病因部分。
肝肿瘤多大会引起肝痛
肝肿瘤患者出现肝疼的症状通常不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一般和肿瘤的生长位置以及肝部炎症有关。
当患上肝脏肿瘤后,随着肿瘤的生长会导致肝包膜受到牵拉,从而造成肝部疼痛的症状。肿瘤生长过快会造成肿瘤内部坏死、液化,并继发感染,肝部出现感染后,会导致肝细胞受损,从而形成肝区疼痛的症状。有些患者在肿瘤后期也会造成肝脏疼痛。
确诊肝肿瘤时要及时进行治疗,在早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果疾病处于中后期,应该使用顺铂卡铂等药物进行化疗。肝脏疼痛剧烈时可以通过使用曲马多等药物进行止痛治疗。
患者身体出现不适时要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肝肿瘤多大才会引起肝区疼痛
肝肿瘤引起肝区疼痛,和具体肿瘤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是直接关系,疼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对肝包膜产生压迫以及刺激引起。
肝脏出现肿瘤,随着病变的生长,有可能会压迫以及侵犯肝包膜,进一步导致肝区疼痛不适的症状。
肝区疼痛和病灶体积大小,没有直接相关性,部分肿瘤即使体积较小,但是位于肝脏边缘,也容易造成包膜刺激,引起疼痛;不过肿瘤体积越大,整体造成疼痛的概率也就越大。
发现肝脏肿瘤引起明显的肝区疼痛,伴随局部包块、肝功能下降,需要及时就医检查,确诊病情以后在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症状
肝肿瘤早期多无特殊临床症状,不同类型的肝肿瘤,其症状也不尽相同。共同症状包括上腹疼痛不适、腹胀、食欲不振等。
主要症状
肝良性肿瘤
肝血管瘤
早期症状多不明显。
肿瘤体积较大时可有上腹部不适或肿块、腹胀、疼痛、食欲减退等症状。
血管瘤破裂时表现为腹腔内出血,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休克。
肝细胞腺瘤和肝错构瘤
生长缓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随着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可出现腹胀、腹部隐隐作痛或恶心等压迫症状。
肝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
右上腹疼痛:是肝癌最常见症状,多呈右上腹持续性胀痛或钝痛
皮肤黄染:即黄疸,肝恶性肿瘤晚期时会出现皮肤、眼白发黄。
肝硬化表现:常发生在肝癌晚期,但也有不少患者在发生肝癌之前就有肝硬化。可出现腹腔积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
全身性表现:如肝癌晚期的体重持续下降、发热、食欲缺乏、乏力、营养不良等。
肝母细胞瘤和原发性肝肉瘤
症状与肝癌类似,包括上腹不适、腹胀等。肝母细胞瘤腹痛可能不明显,但肿瘤较大时可在患者(多为儿童)右上腹部摸到压之有痛感的包块。
其他症状
远处转移症状
转移症状是指恶性肿瘤转移到远处部位和其他器官引起的症状,肝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肺、骨、脑、淋巴结等。
肺转移
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
侵犯胸膜时,可出现胸痛、胸腔积液,导致呼吸困难。
骨转移
常见于肋骨、脊柱、盆骨和长骨等部位。
早期可无症状,后期有局部疼痛和压痛,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
若脊柱转移压迫或侵犯脊髓,可导致大、小便失禁或截瘫等。
脑转移
早期可无症状。
中后期常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并发症
肝性脑病
是肝癌终末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出现肝性脑病提示预后不良,需与临床医生密切沟通。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占肝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15%,出血常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门脉高压型胃病合并凝血障碍有关。
肿瘤破裂出血
肝的良恶性肿瘤均有破裂出血的可能,可引起急性腹痛,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死亡。
就医
出现右上腹疼痛、腹胀、皮肤发黄、食欲减退等症状,建议去消化内科、普外科等科室就诊。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出现右上腹疼痛、腹胀、皮肤发黄、食欲减退等症状时,建议前往消化内科或肝病内科。
普外科
若初步判断为肝肿瘤,尤其是需要进行诊断性操作或手术治疗时,建议前往普外科或肝胆外科就医治疗。
肿瘤科
患者被确诊为肝恶性肿瘤后,也可选择肿瘤科、放疗科就医,进行手术、抗肿瘤药物治疗及放疗等。
急诊科
如果既往有腹胀、上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或曾被诊断为肝血管瘤肝腺瘤的患者,若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可能是肝血管瘤破裂出血所致,需要立即急诊就诊,或呼叫120。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者就诊时,可能需要进行腹部X线或CT检查,请避免穿连体衣、带拉链扣子的连衣裙等含金属服饰。
记录出现的症状、持续时间等相关信息,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建议有家属陪同就诊。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右上腹疼痛、腹胀,出现多长时间了?
