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内镜
概述
荧光内镜是一种应用激光固有荧光光谱技术通过各种内镜进入腔内诊断的新型诊断设备。它依据人体组织固有荧光光谱特征自动识别、诊断,可立即提示被测组织是否为正常组织,可鉴别被测组织的良恶性病变,提高早期癌和异型增生的诊断率。
组成
荧光内镜主要由激发光光源、特制的光导纤维、光学多通道分析仪、计算机系统,以及内镜组成。
原理
短波长光(如紫光)照射可诱发人体组织产生自体荧光,诱发自体荧光时,由两个附带有不同通光波长滤色片的高灵敏度单色影像传感器(照相机)分别捕捉绿色和红色荧光图像,由计算机计算两个图像对应各点的荧光强度比值,并将其转换为相应颜色显示自体荧光图像。胃和大肠黏膜出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时,使用荧光比值成像技术采集荧光,捕捉红色图像与绿色图像,送至图像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和合成,并按癌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不同光谱特征分别赋予不同伪彩色,制成以红色指示癌变部位、以绿色指示正常部位的伪彩色图像,借助不同颜色发现可疑病灶。此法临床应用尚不成熟。
将紫光经内镜引入照射病灶,在紫光诱导下肿瘤组织产生较强的红色荧光和很弱的绿色荧光,正常组织则产生极弱的红色荧光和很强的绿色荧光。
临床意义
荧光内镜有两种诊断方法,即固有荧光光谱法和固有荧光图像法。
1.荧光光谱法
用固有荧光光谱特性可鉴别诊断人体正常组织、良性病变组织、癌组织(包括中度以上异型增生)。诊断标准以判别被检可疑组织的固有荧光光谱曲线中是否出现以下3个光谱波段的特征信息以及其幅值大小。
(1)460±20nm :被测组织的固有荧光光谱曲线在460±20nm有波峰,按波峰的大小即能鉴别被测组织为癌变、良性组织或正常组织。若其光谱曲线中460±20nm的峰值小于正常组织峰值的50%为癌变组织,大于正常组织峰值的50%为良性病变组织。
(2)400±20nm:被测组织的固有荧光光谱曲线若在400±20nm中出现波峰,则判定该组织为癌变或癌前病变。
(3)670±20nm:被测组织的固有荧光光谱曲线在670±20nm均有小波峰出现,判别其波峰的大小能鉴别被测组织为恶性病变、良性病变或正常组织。若其光谱曲线中670±20nm的峰值大于正常组织峰值的100%,则确认为恶性病变组织,小于等于正常组织峰值的100%为良性病变组织。
2.固有荧光图像法
根据荧光图像分析,其色泽主要显示蓝色或蓝白色,良性病变组织为橘黄或橘红色,而异型增生、癌组织则呈紫红色或暗色。固有荧光图像法显示的信息量小,仅仅提供早期癌显示的区域与边界,指导医师正确定位活检,如需要进一步定量分析肿瘤固有荧光信息,还需使用荧光光谱法。
展望
荧光内镜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诊断癌症的方法,依据人体组织固有荧光光谱特征自动识别、诊断,可立即提示被测组织的性质,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出率比常规的检测方法提高4~5倍,荧光内镜可大幅度提高早期癌的检测率,值得广泛研究与应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组成
原理
临床意义
展望