有没有食欲不振,多长时间了?
是否有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是否有发热,最高体温多少度?
病史清单
患者可能有以下病史,但有以下病史的人并非都是肝肿瘤:
是否吸烟、酗酒、食用霉变食物?
从事什么职业?
是否有肝癌等恶性肿瘤家族史?
是否伴有其他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有无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上腹部B超、CT、MRI(磁共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骨核素扫描。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肝肾生化检查、感染四项、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
其他检查:病理检查、活检报告。
诊断
肝肿瘤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良性肿瘤一般影像学检查即可确诊,恶性肿瘤最终确诊需行病理检查。
诊断依据
病史
患者可能有以下病史。
有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史。
有肝硬化病史。
有吸烟、酗酒、长期食用霉变食物等个人史。
临床表现
症状
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中晚期患者可能有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消瘦、发热等症状。
体征
早期通常无异常体征表现,中晚期患者可出现肝大、腹水、皮肤及眼白发黄等。
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
患者在治疗前需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分析等必要的一般检查,可判断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可能存在感染、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
肿瘤标志物
常用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血清岩藻糖苷酶(AFu)、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II(γ-GT2)、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等。
上述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结果可为确诊肝恶性肿瘤提供补充证据,也可用于术后复发或转移的监控。
影像学检查
多数肝良性肿瘤通过影像学检查即可确诊,少数情况下还需进一步进行病理检查。
超声
超声检查主要用于检查肝脏部位肿瘤的大小,也可用于肝门淋巴结、肾脏等部位及脏器转移的观察,为肿瘤分期提供信息。
超声造影可以为鉴别肿瘤良恶性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
超声引导下穿刺,可对肝肿瘤、肝门淋巴结、实质脏器的转移瘤进行穿刺活检,获得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
X线
X线可用来初筛肝肿瘤有无肺转移和骨转移
增强CT
对于肝肿瘤,普通CT诊断意义不大,一般需要做增强CT。
上腹部增强CT是肝肿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治疗后随诊中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上腹部增强CT可以有效发现早期肝肿瘤,并进一步评估肿瘤所在的部位、累及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临床分期。
其他部位包括脑、肝、肾脏的CT检查,可帮助医生明确是否有远处转移。
MRI
可帮助判定肿瘤侵犯范围、部位等,也可用于治疗后疗效评估及复查。
能同时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其他部位MRI可判定有无发生转移。
血管造影
可明确肝脏肿瘤病灶的大小、数目、范围及播散情况。
还可用于肿瘤栓塞治疗。
静脉血管造影对疑难病例的确诊和治疗方案确定是必需的。
骨核素扫描
简称骨扫描,是判断骨转移与否的常规检查。
当骨扫描检查提示骨可疑转移时,需对可疑部位进行MRI、CT或PET-CT等检查验证。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
PET-CT是全身扫描,对于肝肿瘤的良恶诊断、分期(恶性肿瘤有无转移)、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的最佳方法。
还可用于放疗定位及治疗目标区域的勾画。
肝穿刺活检
是确诊肝肿瘤的可靠方法。
属于创伤性检查,偶有出血风险,癌细胞也可能通过穿刺针道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即针道转移。
病理检查
对肝部活检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诊断,主要是明确有无肿瘤及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是最终确诊肝肿瘤的“金标准”。
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病理诊断应尽可能进行亚型分类,对于形态学不典型的病例需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明确诊断。
分期
肝良性肿瘤不存在分期,分期主要适用于肝恶性肿瘤中的肝癌,常用的是中国肝癌分期。
肝细胞癌的分期主要是根据肝脏肿瘤的数目、大小、血管侵犯、肝外转移、Child-Pugh分级以及体力状况(PS)评分6个因素。
分期需要综合判定,包括Ⅰa期、Ⅰb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和Ⅳ期。
【提示】更多关于肝癌分期的内容,请参考阅读肝癌的部分。
鉴别诊断
肝肿瘤主要是良恶性的鉴别,此外还需要与肝硬化结节、肝包虫病等疾病进行鉴别。
肝硬化结节
相似点:肝硬化结节也可表现为肝脏部位肿块,结节压迫胆道时偶尔也可出现皮肤黄染的症状。
不同点:肝硬化结节常见于有肝硬化病史的人群,增强CT可见肝硬化结节强化特征和周围肝组织相同,而肝癌可见动脉期早期强化。此结果有赖于专业医学人士的判读。
肝包虫病
相似点:同样有肝脏部位肿块,也可出现右上腹疼痛、皮肤黄染等表现。
不同点:
肝包虫病患者常有牧区生活史和接触病畜史。
肝包虫病增强CT无强化,而肝癌呈动脉期强化。此结果有赖于专业医学人士的判读。
治疗
治疗目的:良性及早期恶性肿瘤通过手术达到根治,中晚期恶性肿瘤尽可能控制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生存质量。
治疗原则:良性肿瘤可观察或手术治疗,恶性肿瘤一经发现需要积极治疗,通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
外科治疗
肝癌的外科治疗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和肝移植。
肝良性肿瘤
小且无症状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不需治疗,可每隔6~12个月复查超声,动态观察。若症状明显且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或肿瘤直径超过10厘米,有破裂危险者,可手术切除。
由于肝腺瘤有破裂出血和恶变的危险,且与肝癌不易鉴别,多数学者主张,一旦发现均应尽快手术治疗,同时停用口服避孕药。对手术操作有困难者,应做活检确诊并长期随访。
肝错构瘤一般不存在破裂出血的风险,早期较小而无症状时可以观察,若肿瘤较大对邻近器官产生压迫症状,应手术切除。
肝恶性肿瘤
手术切除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力争完全性切除肿瘤,以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术前需要进行Child-Pugh评分、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试验来评价肝储备功能,这有赖于临床医生的评估。
按切口和创伤的大小,又可以分为常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等。
肝移植
肝移植是一项外科手术,将无法再正常工作的衰竭肝脏移除,用已故供者的健康肝脏或活体供者的部分健康肝脏来替代切除的肝脏。
对于某些肝癌患者和病情无法通过其他治疗得到控制的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是一种治疗方案。
消融治疗
不适合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可以选择消融治疗,具有对肝功能影响少、创伤小、疗效确切的特点。
消融方式
主要包括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冷冻治疗、高强度超声聚焦消融(HIFU)、不可逆电穿孔(IRE)等。
适用情况
适用于以下情况,可获得根治性的治疗效果:
CNLCⅠa期及部分Ⅰb期肝癌:单个肿瘤、直径≤5厘米,或2~3个肿瘤、最大径≤3厘米。
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
位置易于定位和穿刺。
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B级者。
TACE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肝癌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目前提倡TACE联合局部消融、外科手术、分子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以进一步提高TACE疗效。
TACE适用于分期:CNLCⅡb、Ⅲa和部分Ⅲb期肝癌患者,需要进行Child-Pugh评估以及PS评分,具体应遵从临床医师专业决策。
放射治疗
肿瘤放射治疗是局部治疗手段,可用于消灭和根治局部原发肿瘤或转移病灶,可以分为外照射放疗和内照射放疗。
外照射
不愿接受有创治疗的小肝癌患者,可考虑立体定向放疗(SBRT)。据报道,该方法可达到与手术切除或局部消融治疗类似的效果。
中晚期肝癌放疗的目的是缓解或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延长带瘤生存期。
大肝癌和小肝癌的直径分界是5cm。对局限于肝内的大肝癌患者,有一部分可以通过局部放疗转化为可手术切除,从而可能达到根治目的。
内照射
是用放射性粒子植入体内治疗肝癌的方法,包括90Y微球疗法、131I单克隆抗体、放射性碘化油、125I粒子植入等。
放射性粒子能够持续产生放射线,在肿瘤组织内植入放射性粒子,可以通过持续低剂量辐射杀伤肿瘤细胞。
如氯化锶(89Sr)发射出β射线,可用于靶向治疗肝癌骨转移病灶。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肝癌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可单用,也可多种联合使用。
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减轻肿瘤负荷,改善肿瘤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主要针对肝恶性肿瘤,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化学药物,达到杀死肿瘤细胞或阻滞肿瘤细胞继续生长的目的。
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在我国被批准用于:一线治疗不适合手术切除或局部治疗的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肝癌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联合化疗、放疗、靶向、免疫等其他治疗方式。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为靶点,药物类似于精确制导导弹,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结合,发生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清除肿瘤细胞,而不会或较少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目前在肝癌治疗中常用的靶向药有仑伐替尼、瑞戈非尼、多纳非尼、索拉非尼、阿帕替尼等。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药物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依靠自身免疫机能杀灭癌细胞和肿瘤组织。
截至2023年1月,国内指南推荐的免疫治疗药物主要有阿替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及替雷利珠单抗等。
肝肿瘤是怎么引起的
肝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包括肝血管瘤、肝细胞腺瘤、肝癌等,通常与先天因素、激素改变、饮食习惯以及肝脏疾病有关。
1.肝血管瘤:属于先天性的血管发育异常,或是后天性受激素影响所致,比如雌激素水平增高、孕激素水平增高等,可能会促使肿瘤生长。
2.肝细胞腺瘤:该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与长期口服避孕药有关,所以女性发病几率比男性要高。
3.肝癌:通常由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发展而来。部分患者是因长期食用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所致。
如目前查出有肝肿瘤,一定要及时就诊,明确肿瘤的性质,再根据诊断结果针对性治疗,防止肿瘤持续增长或引起病变。
肝肿瘤切除术手术步骤
肝肿瘤切除术手术步骤大致分为6步,由于手术受各种因素影响,具体步骤可能有所不同。
1.手术麻醉:一般采用全身麻醉方式。
2.选择体位与切口:可选择平卧位,手术切口由医生根据病人情况选择。
3.暴露视野:逐层进入腹腔后,显露肝脏和周围血管神经结构。
4.切除:手术方式有肝段切除、肝叶切除、半肝切除和肝三叶切除等,具体采用哪种切除方法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肝硬化程度和病人全身情况等决定。
5.肝断面的处理:较大的出血点或胆漏需用细丝线做缝合结扎。
6.关闭腹腔:结束后,逐层关闭腹腔。
肿瘤切除的步骤由于病人的情况不同,步骤可能不同。故应遵守专业医生的指导。
肝肿瘤吃中药能消除吗
肝肿瘤吃中药一般不能消除,但是具体也要根据肿瘤的体积、性质、数量等进行综合判断,区别对待。
1.肝癌:单纯使用中草药无法消除肿瘤,中草药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配合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以减轻其不良反应。中草药适用于肝癌晚期和肝失代偿期无法耐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可通过中药治疗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延长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
2.肝血管瘤:对于小的单发的肝血管瘤,通过服用中药,肿瘤可能会消失。中医认为肝血管瘤是由于气滞血瘀导致脾虚失运,水湿痰滞脉络,血气聚积所致,通过行气疏肝、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方药即可治疗。
如果确诊为肝肿瘤,建议及早进行规范治疗,以减少疾病不良影响。以上用药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预后
治愈情况
肝良性肿瘤及早期肝恶性肿瘤可通过手术切除达到根治目标。
晚期肝恶性肿瘤通常没有手术机会,通过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可延缓病情进展,但多数预后较差。
原发性肝癌不能自愈,如果不治疗,可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及邻近器官转移,导致死亡。
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3.2%、53.7%和42.4%。
肝内胆管癌
肝内胆管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24%~44%。
肝母细胞瘤
肝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和分型,是对患者预后质量进行评估和判断的关键因素,总体5年生存率约为80%。
【特别提醒】
癌症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可以用5年生存率来大致预估,指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比例。5年后复发概率很低,一般可视作临床治愈。
5年生存率等统计学数据仅用于临床研究,不代表个人具体的生存期。
患者的生存期需要结合其发病时的分期、身体状况、是否及时接受了规范的治疗和规律的复查等因素综合分析,建议咨询就诊医师。
预后因素
预后因素是指对患者的总生存期及生存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肝良性肿瘤
肝良性肿瘤取决于是否出现并发症,如出现肿瘤破裂、出血等并发症预后较差。
不伴有并发症的肝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预后一般较好,应注意定期复查。
肝恶性肿瘤
肝肿瘤分期越晚,预后越差。
肝肿瘤越小、肿瘤数量越少、血管累及越少,预后也越好。
肝肿瘤如果合并肝硬化、甲胎蛋白(AFP)增高、基因检测c-myc扩增,提示预后不良。
采用肝切除作为根治性疗法的患者,生存期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患者长。
乙肝病毒感染与酗酒和肝细胞癌较差的预后有关。
肝细胞癌直径<5厘米,能早期手术的患者预后较好,同时癌肿包膜完整、分化程度高、尚无癌栓形成、免疫状态良好的患者预后较好。
更多关于肝癌预后的内容,请参考阅读肝癌的部分。
日常
以下针对肝肿瘤患者的各项日常建议和预防筛查建议,健康人群也可参考。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主。
建议多摄入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羊肉、鱼肉、鸡蛋、牛奶等,为身体补充足够的能量。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避免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炸鸡、奶油、动物内脏等。
不饮酒,包括各种含酒精饮料。
对于肝功能受损的人群,建议咨询专业医师或营养师,获取针对性饮食建议。
生活管理
戒烟戒酒,避免劳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健康的体重,适当活动,如慢走、太极拳、气功、呼吸操等,避免到人多拥挤处。
放疗期间,皮肤忌摩擦、抓挠,保持清洁干燥,洗澡也禁用肥皂、毛巾搓擦。
心理支持
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
确诊后患者可能会产生恐惧感,会害怕疼痛、被遗弃和死亡等。在医生和亲朋好友的鼓励和帮助下,患者需要尽快摆脱恐惧,正视疾病,积极遵医嘱治疗,对预后抱有乐观向上的态度。
家人要注意倾听患者的心声,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缓解焦虑症状。
建议患者家属给予支持,让患者以良好心态积极面对手术及其他治疗。
在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建议家属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家务,重新融入社会角色。
病情监测
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如上腹部疼痛、腹胀、食欲不振、消瘦、皮肤黄染等,注意症状是否再次出现或加重。
随诊复查
随访的重要性
定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肝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具体复查时间和复查项目以临床医生的医嘱为准。
随诊时间
肝恶性肿瘤治疗后2年内,每3月复查1次;2年至5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5年后每年复查1次。
小且无症状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若被医生判断为暂时不需治疗,可每隔6~12个月复查超声。
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复查项目
复查时需要做肿瘤标志物、上腹部增强CT、肝脏超声等检查,必要时可行腹部MRI、PET-CT等检查。
预防
肿瘤的预防主要是针对其可能的高危因素,虽不能完全阻止疾病发生,但能尽量降低其发生概率。可大致分为日常预防和定期筛查。
日常预防:要减少或避免肝肿瘤的危险因素,增加其保护因素。
定期筛查:指一般人群做好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医嘱进行肿瘤筛查。
日常预防
正确使用药物。女性如果选择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务必先请医师评估,服药期间建议定期检查肝脏B超、凝血功能等。
坚持戒烟戒酒。戒烟,包括卷烟、电子烟等,并远离被动吸烟。不喝酒和含酒精饮料。
做好职业防护。有职业暴露危险的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接触石棉、铬、镍等致癌物质。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霉变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膳食纤维。
及时规范治疗。有病毒性肝炎及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要及时规范地接受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尽量做到作息规律,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及营养均衡。
定期筛查
对于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疾病等原发病的患者,以及有原发肿瘤病史或家族中有肿瘤病史的人群,应定期复查和体检。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